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現(xiàn)如今所倡導的合作學習是指在課堂的教學過程中,為了讓學生達到教學目標的要求,按時完成學習任務,在教師的引導下,所進行的有明確分工和責任的、互助型的學習形式。在初中物理的教學過程中,科學地運用合作學習方式,可以促進教學相長,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但在實際運用合作學習進行初中物理教學時,還存在一些問題,為此,文章作者結合多年的教學經驗,對如何開展合作學習進行探討。
關鍵詞:初中物理;合作學習;素質教育
合作學習興起于二十世紀七十年代,由于這種學習形式有其科學性,所以,也成了我國新課改所積極倡導的教學方式之一。在初中物理的教學中,合理地運用合作學習的方式,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營造課堂氛圍,調動學生學習物理的主觀能動性,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實驗探究能力。
一、應用合作學習的意義
物理學本身的特點是:從生活實驗中不斷地探索和總結,找出規(guī)律,然后利用規(guī)律去解決實際問題或解釋客觀現(xiàn)象。所以說,物理學是一門理論與實際聯(lián)系非常緊密的學科。
我們現(xiàn)在所使用的滬科版的初中物理教材中,每個知識章節(jié)中,都有“科學探究”內容,比如“速度的變化”“串聯(lián)和并聯(lián)電路的電流”。在進行這部分章節(jié)的教學時,就應該運用合作學習方式,讓學生通過具體的實驗操作來得出物理學的規(guī)律。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的收獲是:學習探究科學規(guī)律的全過程;體會認真求實的科學態(tài)度;學會利用規(guī)律解決問題。
學生個體存在學習能力的差異,如果在物理課堂上沒有突破,還利用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就會導致兩種結果:一種,成績較好、學習能力強的學生,對課堂所教授內容能夠快速理解,但認為內容太過簡單而不愿意繼續(xù)集中精力聽講;另一種,成績一般般、學習能力較差的學生,對課堂所教授的內容理解上很吃力,認為內容太過深奧,導致無法集中精力聽講。如果在課堂上,合理運用合作學習的方式,利用分小組學習的機會,將不同層次、不同個體差異的學生分到一組,進行某一物理規(guī)律的探索,全員參與,分工明確,互相配合,一起來完成學習任務。在課堂上應用合作學習的方式,對提高初中學生的綜合學習能力有很大幫助,更可以達到教學相長的目的。比如,小組合作學習有利于教師進行教材與課程分析,有效地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小組合作學習有利于幫助學生改變單一的學習方式,解放學生的學習天性;小組合作學習有利于完善現(xiàn)有的實驗測評方式,促進學校對學生實施素質教育。
綜上所述,在初中物理的教學中,合理運用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主要目的就是要學生在主觀能動性的作用下,自主地參與到學習的過程中來,吸取到更多的物理學知識,在頭腦中建立物理學基礎模型后,培養(yǎng)學生的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自主創(chuàng)新的能力,從而增強學生的學習效果,為日后能夠終身學習打好基礎。
二、初中物理合作學習存在的一些問題
1.教師備課生搬硬套
初中物理教學中,并不是每節(jié)課都適合開展小組合作學習,雖然合作學習的課堂氣氛活躍,學生情緒飽滿,但就學習內容的性質和難度來說,是否有必要、是否是恰當時機呢?
比如,在學習類似“密度”“來自地球的力”這樣的專業(yè)性物理學概念時,就沒有小組合作討論的必要。再比如,期中和期末的復習課,需要學生獨立自主地進行習題運算時,也不適合運用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所以合作學習方式不可生搬硬套。
2.課堂過于形式化,教師角色定位不準確
課堂上小組合作學習的應用,使初中生成了課堂學習的主體。這時,教師常常會犯參與和指導不足的錯誤,使自己在課堂上角色定位不準。比如,有的教師認為,只要在課堂上宣布完學習內容,為學生分好合作小組,等著學生得出結果就行了,忽視了自己在學生的學習過程中,永遠是引導者的角色,從而導致合作學習只浮于表面,很大一部分學生的課堂參與度不高;還有的合作小組,學生在學習中分工不夠明確,沒條理等,往往因此造成課堂學習整體效率低下的后果。
3.學習方式過于單一化,不夠靈活
小組合作學習,常常被理解成:分小組進行實驗并討論。其實不然。有些教學內容,僅僅在課堂上分小組討論也是不夠的。比如,有一節(jié)公開課,“讓信息飛起來”,學生在了解了本節(jié)課的內容后,教師安排分組討論“生活中我們如何利用信息,如何實現(xiàn)讓信息飛起來”,學生雖然進行了小組合作討論,但最后的回答卻都只局限在幾個點上,使得課堂氣氛無比尷尬。
4.教學過程中輕視合作學習的結果評價
比如在初中物理的“科學探究”課堂上,實驗結束后,很多教師經常是隨機提問一、二名學生來描述一下本組的實驗結果,學生回答出了理論上應出現(xiàn)的結果后,教師便進行之后的教學內容。
