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小虎
摘 要:歌劇《白毛女》是一部以時代背景為基礎的作品,根據(jù)我國抗戰(zhàn)時期的晉察冀邊區(qū)白毛仙姑的民間傳說而改編的一部歌劇。歌劇以中國革命為題材,表現(xiàn)了中國農村復雜的斗爭生活,塑造了楊白勞等鮮明的人物形象。
關鍵詞:民族歌劇;白毛女;楊白勞;人物形象
一、歌劇《白毛女》的創(chuàng)作背景
中國在近代的社會歷史上出現(xiàn)了巨大的轉變和改變,中華民族正經歷戰(zhàn)爭的洗禮,其在思想上的轉變是最為深廣的,與此同時西方歌劇這一新的音樂體裁傳入中國,使得我國民族歌劇事業(yè)遇到了新的挑戰(zhàn)和探索。經過長期的探索和發(fā)展,逐漸探索出適合本民族歌劇發(fā)展的新思路,將中國的歌劇發(fā)展道路明確下來。在這多種因素的作用下,由賀敬之、丁毅執(zhí)筆,馬可、張魯?shù)纫慌鷥?yōu)秀優(yōu)秀作曲家共同創(chuàng)作,以“白毛仙姑”的傳說創(chuàng)作為背景,創(chuàng)作出了《白毛女》這一經典民族劇目。[1]通過這樣一個反映舊社會帶給人民苦難的傳說,魯藝的院長周揚挖掘出了傳說背后蘊藏著深刻的意義,將這個作品賦予了政治意義,和時代意義。把深刻的主體思想"舊社會把人變成鬼,新社會把鬼變成"貫穿于整個劇本的字里行間。
二、主要劇情中的人物形象
歌劇《白毛女》的劇情其實并不復雜,貼近了當時的生活環(huán)境,使得能被當時的群眾廣泛接受,在眾多文獻中對劇情的表述其實都大相徑庭,只是詳細或簡略的差異。歌劇《白毛女》講述的是解放戰(zhàn)爭前在貧困的華北農村,老實善良的個戶楊白勞與女兒楊喜兒相依為命,同村的王大春跟喜兒相處后日久生情,大春的母親和楊白勞見兩人情投意合,在商量后決定為兩人完婚。但地主黃世仁看上了喜兒,為了霸占喜兒,黃世仁租稅為借口,逼著楊白勞還債,楊白勞因還不起沉重的租稅,被黃世仁與管家穆仁智合伙逼著畫押,賣掉了親生女兒。走投無路的楊白勞在大年三十晚上含恨吞下因水自殺,王大婢及其兒子斗不過黃世仁,看著喜兒被強行帶走。大春未能成功救出喜兒,于是投奔八路軍而去。喜兒在黃家受盡了折磨凌辱,并懷上了孩子。在地主家仆人張二巧的幫助下,喜兒逃到了深山,生下了孩子,但隨即夭折。由于缺乏營養(yǎng)和鹽分,喜兒的頭發(fā)逐漸變白,為了充饑,她常去寺廟取供果,并多次被村民碰到,頭發(fā)發(fā)白的喜兒被村民信奉為"白毛仙姑"。兩年后大春跟隨大部隊回到了家鄉(xiāng),并響應共產覺的號召發(fā)動了減租減息運動,黃世仁為了自身利益,利用白毛仙姑的事情傳播降災謠言進行反抗。大春為了穩(wěn)定民心,與眾人潛伏在寺廟中等待白毛仙姑的出現(xiàn),后來發(fā)現(xiàn)白毛仙姑竟是喜兒。在偶然的情況下大春和喜兒兒再次相逢,隨后黃世仁也被打倒,喜兒重獲新生,從此和大春又過上了幸福的生活。[2]
