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杰
2019年11月7日,這個看似再普通不過的日子,對袁正平來說卻意義非凡。在上海癌癥康復(fù)俱樂部成立三十周年的紀念日,他步履堅定地走向大寧劇場,“生命的故事”的文藝報告演出即將拉開序幕。在康復(fù)俱樂部里他擔任“會長”,而在病友們的心中他更是一名當之無愧的全國“最美志愿者”。
黑色請柬
1981年春節(jié),31歲的袁正平結(jié)婚了,還未來得及品嘗人生幸福的他,卻在新婚第七天因高燒被送進了醫(yī)院,病理切片確診:惡性淋巴肉瘤并浸潤髖關(guān)節(jié)四期。醫(yī)生、妻子為了不讓袁正平擔憂都隱瞞了病情,但當他連吞咽面食都感到困難時,預(yù)感到了情況不妙。果然,當他溜進醫(yī)生辦公室偷看了病歷得知真相,再查閱專業(yè)書籍中有關(guān)“何杰金氏瘤第四期,2年存活率20%”的病理分析后,頓時天旋地轉(zhuǎn),不知是怎樣走回的病房。
從新房到病房,袁正平墜入痛苦的深淵。悲憤至極的他撕掉了厚厚的日歷,一年不就是360多張薄薄的紙嗎?冷靜之余,袁正平想到了年邁的父母和比自己小7歲的妻子湯惠琴,我要活下去!住院、化療帶來的劇烈反應(yīng),讓他極度虛弱,但是為了能活下去他始終一聲不吭。然而,命運再一次向他開了玩笑,由于大劑量用藥導致化學性肝損傷,化療被迫中斷。袁正平高燒不退,恍惚之間,仿佛聽到了死神的召喚。就在這時,單位黨委書記來看他,向他推薦了一套適合癌癥患者運動康復(fù)的運動健身法,說這套運動健身法受到許多病人好評,還在靜安區(qū)體育俱樂部開設(shè)了康復(fù)培訓班。那一刻,袁正平仿佛看到了生的希望。
出院后,袁正平在妻子攙扶下來到靜安區(qū)體育俱樂部,報名參加了康復(fù)訓練營。以后的日子,不論在晨曦靜謐的林蔭道,還是暮色深沉的庭院中,袁正平都堅持鍛煉身體。剛開始,站立5分鐘就雙腿顫抖,隨著一個又一個5分鐘的堅持、遞增,漸漸地,食欲增加了,睡眠改善了,體質(zhì)增強了。袁正平嘗到了甜頭,學得更認真,練得更勤快了,袁正平覺得自己獲得了新生。
綠色新生
1986年冬天,是袁正平最幸福難忘的時刻,來自康復(fù)訓練營的病友們將他家十幾平方米的小屋擠得滿滿當當,只為兌現(xiàn)當初的約定:康復(fù)滿5年,集體過“生日”。圍著蛋糕,袁正平和病友們的眼中滿含熱淚。慶生之余,袁正平萌生了用康復(fù)訓練法幫助更多新病友的想法。隨后,他親自掛帥組建了多支輔導隊,在全市設(shè)立了6個教學點,讓無數(shù)病友獲得了綠色新生。為了進一步擴大影響,袁正平還撰寫了《上海,有家癌癥患者“俱樂部”》,在《解放日報》整版刊登,率先向全社會介紹康復(fù)療法,揭開了群體抗癌模式嶄新的一頁。
最先看到報道并找到康復(fù)俱樂部的是胃癌患者李輝,當年只有30多歲的她,確診胃癌后陷入絕望,看到這篇報道,她一下感到:原來我不是一個人!她至今仍清晰地記得當天獨自一人騎著自行車,來到位于北京西路1220弄2號的癌癥俱樂部臨時接待處的情景。就在那個弄堂里送牛奶的小棚屋里,參會者的心情急切而興奮,袁正平坎坷的人生經(jīng)歷和頑強的意志,深深地感染著李輝,她決心用自己的光和熱去點燃更多人的生命火種。
1989年11月7日,全國首創(chuàng)由癌癥患者組成的康復(fù)俱樂部正式成立,袁正平擔任會長,李輝成了俱樂部骨干成員。雖然正值隆冬,但在李輝的心中卻暖流涌動。初建時期,板凳靠自己從家里帶,經(jīng)費靠病友們互幫互助,連寄通知的信封都是大家動手制作的。條件雖然艱苦,俱樂部成立后的第一場“人間真情”義演卻如期舉行,得到了上海各界的鼎力支持。李輝還記得,當年正是用這筆募集的善款,印刷了柯巖的《癌癥≠死亡》小冊子,送到各家醫(yī)院腫瘤病房;買了輛輪椅和一個電磁灶,送到腫瘤醫(yī)院對面的徐匯保健旅社,資助從外地來滬治療的新病友;去看望小兒科病房患白血病的孩子們……30年來,在袁正平的帶領(lǐng)下,康復(fù)俱樂部里,像李輝一樣的志愿者,讓數(shù)以萬計瀕臨絕望的人們,重新找到了人生的復(fù)位按鈕,演繹了許多動人故事。在社會大舞臺中,閃耀著自救互助、奉獻博愛的光芒。
紅色浪漫
55歲的劉步湘是個快樂的人,病友都親切地叫他阿湘。他罹患胃癌的術(shù)后4年,病魔再次侵及肝臟,先后又動了兩次手術(shù)。腸梗阻使他無法進食,只能靠輸血、輸液、能量合劑維持著最后的生命……和妻子離異后,女兒是他全部的寄托和希望。袁正平十分牽掛阿湘,只要一有空就經(jīng)常來陪他聊天。在交談中,袁正平得知阿湘最大的心愿,是為27歲的女兒辦一場婚禮,看著女兒出嫁。獲知這一心愿后,袁正平召集俱樂部班子成員,成立“愛心小組”。
