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鑫誠建設監(jiān)理咨詢有限公司,北京,100089)
低壓鑄造是在裝有金屬液的密閉鋼包中通入高壓氣體,金屬液通過升液管被壓入指定的型腔內(nèi),保壓一定時間后凝固以形成鑄件的一種方法。而鋼包作為盛裝金屬液的壓力容器,對其工作條件與性能要求較高,具體表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
(1)鋼包需承受來自金屬液的高溫與充入介質氣體的高壓;
(2)為降低壓鑄造中的熱量損失,防止金屬液在升液管中堵塞,鋼包應有良好的保溫作用,并將包壁溫度控制在300℃以下;
(3)鋼包金屬包壁應滿足足夠的強度。
為驗證鋼包是否滿足上述條件,本文根據(jù)以往鋼包的設計經(jīng)驗[1-4],結合低壓鑄造實際所需條件,如金屬液體積、鋼包空間尺寸,鋼包材料性質等,建立鋼包的三維有限元模型,分析鋼包的溫度場結果及熱-結構耦合結果,并通過不斷的優(yōu)化設計,使鋼包滿足低壓鑄造的所需條件。
在以往鋼包設計的基礎上,針對所需鑄件材料的用量,設計出所需低壓鑄造鋼包,低壓鑄造鋼包結構尺寸為:內(nèi)腔深度(H1)1838mm,總體高度(H2)2413mm,內(nèi)徑(D內(nèi))1580mm,錐度為15%,按盛鋼體積換算,實際容積(V)2.613×109mm3。圓周面積1.1705×105mm2,上口表面積4.019×104mm2,下底面積1.754×104mm2。鋼包結構如圖1所示。
由于熱能傳遞三種基本方式,熱傳遞由鋼包內(nèi)襯和外壁材料導熱系數(shù)決定,熱對流由空氣對流系數(shù)決定,熱輻射由鋼包表面積及周圍環(huán)境溫度決定,因此,鋼包熱能傳遞過程中需要了解材料的導熱系數(shù)、密度、比熱容,鋼包所處環(huán)境空氣自然對流系數(shù)及輻射系數(shù)等,設計的鋼包尺寸參數(shù)如表1所示,選擇的材料物性參數(shù)如表2[5-6]。
表1 鋼包的材質與厚度
表2 鋼包材料的物性參數(shù)
將鋼包三維實體模型導入到 ANSYS Work bench 中對鋼包進行的網(wǎng)格劃分,其中有限元模型采用自由網(wǎng)格劃分,對過渡拐角處進行網(wǎng)格細化,有限元模型共有單元378390 個,節(jié)點 813865 個。
圖2 網(wǎng)格劃分圖
圖3 溫度場結果
表3 鋼包材料的物性參數(shù)
鋼水注入到鋼包內(nèi)后,忽略鋼水狀態(tài)運動及鋼水熱運動,可視不同部位鋼水的溫度是均勻相等且溫度不變,則與鋼水接觸鋼包工作層溫度載荷為1600℃,對包壁加載自然對流,將輻射對流換熱換算為自然對流換熱加載到包壁上,鋼包蓋和鋼包體工作層沒有和鋼水接觸的部位受到鋼水液面的輻射。加載后進行計算,得出鋼包整體溫度分布圖,如圖3所示。根據(jù)鋼包溫度場模擬結果可得出鋼包壁溫度范圍在183℃-245℃之間,而鋼包底端拐角處,鋼包蓋頂端拐角處等距鋼水較遠的位置,平均溫度在110.2℃-147.3℃之間,此溫度對于蠕變溫度在350℃以上的鋼包殼材料能夠滿足強度要求。
熱-結構耦合是溫度和應力之間影響的結果,ANSYS給出2種計算方法,即間接法和直接法。間接法是先完成有限元模型溫度場計算,之后將節(jié)點溫度結果加載到應力分析結果中。直接法是采用耦合單元,將溫度載荷與結構載荷共同施加在有限元模型上,計算結果受到溫度與應力同時作用。本文不僅需要研究鋼包溫度場,也應考慮鋼包溫度場對應力場的影響,因此采用間接法先對鋼包的溫度場進行求解,進而求解其他結構的熱應力。
鋼包物性參數(shù)如表3所示,其中包括材料導熱系數(shù)、密度、比熱容、膨脹系數(shù)、彈性模量、泊松比。
(1)鋼包在注入鋼水后,鋼包溫度上升,鋼包溫度場中各個零件的溫度作為載荷施加在結構應力分析中。
(2)由于鋼包在沖壓過程中可視為靜止狀態(tài),可將鋼包底面節(jié)點上下方向的位移約束。
(3)鋼包內(nèi)充入氣體壓力,將鋼包工作層內(nèi)壁施加壓力,壓力值等于沖入的氣體壓力值。
當介質氣體壓力值為1Mpa,從圖中可以看出,鋼包外壁底端偏上處的應力最大,應力值為229.03Mpa,這是由于鋼包底端偏上部位正是鋼包內(nèi)襯的底端,鋼包內(nèi)充入氣體壓力,氣體壓力對鋼包內(nèi)襯底端轉角處有力矩的作用,力矩由內(nèi)襯傳遞到包壁,最終使包壁底端偏上部位的應力值達到最大。對于鋼包蓋來說,由于氣體壓力對其壓力的作用,與上述原理相同,最后應力由內(nèi)襯傳遞到包蓋外壁,在包蓋直徑最大的部位出現(xiàn)最大值,其應力大小為140Mpa。
雖然鋼包壁的材料滿足強度要求,但是由于大部分零件存在著應力集中的現(xiàn)象,可通過改變零件的結構等方式進行改進,從而改善應力集中現(xiàn)象。圖5a為優(yōu)化后三維有限元模型,其中,將鋼包蓋,鋼包壁應力較大的部位添加強筋,將卡箍有應力集中的部位采用較大的過渡圓角。
圖5b為鎖緊機構和鋼包的應力分布圖,由圖可以看出,鋼包體底端添加筋板后,應力相對分布更加均勻,原鋼包底部應力集中部位的應力被筋板均分后分布更加的均勻,應力值大小約為159Mpa,鋼包蓋添加筋板后,應力集中部位的應力被均分后的大小約為105Mpa,應力集中明顯減小。
圖4 熱-結構耦合分析結果
圖5 優(yōu)化模型及熱-結構耦合分析結果
(1)通過合理選擇鋼包的材料及結構尺寸,包壁溫度可控制在183℃-245℃之間,鋼包可提供良好的保溫效果。
(2)優(yōu)化后的鋼包結構,應力分布更加均勻,應力集中現(xiàn)象明顯減小,包壁底部應力由229Mpa降低至159Mpa,包蓋外沿最大應力由140Mpa降低至105Mp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