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推進,小學語文教學方式越來越多樣,每一種教學方式的教學效果如何,是每位語文教師必須實踐總結的,所以,對小學語文教學活動的評價更是重點。如何在“實與活”導向下提升小學語文課堂教學評價的有效性,如何讓學生在多樣化、科學化的學習評價中實現(xiàn)自身綜合素質的全面提升,都是文章探究的重點內容。
關鍵詞:“實與活”導向;小學語文高效課堂;評價優(yōu)化策略
要全面細致地研究小學語文課堂教學評價的優(yōu)化路徑,就必須從小學語文課堂教學評價的發(fā)展情況、教學理論方法入手,找準優(yōu)化方向。同時要配合科學細致的調查研究,在綜合各項評價數(shù)據(jù)和調研結果的基礎上找到最符合現(xiàn)行小學生學習特點的評價標準和內容。本文據(jù)此進行分析探討,具體的案例參照最新的統(tǒng)編版小學語文教材。
一、小學語文課堂教學評價在現(xiàn)代教育中的發(fā)展情況
1.評價標準不一,缺乏完整而系統(tǒng)的指導標準
現(xiàn)代教育中,由于不同地區(qū)、不同學校甚至不同教師的教學理念和方法不同,所以,小學語文課堂教學評價工作出現(xiàn)了嚴重的標準不一的情況。比如,在一次語文教學學習評價中,有的教師注重學習過程評價,把學生的思想行為方式剖析得非常到位,但是忽略了學習結果評價,導致學生無法發(fā)現(xiàn)自己的優(yōu)勢和不足。反之,有的教師注重學習結果評價,讓學生知道了自己的優(yōu)勢和不足,但忽略了學習過程評價而無法讓學生總結語文學習經驗,導致“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2.受條件限制,缺乏科學的小學語文課堂教學評價方案
受外在(師資力量和教育資源)和內在教育條件(教學制度)的限制,有些學校雖然也開展了豐富多樣的小學語文教學評價活動,但往往是“雷聲大雨點小”,存有非常嚴重的“形式主義”之嫌。某些教師的教學理念仍有偏差,只知領導而不知引導,讓學生喪失了很多的自主探究機會,同時,許多教育研究工作者并沒有開展深度的調研工作,導致評價標準和方式千篇一律,不僅逐漸喪失其合理性,還導致許多教師不知如何自主開展語文評價活動。
二、小學語文課堂教學評價的教學理論方法
1.布盧姆的教育理論
布盧姆的教育理論中“診斷性評價”“形成性評價”“終結性評價”等內容論證了“目標導向—任務驅動—當堂檢測”的可行性,在既定的教學目標中,教師需要考慮教學目標的可行性,并掌握學生的學習預期,任務驅動就是在教學過程中評測學生的任務完成質量,當堂檢測就是對學生的學習成果進行檢測,然后進行綜合評價。
2.杜威教育思想
杜威的教育思想——兒童經驗論與“做中學”都注重兒童活動,旨在讓教師通過特定的教學情境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學習方向,以學生為中心,通過學生的生活經驗、常識進行論證分析、檢驗假設、獲得結論等。在語文學習中,即通過“生活+實踐”的方式引導學生進行生活實踐,調動其生活經驗,培養(yǎng)其動手能力。
3.布魯納的發(fā)現(xiàn)學習理論
布魯納的發(fā)現(xiàn)學習理論即通過“內在激勵”的方式讓學生被教材內容吸引,從而激發(fā)其學習興趣。而在這個過程中,教師立足教材內容,通過趣味化問題引導學生深入學習,自然就能讓他們被知識吸引,提高學習成效。
三、“實與活”導向下提升小學語文高效課堂評價有效性的策略
1.立足調查研究,使評價工作變“實”
(1)研究評價語文教學活動主題是否具有實效性。教學活動主題只有簡單可行,才能符合小學生的基本學習情況,所以,教師在開展實踐活動之前一定要評測語文教學活動的可行性。比如,在教學《觀潮》時,教師要通過組織合作朗讀活動提高學生的語文閱讀能力,先通過粗讀了解《觀潮》講了什么,然后通過細讀了解《觀潮》的主旨思想和段落大意,這些是非常必要的評價內容,因為粗讀和略讀是理解文章主旨思想和段落大意的必要步驟,讓他們學習這些閱讀方式是非常有必要的,有利于其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而至于文章朗讀、寫作、遣詞造句這些評價項目雖然也很重要,但是加入閱讀評價當中未免會讓整個評價項目變得沒有重點,可行性也會變差,因此可先不用列入評價內容中,可作為單獨的評價項目。
(2)研究評價語文教學活動課程內容是否能夠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語文教學活動課程內容只有能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學習素養(yǎng),才能算是有價值的。比如,對小學生來說,培養(yǎng)其語言表達、語言理解、閱讀寫作能力等是非常重要的,因此,語言辯論賽、故事閱讀會、閱讀并寫讀后感等都可以算是有價值的語文教學活動內容。同時,學生的綜合學習素養(yǎng)還包括良好的學習品質,比如,善于合作、樂于探索、勤于思考,等等,所以,體現(xiàn)合作性和探究性的教學活動可以算是有價值的語文教學活動。
