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聲飛 劉躍強 黃嘉俊 胡 斌(廣東省博羅縣人民醫(yī)院外科 博羅 516100)
闌尾炎是由多種因素形成的炎性改變,分為急性闌尾炎和慢性闌尾炎,是外科常見疾病之一[1],臨床表現(xiàn)為右下腹痛、嘔吐、發(fā)熱等癥狀,急性闌尾炎少數(shù)會引發(fā)重癥腹膜炎,慢性闌尾炎反復發(fā)作會導致粘連性腸梗阻,嚴重者會并發(fā)化膿性門靜脈炎、彌漫性腹膜炎等[2]。炎癥性腸梗阻是闌尾術后常見的一種并發(fā)癥,IL-6、CRP、TNF-α等炎癥因子在病發(fā)中起到重要作用,若未得到有效的治療,極易引起腹腔感染。有研究表明,奧曲肽能夠減少腸道內水分泌,能夠用于治療腸梗阻[3]。本研究旨在探討闌尾炎術后炎癥性腸梗阻應用奧曲肽聯(lián)合鼻胃減壓管對術后恢復影響,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采用隨機數(shù)表法將我院2015年4月—2019年3月收治的62例闌尾炎術后炎癥性腸梗阻患者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各31例。對照組男性17例,女性14例;年齡28~41歲,平均年齡(30.16±6.76)歲;病程 1~3 d,平均病程(1.35±0.27)d;單純性闌尾炎22例,化膿性闌尾炎9例。觀察組男性18例,女性13例;年齡 29~41 歲,平均年齡(31.01±6.80)歲;病程 1~3 d,平均病程(1.37±0.26)d;單純性闌尾炎21例,化膿性闌尾炎10例。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入選標準:(1)納入標準:①符合《結腸鏡結合中醫(yī)藥治療闌尾炎專家共識(2016版)》中闌尾炎診斷標準[4]且進行手術切除,經X線檢查提示不完全腸梗阻;②自愿參與,并簽署知情同意書。(2)排除標準:①嚴重器官功能衰竭;②表達障礙或精神疾病;③不予配合。
1.3 治療方法:兩組均進行禁食、胃腸減壓、抗炎、營養(yǎng)支持等常規(guī)治療。兩組均接受完整治療,且接受隨訪。對照組采用鼻胃減壓管進行治療。方法:經X線監(jiān)測鼻腔到胃底之間鼻胃管,然后將胃腸減壓器連接鼻胃管底端,根據(jù)情況,調整鼻胃管深度。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加用奧曲肽。方法:奧曲肽(上海第一生化藥業(yè)有限公司,國藥準字 H20060176):靜脈滴注 0.025 mg/h,1 次/d,連續(xù)治療5 d。
1.4 評價指標:對比分析兩組治療后恢復情況和炎癥因子水平。①恢復情況:記錄腹脹緩解、腹痛緩解、氣液消失、自主排氣等時間;②炎癥因子:分析兩組治療前、治療5 d后IL-6、CRP、TNF-α指標。采用免疫熒光層析法(瑞萊生物科技江蘇有限公司,TZ-300型)檢測CRP、IL-6;采用化學發(fā)光免疫分析法(蘇州長光華醫(yī)生物試劑有限公司,100人份/盒)檢測TNF-α。
1.5 統(tǒng)計學方法:采用SPSS24.0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處理,計量資料以(±s)表示,組間用獨立樣本t檢驗,組內用配對樣本t檢驗;計數(shù)資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恢復情況:觀察組腹脹緩解、腹痛緩解、氣液消失、自主排氣等時間少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恢復情況對比(±s,d)
表1 兩組恢復情況對比(±s,d)
組別 腹脹緩解 腹痛緩解 氣液消失 自主排氣對照組(n=31)觀察組(n=31)tP 3.63±1.24 2.51±0.91 4.054 0.000 3.70±0.98 2.37±0.87 5.651 0.000 1.77±0.81 1.36±0.63 2.225 0.030 3.11±0.74 2.40±0.55 4.286 0.001
2.2 對比分析兩組炎癥因子水平:觀察組治療后炎癥因子IL-6、CRP、TNF-α水平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比較兩組 IL-6、CRP、TNF-α 水平情況(±s)
表2 比較兩組 IL-6、CRP、TNF-α 水平情況(±s)
時間 組別 IL-6(ng/L) CRP(μg/L) TNF-α(pg/mL)治療前 對照組(n=31)觀察組(n=31)tP治療后對照組(n=31)觀察組(n=31)tP 308.87±59.37 308.25±59.46 0.041 0.967 238.49.±40.58 217.43±35.46 2.176 0.034 84.33±30.07 84.40±30.09 0.090 0.993 65.75±21.07 54.76±20.76 2.069 0.043 12.71±3.66 12.73±3.70 0.024 0.983 10.68±2.53 9.01±2.16 2.795 0.007
炎癥性腸梗阻是由于神經抑制或者毒素的刺激,使腸道功能紊亂形成的炎性腸梗阻,腹腔手術后容易出現(xiàn),一旦確診不宜再次盲目進行手術。因術后鑒別炎癥性腸梗阻和粘連性腸梗阻存在不足,若誤診,易發(fā)生嚴重后果。且炎癥性腸梗阻發(fā)生時,若強制分離粘連和腸管炎癥,會對腸管造成損傷,易發(fā)生腹腔感染[5]。因此,通常以胃腸減壓的方式治療,需要立即采取禁食、維持電解質平衡等非手術治療,目的是讓腸道充分休息,緩解梗阻,恢復腸道通暢。臨床上常用鼻胃減壓管治療此病,能夠對胃腸起到一定減壓作用,但治療時間長,影響效果[6]。
奧曲肽是人工合成的天然生長抑素的八肽衍生物,具有與天然內源性生長抑素類似的作用,但作用更強且更持久,可以抑制生長激素、胃泌素、腸動素的分泌,降低內臟血流量,減少腸道過度分泌,增加腸道對水和鈉的吸收,且能阻斷細胞免疫對機體腸壁的損害,進而降低炎癥的滲出[7]。在本次研究中,分別對兩組進行不同方式治療,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腹脹緩解、腹痛緩解、氣液消失、自主排氣等時間少于對照組,且炎癥因子IL-6、CRP、TNF-α水平低于對照組,表明奧曲肽聯(lián)合鼻胃減壓管能夠有效縮短術后恢復時間,減少炎癥反應,改善腸梗阻,有利于恢復。分析其原因在于,奧曲肽不僅有抗炎的作用,還能對腸道黏膜起到保護作用,抑制胃腸道腺體分泌,有效降低腸黏膜分泌水分和電解質的現(xiàn)象,進而使胃腸的代謝壓力減輕,進一步提升鼻胃減壓管的療效[8]。
綜上所述,針對闌尾炎術后炎癥性腸梗阻應用奧曲肽聯(lián)合鼻胃減壓管進行治療,能夠有效改善炎癥因子水平,縮短恢復時間,進而提升臨床效果,值得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