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燕
摘 要:逆反心理是一種特殊的反應態(tài)度,指個體在接受外來的教育、規(guī)范、制約等刺激影響的過程中所產(chǎn)生的一種與大多數(shù)人對立及與常理相悖的心理狀態(tài)或情緒反應。它是一種內(nèi)心的反向力量,對教育者有明顯的“反控制”和“對抗”心理,學生―旦產(chǎn)生逆反心理,就會對教師所傳授的內(nèi)容產(chǎn)生心理障礙,不僅不利于學生自身的健康發(fā)展,也會影響到教育教學效果 。
關鍵詞:中職生;逆反心理;措施
中職生大部是初中的中下游學生,又由于中學時期學生辨別力差、思想波動大等諸多心理成長因素的影響,使個別學生產(chǎn)生逆反心理。學生―旦產(chǎn)生逆反心理,就會對教師所傳授的內(nèi)容產(chǎn)生心理障礙,不僅不利于學生自身的健康發(fā)展,也會影響到教育教學效果 。
一、中職生逆反心理形成原因
1.家庭因素
家庭是學生最早接觸的環(huán)境,會直接影響到孩子的心理狀態(tài),如家庭教育的放松與家長的放縱使部分學生養(yǎng)成了嬌氣任性自私刁蠻的性格,在學校一旦違紀受到教師的批評他們就感覺到萬分委屈而予以抵觸,發(fā)泄心中的不滿,有些父母離異家庭的學生由于母愛或者父愛缺失,從而形成比較孤僻的性格產(chǎn)生自卑的心理;有些家庭的家長脾氣暴躁、詭異,子女在一些事上有過錯時,不是先從思想上去教育,而是大打出手,這樣勢必會導致家長與學生的矛盾引起學生的叛逆心理。
2.學校教育因素
學生在步入社會之前,很多時候都是在學校度過的,因此學校教育對學生的影響是很大的。有些教師的觀念跟不上時代的步伐,當學生犯了錯誤時,不問青紅皂白,先打幾大板,之后也不做思想工作,而采取消極地防范和限制措施,這樣會造成學生討厭教師,并也覺得自己無可救藥,于是破罐子破摔,有些教師在授課時總是利用“一支筆、一張嘴、滿堂灌”的傳統(tǒng)教學模式,不能因材施教,無法調(diào)動起學生的學習熱情,這也必然會導致很多學生產(chǎn)生厭煩情緒,長此以往就會產(chǎn)生對教師的敵對情緒、逆反心理。
3.社會因素
社會影響因素更加廣泛復雜,當今社會上的一些不良風氣時時刻刻侵蝕著學生的思想,如拜金主義、享樂主義、急功近利的思想等。再者,社會上不少人認為中職生學歷低、能力小,在就業(yè)方面人為地刁難,也加重了中職生的不良心態(tài),這些因素都會影響敏感而好奇的學生,腐蝕他們稚嫩的心靈,使他們潛移默化地產(chǎn)生逆反心理。
二、中職生逆反心理的應對措施
1. 加強對學生的心理教育
針對學生越來越多的心理問題和心理疏導的迫切需要,學校應建立以校長為組長的心理健康輔導咨詢;定期不定期地對學生進行心理輔導與咨詢,對不同學生的不同逆反心理,學校應多組織一些專門性講座,邀請專家或?qū)I(yè)教師或典型學生用講解報告以身說法等講座方式,在學生中加強青春期心理教育。
2.充分發(fā)揮家長的作用
每學期至少開一次家長見面會,不僅要求通報學校、班級、學生的情況更要求對家長進行教育方式方法的學習指導,達到家校共謀、家校共育的效果,共同關注學生的心理教育和疏導,建立“家長委員會”加強家庭教育的交流和示范,在家長中形成正確的教育觀。
3.教師應加強自身的職業(yè)道德修養(yǎng)
俗話說“打鐵還須自身硬”。教師良好的職業(yè)道德修養(yǎng),對學生健康心理素質(zhì)的培養(yǎng)和良好行為習慣的形成都將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教師只有加強自身的職業(yè)道德修養(yǎng)注重教學態(tài)度和效果,處理好師生關系才能得到學生的尊重和信任,只有這樣才能預防學生產(chǎn)生逆反心理。同時當學生對某教師或?qū)W科產(chǎn)生逆反心理時,教師應首先從自身找原因,找出原因的根本所在,有針對性地處理。如果一味地把原因歸咎于學生,則只會加重學生的逆反心理。
4.靈活機智處理頂撞
教師要視學生為朋友,要把關心尊重、愛護學生放到在第一位,教師要信任每個學生,對學生要真誠,遇事要能站在學生的角度處理問題不能高高在上,盛氣凌人,教師也要注意保持良好的心態(tài)。師生頂撞時有發(fā)生,如果處理不當,既解決不了問題,又傷了師生和氣,使師生處于一種尷尬的局面。在遇到師生頂撞問題時,教師可以采取靈活的處理方式,一定能取得較好的效果,如;欲揚先抑法,發(fā)生頂撞后,教師首先站在學生的立場上,肯定在那種場合下出現(xiàn)頂撞是不足為奇的;接著啟發(fā)學生談出自己的想法說出心里話,在這個過程中,找出頂撞的癥結(jié)所在,然后著手解決問題,嚴肅地提出問題的嚴重性,在上述工作的基礎上,頂撞教師的學生一般都能認識到自己的問題,主動向教師承認錯誤。二是冷處理法,在問題比較嚴重、情況比較復雜處于“白熱化”狀態(tài)的時候,教師應保持冷靜,穩(wěn)住事態(tài),防止矛盾進一步激化并盡量調(diào)整自己的情緒,本著“情隨事遷”的原則避實就虛,不談誰是誰非,也不給評論,先談些與此事無關的其他問題,間隔一段時間,待情緒穩(wěn)定后再作處理。
5.開展各種活動,創(chuàng)造“成功體驗”
為了增強學生的自信心,應多在班上舉辦各種活動,如籃球賽、歌唱比賽、書法比賽、辯論賽等,使班級成員都有施展自己才華的機會,讓他們知道自己也能行,也要讓他們明白一個道理,付出了遲早是有回報的,要相信自己。在這些活動中教師應多鼓勵讓每個學生都能積極主動地參與,盡可能地使每一個學生的特長都能發(fā)揮出來,教師要對表現(xiàn)突出的學生給予肯定和贊揚,讓他們初步品嘗到成功的喜悅和教師對他們的信任,為他們進一步養(yǎng)成自尊、自愛自強自立的個性品質(zhì)奠定基礎。對表現(xiàn)不盡如人意的學生不要指責,要多鼓舞,只要能參與其中就已經(jīng)是很棒的。
總之,中職階段學生正處于成長的關鍵時期,又是逆反心理表現(xiàn)較為嚴重的階段。作為中職教師,要了解引起逆反心理的各種原因及危害,學會利用恰當?shù)姆椒ㄅc學生溝通。教師家長與學生之間有了良好的溝通,做到相互理解與信任,學生的逆反心理就可以盡快地得以消除,也就能平穩(wěn)地度過這一關鍵時期。
參考文獻:
[1] 鄔強.當代學生從眾心理行為分析及對策.黑龍江高教研[J] 2009(1).
[2]張玉環(huán),夏守軍. 中職生逆反心理的預防與矯正.中國教育現(xiàn)代化[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