(3)研究課堂評價對學生的作用。課堂評價包括學習過程評價和學習結果評價兩部分。評價課程學習過程中,學生的學習行為方式、習慣等都將作為重要的評測的指標??茖W的評價過程可以讓學生知道自己的優(yōu)缺點,發(fā)現(xiàn)并挖掘自身潛能,并在實踐探究的過程中建立學習自信心和學習興趣,進一步提升自己的學習能力,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評價課程學習結果能夠讓學生發(fā)現(xiàn)自己的優(yōu)勢和不足,形成新的活動經驗。因此,結果性評價重在體現(xiàn)學生的學習成效,并對比他人的學習成果以啟迪學生的學習探究思路,使其在日后生活和學習中能夠養(yǎng)成主動探究、善于探究、不怕困難的學習品質。
2.解讀教學理論方法,使評價工作變“活”
(1)布盧姆教育理論的應用實踐。第一,目標導向即初步評價,總的目的是看一看學生是不是符合活動要求,每一類學生都能滿足什么樣的教學預期。比如,在教學《鄧小平爺爺植樹》時,A學生閱讀能力強,B學生想象能力強,那A學生就可以進行文章閱讀,總結思想情感,而B學生就可以根據(jù)文章內容畫出鄧小平爺爺植樹的場景。第二,任務驅動即過程性評價,總的目的是評價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思想行為。比如,教師布置了文本閱讀任務,那閱讀效果、字詞識記效果就是主要的評價內容,而學生在完成學習任務的過程中有哪些行為是錯誤的,應當如何改正等,這些內容就是評價指標,教師對學生進行過程性評價。第三,當堂檢測即結果性評價,總的目的是綜合評測學生的實踐學習成果,并給予其一定的學習啟發(fā)。這個過程中,教師的評價結果雖然是唯一的,但評價指標絕不能唯一,不能僅僅以成績判定其實踐成果,而是要結合過程性評價結果,對學生的思想行為進行總評,指出優(yōu)點和不足。
(2)杜威教育思想的應用實踐。第一,教師應秉持“人本教學”理念: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推進,激發(fā)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和能力已經成為小學語文課堂教學評價工作的先決條件。簡單來說,學生只有自己愿意學習,才能在教師的指導下有序高效學習,這是一個順理成章的過程,也是學生必須跨過的學習障礙。所以在教學中教師需秉持“人本教學”理念,尊重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引導其激發(fā)自主學習意識和能力。第二,以生活為核心營造教學情境:對小學生來說,他們并沒有篩選實踐素材的能力,他們最常接觸的就是生活,對生活化學習素材很熟悉。比如,在教學《中國美食》時,教師可以營造“美食盛宴”場景,讓學生領略不同地方的特色美食,并用各種顏色的橡皮泥造出不同美食的樣子,以生活為核心營造教學情境,引導學生“做中學”,這么做不僅照顧到了學生的學習情況,還能讓教師幫助學生篩選實踐素材,保障學生的學習質量。
(3)布魯納的發(fā)現(xiàn)學習理論的應用實踐。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包括很多,比如合作能力、學習能力、想象力、創(chuàng)造力等。教師需要知道,小學語文課堂教學評價的優(yōu)化路徑是提升學生綜合素養(yǎng)的策略。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以教材內容為核心,整合有趣的問題以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和探究興趣,并據(jù)此對學生的學習方式進行客觀評價。
以培養(yǎng)學生的問題解決能力為例,在教學《坐井觀天》時,教師需要通過問題引導學生學習《坐井觀天》中所反映的生活道理,比如,青蛙為什么說天只有井口這么大?青蛙為何不跳出井口去看看天空?我們能從青蛙身上學習到何種生活道理?通過三個問題引導學生思考分析,并根據(jù)學生的回答結果和思維方式對其問題解決能力進行評價,繼而為提升學生的綜合實踐素養(yǎng)奠定良好的基礎。
綜上所述,小學語文課堂教學評價需要在全面深化新課改要求的基礎上,讓教師充分利用布盧姆的教育理論、杜威教育思想以及布魯納的發(fā)現(xiàn)學習理論,充分發(fā)揮自己的引導啟發(fā)作用,同時還要以學生為本優(yōu)化評價標準和內容,一切以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為最終目的,只有做到這些,小學語文教學活動的評價工作才更能為活動的可持續(xù)及優(yōu)化完善提供有價值的參考建議。當然,上述分析只是筆者的個人淺見,文中的不足之處還請各位讀者朋友批評指正。
[參考文獻]
[1]季小文.多元評價:構建小學語文高效課堂的途徑[J].語文天地,2015(30).
[2]王紅.趣味教學,注重改革——如何構建小學語文高效課堂[J].考試周刊,2016(39).
[3]水生榮.淺談小學語文高效課堂教學評價[J].中國校外教育,2012(19).
[4]景步娟.談小學語文高效課堂中的評價藝術[J].學子(教育新理念),2013(14).
[5]張繼紅.讓評價成為高效課堂的“催化劑”——淺談小學語文高效課堂的評價策略[J].課程教育研究,2014(5).
作者簡介:黃繼紅(1966—),女,中小學一級教師,本科,研究方向:小學語文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