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杏花
摘 要:語文是有生命的,語文的學習應該是在活生生的語言環(huán)境中進行,要調動學生的情感。努力創(chuàng)設有活力的課堂教學不僅是錦上添花,更是雪中送炭,是優(yōu)化教學過程,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途徑之一。新課標呼喚人文精神的教育,呼喚充滿活力的語文課堂。
關鍵詞:語文;語言環(huán)境;生命;活力
《小學語文新課程標準》明確指出:“語文課程是一門學習語言文字運用的綜合性、實踐性課程。要努力建設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堂。語文課程應該是開放而富有創(chuàng)新活力的,應盡可能滿足不同地區(qū)、不同學校、不同學生的需求,并能夠根據(jù)社會的需要不斷地自我調節(jié)、更新發(fā)展。應當密切關注當代信息化進程,推動語文課程的變革與發(fā)展?!弊屨Z文課程變得豐富有趣,讓語文課堂變得生動活潑,讓學生學語文學得有滋有味,這是新課程標準實施后語文課堂應追求的目標。
一、以情境來調動學生的情感
愛因斯坦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迸d趣是人的一種帶有趨向性的心理特征,是在一定的情境中產(chǎn)生的。一個人對某種事物產(chǎn)生興趣,就會積極主動地探索。學生對所學內容感興趣,學生積極性就會明顯提高,學生們才能樂于接受,此所謂“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在語文課中,靈活運用插圖能使教學過程呈現(xiàn)出情景交融、形聲并茂、生動活潑的美景,不僅為學生提供認知的感知材料,而且可以在學習中的疑難之處,再現(xiàn)情境,啟發(fā)學生對表象進行分析、綜合、概括,使其思維向深層發(fā)展,給課堂注入了新的活力,把學生的興趣激發(fā)出來。新教材幾乎每一課都有一幅或幾幅彩色插圖,生動、形象、具體,易引發(fā)學生的想象,喚起表達的興趣。
如:人教版五年級下冊第二單元第五課《古詩詞三首》中《牧童》,我首先讓同學們看插圖說一說圖畫里給我們展示的是什么?教室里頓時舉起的高高的小手,想馬上把自己想到的表達出來,大部分同學都想象合理,表達清楚。文怡講道:“我看到一個剛剛歸來的牧童悠閑地躺在草地上,好像在向月亮姐姐問好!”接著為了讓學生更好的理解課文內容,我便找到了一首樂曲《牧童短笛》,為學生播放了多媒體課件。學生看著生動活潑的畫面,聽著老師朗誦的《牧童》,很快就進入了一個美好、有趣的童年生活中。
二、以教師的情感來帶動學生的情感
情感,是人對客觀事物是否符合自己需要的態(tài)度體驗,它是學生智力及非智力發(fā)展的原動力。重視學生在語文學習中的情感體驗,并加以正確的引導,會使我們的語文教學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優(yōu)秀的藝術作品,都隱含著豐富的感情或意蘊。在語文教學中,我經(jīng)常用自己的情感體驗來帶動、引領學生的情感,激活學生的內心世界,通過語文教學這一渠道,將傳統(tǒng)文化的優(yōu)秀遺產(chǎn)、時代精神、民族的道德準則匯聚在一起,培養(yǎng)鍛造一代新人。因此,教師要善于將自己對教材的感受及情感體驗傳導給學生。
如:我在教《山中訪友》一課時,先讓學生說出山中訪友實際是進山看景,學生都從預習中了解到作者把山中的美景比作自己的朋友,學生們興致很高。隨即我熱情洋溢地帶著全班同學一起走進了美景中,從讀悟中領略到了大自然的風姿,傾聽到了大自然的聲音。當學生讀到第一、二自然段時(出門時的情景),我馬上讓學生找到表達作者心情的詞句“帶著滿懷的心情”“與微風撞了個滿懷”,學生開始沒有體會到其中的韻味,于是我又示范給學生,聰明的孩子一下子接受了,開頭就弄了個心情舒暢,在接下來的感悟中就水到渠成了。
三、以教材本身來調動學生的情感
語文教材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蘊和寬闊的知識背景,這一獨特的優(yōu)勢,是其他學科沒法比的。科學技術的迅猛發(fā)展,不同地域文化的豐富性和多樣性要推進鼓勵教材的多樣化,教材內容生活化且賦有情趣,這就要求我們老師能夠會用自己的教材。
如:《懷念母親》這篇課文是季羨林先生以回憶的形式,表達了對親生母親永久的悔恨,對祖國母親崇高的敬意和不變的愛意。這篇課文我采用“中心切入法”直接進入季羨林的內心世界。在上學期我們學過關于季羨林先生在德國留學時的生活的場景《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因此對季羨林先生有所了解。這次的學習讓學生的情緒馬上就進入了一種沉痛憂傷的氛圍當中,學生的情緒隨文章的表達,情感越來越豐富,我都被學生的情感所感染和熏陶了。在理解詞句,感悟文章思想方面,為了更好地理解課文,我讓學生緊密聯(lián)系課文訓練重點來學習——抓關鍵詞句,表達情意。課堂上學生都能夠圍繞一些重點詞句來理解失去母親的“恨”,思念母親的情感。
四、讓朗讀來抒發(fā)學生的情感
朗讀是閱讀教學的重要環(huán)節(jié),也是抒發(fā)學生情感的訓練手段。在教學《這片土地是神圣的》這篇課文時,我抓住課文生動形象、極富感染力的語言特點,引導學生深情地朗讀。在印第安人的眼里,這里的一草一木都十分難忘。如今即將離別,心中有萬分的不舍。因此,在指導朗讀時,我讓學生將文中連續(xù)的幾個“每一”讀得語速平和,淋漓盡致地抒發(fā)學生的強烈情感,極富感染力,再現(xiàn)了印第安人對這片土地的無限熱愛與眷戀,使學生產(chǎn)生了共鳴。
五、讓表演來促進學生的情感創(chuàng)造性表達
在教學的拓展延伸環(huán)節(jié),我經(jīng)常引導學生演一演,如:我在教《楊氏之子》一文時,引導學生演一演,再現(xiàn)文中的情節(jié),表達出了楊氏之子對客人的尊重和委婉的應對,一個聰明活潑的小少年出現(xiàn)在語文課堂。就這樣在師生愉悅的狀態(tài)下,共同展現(xiàn)更加積極的狀態(tài),創(chuàng)造性地表達出了情感。
總之,教育是一門特殊的藝術,永遠需要我們不斷探索。因此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給我們的教學課堂帶來了生機,也給我們的教師帶來了巨大的挑戰(zhàn)。我們要讓語文課堂充滿活力,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