這么做的結果是:由于大部分學生的小組合作學習結果,沒有被及時地展示出來,沒有得到應有的、有效的評價,致使一部分學生課堂上偷懶、溜號,并漸漸失去合作學習的意識。長此以往,就會阻礙一些學生的思考能力、質疑能力、反思能力和互評能力的發(fā)展,而這些能力,恰恰是他們繼續(xù)深造,成為有創(chuàng)新意識的人才所不可或缺的。
三、合理應用合作學習
1.針對教師備課環(huán)節(jié)的對策
教師在備課中,要找到有價值的學習內容,設計出適合于小組合作學習的方案,將其巧妙導入課堂上,讓學生在合作中思考,形成正確的物理學科的學習模式,使其思維能力有縱深層次的發(fā)展,讓學生的學習成績有所提高。
根據(jù)初中學生學習的特點,他們常常會被巧妙的導入方式所吸引,教師要根據(jù)具體情況和教材的內容,合理使用導入方式,比如,要求學生把生活中的情境再現(xiàn)出來;課前交給學生特殊任務的驅動法;利用實驗器材,現(xiàn)場操作法;數(shù)理結合,利用數(shù)學知識進行推理的方法。這幾種方法,在不同的教學內容中進行合理應用,實踐證明,已經產生了非常好的效果,充分地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經過對教材和教學內容的研究,比較適合進行初中物理合作學習的內容有:教科書中所涉及的所有演示實驗、科學探究章節(jié)、部分課后習題以及九年級時所進行的專題復習課。還有,對于學生來說,當學習任務較多,需要分工協(xié)作的時候;當學習的思路普遍不夠開闊,需要有人進行引導或相互啟發(fā)的時候,也非常適合運用小組合作學習來解決問題。所以,不同的課堂、不同的學生、不同的時期,要不同對待,教與學不是整齊劃一的事,需要不斷地進行研究和探索。
2.管理合作學習過程的對策
教師是小組合作學習課堂上的主導者,整個課堂的整體設計、時間的分配、課堂進展的節(jié)奏,還應該由教師來進行科學的掌控,教學形式無論怎樣變化,教師都應該還是課堂教學的管理者、促進者、顧問和參與者,主要職責還是:傳道、授業(yè)、解惑。
教師在課堂上,要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其能夠主動地參與到物理知識的探究和討論中來。教師在學生進行合作學習的過程中,要不斷地在教室進行巡視、觀察,以便及時地了解并掌握學生合作學習的情況和進展,既不要對出現(xiàn)的問題袖手旁觀,又不要過多地干涉學生的探究和創(chuàng)新。比如,在“科學探究:串聯(lián)和并聯(lián)電路的電流”時,就有教師在進行小組學習巡視監(jiān)督時,用手機拍攝學生實驗照片和實驗數(shù)據(jù),總結評價時,用PPT播放出來,與學生一起討論、評價。這種參與辦法,不僅提高了全員參與度,還將課堂活動的各個時間段有效地串聯(lián)起來,提高了物理課堂的學習效率,也使學生的實驗數(shù)據(jù)和實驗方法更具有討論的價值,同時,提高了學生的學習熱情。
3.針對擴展小組合作空間的對策
比如像前述那堂公開課中“讓信息飛起來”的話題,因為與實際現(xiàn)實生活聯(lián)系緊密,所以教師完全可以靈活設計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比如,可以安排學生在課前查找資料、調查實踐,經過小組合作將結果進行整理分析后,再拿到物理課堂上進行展示,與班級的全體同學一起分享,這樣既拓寬了學生的知識面,又使學生學會了搜集信息資料的方式,更有助于強化理解本節(jié)課的知識點,避免了課堂氣氛尷尬的情況。
4.針對合作評價的對策
教師針對小組合作學習的每節(jié)課,都要制定出一套多元化的評價方法。這樣做的目的就是要讓每名學生,每個小組的學習情況都能得到恰當?shù)脑u價,體現(xiàn)物理學科的嚴謹性、科學性。
因為每個學生都有各自的優(yōu)點,每個合作小組都有各自的優(yōu)勢,所以教師的評價過程一定要體現(xiàn)出多元性,讓各個小組,每個人都能把討論或實驗結果展示出來,這樣才能體現(xiàn)出合作學習的價值。
在對小組合作學習進行結論評價時,既要對小組合作學習的結果進行客觀評價,又要對合作學習小組的學習方法和探究過程進行客觀評價,這就要求教師在分小組時,就要有科學性、有目的性,一定要了解學生,不只是學習成績,還有動手能力,科學探究精神等,使得小組合作時,職責能夠落到實處。
在初中物理的教學過程中,如何合理地、科學地應用合作學習方式,更加科學地、靈活地管理好合作學習的課堂,是每名物理教師的責任。讓每名學生都能在相互交流中,團結協(xié)作中完成物理學科的學習和探究,完成課堂學習內容,達到教學目標的要求。通過教師的科學設計,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培養(yǎng)創(chuàng)新能力、動手能力以及今后的終身學習能力,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使其成為能夠適應“互聯(lián)網+”的偉大時代的合格人才。
[參考文獻]
[1]臺蘭臣,劉良書.物理教學中合作學習的策略研究[J].陜西教育,2012(4).
[2]劉清華.心理學規(guī)律在物理教學中的應用[J].教育與職業(yè),2011(8).
[3]曾靜.合作學習在初中物理教學中的應用[J].技術物理教學,2012(2).
[4]王志力,黃致新.中學物理教學中小組合作學習成員角色分配問題探討[J].高等函授學報(自然科學版),2013(1).
作者簡介:陸文先(1965—),男,廣西德保人,中學一級教師,???,研究方向:初中物理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