廣東省陽江市中西醫(yī)結合醫(yī)院(529500)姚影 馮麗嬌 馮海斌
慢性心力衰竭作為一種復雜性疾病,在臨床治療中具有一定的難度。誘發(fā)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病變的原因較多,需要在臨床診斷中,及時根據患者診斷檢查中的要求,進行相關指標檢查分析[1]。臨床實踐研究表明,BNP、cTnI和CRP水平檢查可以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確診提供幫助,有助于患者預后評估[2]。本研究選取我院收治的48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為研究對象,同步選擇48名正常體檢者作為研究對象,探討聯(lián)檢血漿B鈉尿肽(BNP)、肌鈣蛋白I(cTnI)和C反應蛋白(CRP)水平對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療效觀察及預后評估的臨床意義,現(xiàn)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6年6月~2019年6月我院收治的48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為研究對象,同步選擇48名正常體檢者作為研究對象。其中患者男女比例構成為3∶1,平均年齡為(46.63±5.25)歲,參與研究的患者均符合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納入標準,患者中無精神疾病、溝通交流障礙人員。正常體檢者男女比例構成為25∶23,平均年齡為(45.63±5.32)歲。本研究經倫理委員會批準,研究對象知情,簽署同意書,且研究對象資料對比無差異(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首先,在患者入院后給予患者入院處置,并且對患者檢查前的準備工作進行科學的分析。其次,在患者入院后第二天進行清晨空腹靜脈血樣5ml采集,加入乙二胺四乙酸1.5mg/ml,經過15min3000轉/s的離心分離處置,進行樣本采集,并且在-20℃下保存。最后,在BNP樣本檢測中,以放射免疫分析,試劑由上海放射免疫公司提供,cTnI采用化學發(fā)光免疫法檢測,試劑由青島生物醫(yī)學化工有限公司提供。CRP檢測中采用免疫散射比濁法檢測,試劑由美國李森生物化學有限公司提供,所有檢測都應該嚴格按照試劑盒上的操作標準進行。
1.3 觀察指標 比較研究對象臨床檢查BNP、cTnI和CRP水平和研究對象出院后隨訪3個月不良事件發(fā)生率。其中,BNP、cTnI和CRP水平比較以美國心臟病學會對慢性心力衰竭患者BNP、cTnI和CRP水平的檢查標準進行界定分析。而研究對象出院后隨訪3個月不良事件發(fā)生率對比則主要從:①惡性心律失常,②心衰加重,③心源性猝死三方面進行對比,統(tǒng)計最終不良事件發(fā)生人數(shù),不良事件發(fā)生率=(①+②+③)/n×100%。
1.4 統(tǒng)計學處理 用SPSS22.0統(tǒng)計軟件作數(shù)據處理,計數(shù)資料用x2校驗;計量資料用t校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研究對象臨床檢查BNP、cTnI和CRP水平比較 通過檢查對比發(fā)現(xiàn),患者臨床檢查BNP、cTnI和CRP水平顯著高于正常人(P<0.05),見附表。
附表 研究對象臨床檢查BNP、cTnI和CRP水平比較(±s)
附表 研究對象臨床檢查BNP、cTnI和CRP水平比較(±s)
?
2.2 研究對象出院后隨訪3個月不良事件發(fā)生率對比 在研究對象出院后隨訪3個月不良事件發(fā)生率對比中發(fā)現(xiàn),患者不良事件發(fā)生率為16.67%,說明患者出院后的危險性較高,需要進行科學的預防,而正常人隨訪3個月的不良事件發(fā)生率為0,研究對象組間對比(P<0.05)。
B鈉尿肽(BNP)、肌鈣蛋白I(cTnI)和C反應蛋白(CRP)水平作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臨床檢查中的重要標志物,通過各項指標的檢查分析可以確定患者慢性心力衰竭患病癥狀,對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預后評估處置具有重要幫助[3]。對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診斷而言,及早的發(fā)現(xiàn)病因是非常關鍵的,而在BNP、cTnI和CRP水平檢查分析中,明顯可以為患者檢查確診提供幫助,對于患者的預后評估處置更具有顯著的指導價值。大部分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在發(fā)病后,都會出現(xiàn)不同的危險因素,如若不能及時地將患者慢性心力衰竭危險因素排除,將會影響患者的治療效果[3]。通過臨床實踐研究得出,BNP、cTnI和CRP水平是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診斷確診中的重要標志物[4]。首先,BNP檢測作為慢性心力衰竭、心肌梗死診斷中的重要標志物,在臨床診斷中,可以通過對血液中的分泌物檢查,確定其中是否含有誘發(fā)慢性心力衰竭因素,然后通過免疫發(fā)光法,及時顯現(xiàn)出來。其次,cTnI檢測過程中,可以通過生化標記物識別對心肌受損情況進行檢測,當心肌受損嚴重時,就會在檢測過程中出現(xiàn)不同類型的表現(xiàn),且能夠在檢測分析過程中對患者腦血管及淋巴細胞內部的病變情況作出判斷。最后,CRP水平檢測,與cTnI檢測相似,主要針對血漿中的病變細胞識別,然后通過生化標記做好記錄。
本研究結果顯示在選定的48例患者和48名正常人研究中,通過對患者BNP、cTnI和CRP水平檢查比較,可以明顯地看出患者血漿內部病變細胞,對于患者的診斷和確診是非常關鍵的。大部分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在病變過程中都存有很長的周期,且在該過程中沒有明顯的臨床癥狀,因而沒有引起患者的重視。但是通過BNP、cTnI和CRP水平檢查分析后,可以對患者病情診斷和確診進行科學的分析,實現(xiàn)了對患者治療的科學指導。且由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預后不良事件發(fā)生率是比較高的,如果不能進行科學的預后評估將會嚴重影響到患者的治療效果。從結果可以看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出現(xiàn)不良事件發(fā)生率的概率較高,如若不能科學的控制不良事件發(fā)生,將會嚴重的影響到患者的自身安全。而在BNP、cTnI和CRP水平檢查分析中,可以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病變情況作出診斷,有助于患者預后評估處置,大大提升了患者預后處置治療效果。
綜上所述,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診斷和確診過程中,通過BNP、cTnI和CRP水平檢查分析,可以有效地為患者確診提供幫助,也提升了患者預后評估處置能力,降低了患者不良事件發(fā)生率。所以在未來臨床醫(yī)學發(fā)展中,為了更加有效地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確診,需要在BNP、cTnI和CRP水平檢查中作出科學的引導,以此提升患者檢查水平,為患者的預后評估質量提升奠定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