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婷兒
摘 要:當今社會,隨著社會經(jīng)濟的快速發(fā)展,作為珍貴藝術遺產(chǎn)的很多民間藝術文化正面臨著失傳的危機?;谟變旱哪挲g特點,在入園前或者學習中會親身經(jīng)歷一些本土化民間藝術,且相對于其他群體有著更大的興趣,那么在幼兒的教育教學中融入民間藝術是最可行的,一方面,對于傳承民間藝術文化有著重大意義;另一方面可以運用民間藝術文化豐富幼兒的精神和物質(zhì)世界,增加對文化的認同感。本文將結合當今幼兒教學中的實踐,淺談如何在教學中滲透民間藝術文化。
關鍵詞:幼兒教育;滲透;民間藝術文化;策略
引言:
民間藝術是一種最直接來源于日常生活、同時反映生活的藝術,生活活力是無限的,也是構成傳統(tǒng)文化體系的重要部分。作為人生教育起點的幼兒教學,在每個人的發(fā)展中都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同時在激烈的競爭面前,幼兒園教學也面臨著自身教學及課程的改革。因此將民間文化藝術滲透到幼兒教學中,既可以成為幼兒園教學特色,同時可以促進幼兒對民間文化藝術的了解和熱愛,從而實現(xiàn)民族文化的傳承。
一、目前幼兒教學中民間藝術文化的運用
文化本身有著民族性和連續(xù)性的特點,而民間藝術文化作為文化的一種,是具有地域性和民族特色的,它并不是通常一般人認為的難登大雅之堂,恰恰相反,民間藝術的文化傳承可追溯到上古時期,范圍很廣。比如像剪紙藝術、民歌文化、泥塑等等,在目前的幼兒教學中也會涉及到一些方面,孔融讓梨故事中的謙讓和禮貌這些都能體現(xiàn)出優(yōu)秀品質(zhì)的傳承。幼兒教學中興趣課中的繪畫、剪紙等,也是在培養(yǎng)興趣,讓孩子們初步感知民間藝術文化,在學習中逐步成長。
二、滲透民間藝術文化的價值
1.增加教學的趣味性
基于幼兒年齡特點,高年級理論教學方法并不適合,對于剛開始學習的幼兒來說,興趣十分重要,因此趣味教學才可以保證教學質(zhì)量,而將民間藝術文化滲透到教學中,會大大提高教學中的趣味性。比如剪紙、泥塑等課程設計,可以充分調(diào)動起幼兒的學習興趣,能夠主動積極的參與到學習中來,從而達成最終的教學效果。
2.推動藝術文化傳承
在歷史發(fā)展的過程中,有很多的藝術文化逐漸消失,其根本原因是沒有得到傳承,這對于人類來說是難以估量的損失。幼兒作為民族未來的希望,同時處于對客觀事物認知的重要階段,在這個階段如果能夠接受民間文化藝術的教育,那么會增強幼兒對民族文化的自信心。同時民間藝術文化的多樣性,也可以豐富幼兒的精神及物質(zhì)世界,幫助幼兒更好的成長,接受過民間藝術文化滲透的幼兒,在整個成長過程中,都將成為傳承的載體,從而推動最終民間文化的發(fā)展。
3.注重教師教學素質(zhì)培養(yǎng),豐富老師民間藝術文化知識
幼兒園教學中,老師的引導占據(jù)主要位置,正確的引導將直接影響到幼兒整體的教學效果?,F(xiàn)在很多的老師都是剛開始從事教師行業(yè),缺少對于民間藝術文化的了解,這就需要加強對老師的培養(yǎng)。老師能夠熟知民間藝術文化且善于去發(fā)現(xiàn)身邊的民俗文化,運用到教學中,這樣才能給孩子更多的成長。比如民間的音樂資源,其實身邊會有很多的音樂素材,無論是滴水聲還是炒菜聲,都有可能成為音樂的一部分,這就需要老師持有敏銳的觀察力并且善于利用它的價值。同時老師在培訓過程中,可以增加自身的藝術文化素養(yǎng),也能夠將這種文化傳承到每個孩子,從而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