整部歌劇共有五幕十六場。而楊白勞的劇情主要在歌劇的第一幕,這一幕包括四場,主要是交代了劇情發(fā)生的時間和地點,主人公的生活環(huán)境、社會環(huán)境等。在劇中,楊白勞常年經受地主的壓榨,在思想上還沒有解放的老一輩農民的形象。他不僅肩負著生活所帶給他的重擔,而且在精神上也顯得非常疲憊。通過楊白勞的幾處唱段和在劇情上的“回家時讓喜兒不要大聲說話”、“畏縮的四處張望”、“急切地問”等,這些語言的表達都深深的反應了,楊白勞為了"躲賬"而產生的擔驚害怕的內心感受。當他自認為自己總算又躲過去了的時候,似乎給自己找到了一絲安慰,整個人的情緒馬上好轉了起來,從懷中掏出了幾件微薄的年貨交給了喜兒作為送給喜兒的新年禮物,為我們展現(xiàn)出了一個勤勞樸實的形象。通過貼門神揭示了他膽小怕事的性格特點,也反映了他希望有一天能夠真正擺脫地主的壓迫,表現(xiàn)了楊白勞內心美好的期盼。在第二場的劇情中楊白勞與黃世仁的一悲一喜的對比中,在兩個角色的對手戲中,楊白勞"畏首畏尾"的舉動充分表現(xiàn)了軟弱的性格特點,"快回家"的期盼呈示了楊白勞對于黃世仁還抱有一定的幻想。在最后被逼著按下手印以喜兒抵債這一事實成立后的徹底的絕望,一股深深的無力感顯現(xiàn)出來[3]。
三、楊白勞主要唱段中的人物形象
楊白勞整個人的內在心理和外在形象都是隨著劇中故事的發(fā)展而不斷變化的,在不同唱段中,將楊白勞這一人物形象具有的多樣性呈現(xiàn)出來,刻畫出了楊白勞善良、內向、敢怒卻不敢言的人物形象。[4]通過對楊白勞主要唱段的分析來闡述楊白勞人物形象的方法是被采用最多的,其中選取作品《楊白勞》來分析是比較合適的。
我們可以通過對唱段演唱的分析來體現(xiàn)楊白勞在幾個不同的部分所要展現(xiàn)出來的心理活動及一部分的外在形象的塑造,《楊白勞》的唱段可以簡單分為四部分,第一部分利用音樂旋律線條簡潔明了,描繪了蒼涼的環(huán)境、楊白勞老實的性格及被逼躲債的悲涼處境。第二部分音樂節(jié)奏相比較第一部分進行了轉變展現(xiàn)"猛聽叫喜兒頂租子"中也刻畫楊白勞的驚恐狀態(tài)。"我一生只有一個女"中,采用了連音形態(tài)的半音階下行,傳神的描繪了楊白勞泣不成聲的狀態(tài)切及對喜兒的不舍。第三部分音樂曲調深沉,是楊白勞內心的愧疚及對喜兒的疼愛充分展現(xiàn)。第四部分音樂在通過節(jié)奏上進行了自由的變奏處理,將楊白勞內心的仇恨用說白的形式呈現(xiàn),將人物情緒推向高潮,進入情緒的高點。
四、總結
歌劇《白毛女》在我國的歌劇史上具有重要的里程碑式的意義,是中國文藝史上濃墨重彩的一筆,是一部具有深遠歷史影響的文藝作品。
通過對《白毛女》中楊白勞這一人物形象的分析,我們需充分意識到,對于聲樂表演者而言不能僅停留在怎么唱作品上,還需要對作品中是怎么對角色進行深入的刻畫的,了解角色所處的大環(huán)境,包括角色在不同階段所要呈現(xiàn)的性格、心理活動、外在形象等許多方向,還應該結合當時的歷史背景、劇本本身和音樂等多方面去把握了解,找對作品的精髓所在,只有這樣,刻畫出來的人物形象才是有感情、有思想、有性格的,才是真實存在的。
參考文獻
[1] 王浸皓.論述歌劇《白毛女》及劇中人物楊白勞的形象分析.大眾文藝.2019
[2] 陳家坡.淺析歌劇《白毛女》中楊白勞的角色塑造--以歌劇選段《楊白勞》為例.上海音樂學院.2017
[3] 劉依思.歌劇《白毛女》中楊白勞藝術形象塑造探究.內蒙古師范大學.2016
[4] 尹彥.歌劇白毛女的藝術處理與聲樂表現(xiàn).文化創(chuàng)新比較研究.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