婚禮當天,第一組去舉辦婚宴的好望角大酒店布置洞房;第二組來到醫(yī)院,幫劉步湘梳洗換正裝,劉步湘腳很腫,大家花了10多分鐘才幫他穿上皮鞋。下午2點30分,曙光醫(yī)院隨行的醫(yī)生、護士帶著急救的藥品,推著輪椅護送劉步湘來到好望角大酒店。在送祝福環(huán)節(jié),阿湘向著所有來賓鞠躬致謝,然后用顫抖的手接過話筒對新郎說:“今天我把女兒交給你了,希望你們寬容友愛,永遠幸福。”這一幕讓在場所有人都為之動容。這場由眾多愛心匯聚的紅色婚禮,了卻的是一位垂?;颊叩淖詈笮脑?,更訴說著一個真理:肉體的毀滅也許無法避免,但精神和愛的力量,永遠不會毀滅。
黃色幸福
2006年6月,一張乳腺癌的診斷書,猶如晴天霹靂,讓風華正茂的榮慧走進了人生的低谷。有天在復(fù)興公園散步時,榮慧看到了《康復(fù)》雜志中有關(guān)上海癌癥康復(fù)俱樂部的文章,就抱著試試看的心情前去咨詢。在接待她的黃彭國老師鼓勵下,報名參加了第58期康復(fù)訓練營。在首日開營活動中,榮慧有幸見到了袁正平,在一番熱切交談后,袁正平贈送給榮慧一只卡通老虎形狀的儲蓄罐,十分可愛。
原來,自2003年起,上海市癌癥康復(fù)俱樂部啟動“健康活五年,相約2008年北京奧運會”的主題活動。這個“五年守望”的勵志活動,要求每位參加者每天存下2元錢存放進儲蓄罐,為生命播下希望的種子。從此以后,不管刮風下雨、酷暑寒冬,榮慧都堅持鍛煉氣功,各項指標明顯好轉(zhuǎn),達到了正常數(shù)值,更堅定了運動康復(fù)的信心。每天親手往黃色“小老虎”中存放2元,聽著硬幣與瓷壁發(fā)出質(zhì)感的碰撞聲,逐漸成了榮慧生活中的“必修課”。2008年,當榮慧用儲蓄罐中積攢的錢赴北京看奧運時喜極而泣,她感恩袁正平給了她第二次生命,更感恩團隊成員的互助關(guān)愛。這次由200名癌癥患者組成的奧運助威團成了一道亮麗的風景,書寫了奧運史上一項新的紀錄,吸引了全球90余家主流媒體的聚焦,累計發(fā)表各類新聞報道多達125篇。
如今,在袁正平提議下,癌癥俱樂部成員又發(fā)起“我運動,我健康”相約2022北京冬奧會活動。作為康復(fù)俱樂部副秘書長的榮慧又將志愿者博愛精神傳遞到了原上海手球隊運動員、癌癥患者姚莉手中,推薦她代表康復(fù)俱樂部,成為出席2022相約北京冬奧會的旗手,續(xù)寫著生命儲蓄罐最溫情的故事。
金色閃耀
美國姑娘蘇珊與志愿者團隊的結(jié)緣,那還得從7年前康復(fù)學校舉辦的一場慈善音樂會說起。那天,志愿者們表演了自編自導的歌舞節(jié)目,贏得臺下與會嘉賓的陣陣掌聲。有幾位隨丈夫工作移居上海的洋太太,當她們聽說演員都是癌癥患者后,敬佩之情油然而生,蘇珊便是其中之一。后來,她主動找到袁正平,說起了她的故事。
原來一年前,在罹患乳腺癌的母親去世后,蘇珊曾一度無法從悲痛中走出來。在和康復(fù)俱樂部志愿者們交往時,被他們的博愛精神深深打動,便萌生了和朋友們組建一支在滬外籍太太志愿者團隊的想法。這個想法很快得到了袁正平的支持和鼓勵,一場“姐妹幫姐妹”愛心行動拉開了序幕。在這場活動中,蘇珊結(jié)識了身患乳腺癌的云霞。當?shù)弥葡甲畲蟮膲粝胧堑巧衔枧_,最想要的禮物是精美的發(fā)套后,決心幫助她實現(xiàn)心愿。不久,一場名為“向著幸福出發(fā)”的新春聯(lián)歡會在閔行城市劇院如期舉行,根據(jù)云霞真實經(jīng)歷改編的小品《別樣的美麗》在當天上演。當參演的云霞念完“我怯懦?我逃避?慢性自殺?不!我僅僅想當個完整的女人??!”的心靈獨白后,觀眾們掌聲雷動。小品導演邀請?zhí)K珊、塔米和貝茜三位志愿者上臺時,觀眾還以為是劇情安排,只見蘇珊等人圍攏一起,拿出精美發(fā)套現(xiàn)場為云霞戴上,大家立刻明白了用意,熱烈的掌聲經(jīng)久不息。
九年來,這支由英、美、法、德等10多個國家領(lǐng)事夫人組成的外籍志愿者團隊,先后舉辦了慈善午宴、健康慢跑、千人旗袍秀等公益活動。盡管國籍不同,年齡不同,但志愿者們營造的“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精神家園,流淌著愛的溫暖,將他們緊緊相連。
(插圖/陳偉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