三、滲透民間藝術文化的具體策略
1.在幼兒課程設計中滲透民間藝術文化
無論是民間藝術還是課程都具有實踐的屬性,因此在幼兒園課程中滲透民間藝術就有了可行性,從另一方面來看,我國是多民族國家,有著獨特且優(yōu)秀的民族特色文化。民族文化的大眾化和生活化,不僅是勞動人名生活情趣的體現(xiàn),同時也是特定區(qū)域民族群眾審美和生活習慣的代表。因此,民族文化滲透到幼兒園課程中,不僅對課程本身而言具有了實踐性、趣味性、生活化,同時也可以讓幼兒吸收民間文化,增加對民族的認同感和使命感,將來也可以成為更包容的人才。當然課程的設計上,需要是積極向上且符合幼兒本身的發(fā)展規(guī)律和身心特點,設計中可以參考多元智能理論等知識;最后實施的過程中,也要注重形式和方法,既要注重全體幼兒的情感、技能、知識等的全面發(fā)展,又要注意采用幼兒喜愛的方式,讓幼兒真正獲得受益的經(jīng)驗。
比如在學習童謠時,可以選擇將民間傳統(tǒng)的舞蹈、歌曲融入其中,在學習到孫悟空大鬧天空等神話時,可以讓學生利用剪紙或者泥塑等作出自己心目中的孫悟空樣子,通過這種方式激發(fā)學習興趣,并最終受益。
2.在教學環(huán)境中滲透民間藝術文化
在幼兒園教學體系中,環(huán)境是一種隱形且重要的課程資源,也是課程實施的重要途徑。因此在幼兒園整個環(huán)境的設計中,民間文化藝術氣息的創(chuàng)設很有必要,無論是大廳、活動室還是走廊、樓梯等空間上,都可以開展立體的民間藝術文化的環(huán)境。比如,可以在走廊、樓梯等地方,貼上幼兒制作的剪紙或者陳列出一些手工藝品,不僅可以提高審美能力,也能激發(fā)幼兒的創(chuàng)造性。除此之外,可以創(chuàng)設富有民間藝術文化的區(qū)角活動,讓幼兒積極主動的參與到環(huán)境的創(chuàng)設中來。比如設立民族舞蹈區(qū)角、民族音樂區(qū)角等,過程中無論材料的選擇還是最后結果的呈現(xiàn),都能提升幼兒的學習和動手能力。
3.在實際教學中滲透民間藝術文化
活動是幼兒學習知識主要的途徑,因此在實際的教學活動中滲透民間藝術文化會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比如在教幼兒識字時,教師可以采用剪紙的形式展示所學的字,不僅增加了趣味性,也融入了藝術文化。或者在講述小故事時,教師能夠通過皮影的方式向幼兒展示故事內(nèi)容,那將激發(fā)起幼兒的學習興趣,同時會加深幼兒對知識點的學習。基于幼兒的年齡特點,大部分的知識都是通過玩中所獲取,教師可以利用這一特點,讓每個小朋友在玩兒的過程中體會到民間藝術文化的魅力。比如,陀螺、空竹都是很好的活動,不僅能玩還能學,讓民間藝術文化真正能扎根于每個幼兒的心里。
結束語:
民間文化藝術是一個民族情感和文化的傳遞,幼兒作為民族未來的建設者,兩者屬性契合。幼兒教學中可以提高幼兒教師的民間藝術文化素養(yǎng),通過設計課程,設者創(chuàng)設環(huán)境以及合適的教學活動,將民間藝術文化滲透到幼兒的教育教學中,最終推進民間藝術文化的傳承。
參考文獻:
[1]王芳.在幼兒園教育教學中滲透民間藝術文化的策略探討[J].內(nèi)蒙古教育,2019(36):32-33.
[2]張秋麗.在幼兒園教育教學中滲透民間藝術文化的策略[J].課程教育研究,2019(4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