覃錦秀
摘 要:在各項小學語文教學活動中,拼音教學是其中基礎性教學內容,小學生對漢字拼音掌握程度的高低,直接影響著其學習其它教學知識內容的速度,但是繁瑣的拼音知識內容往往使得課堂教學活動枯燥乏味,從而影響著拼音教學的效率,如何提升拼音教學的有效性一直是眾多語文教學工作者重點關注問題。本文圍繞著小學語文拼音教學,分析運用思維導圖進行教學對其優(yōu)化作用,積極探索有效運用思維導圖進行拼音教學的策略,并且提出一些具有參考價值的建議,希望為廣大語文教學工作者進行教學時提供參考依據(jù)。
關鍵詞:思維導圖;拼音教學;教學策略
引言:
在人們日常各項交流和活動中,離不開語言和文字的使用,我國是以漢字和漢語為主要的交流工具,漢語通過漢字的形式來展現(xiàn),而不同的漢字是由不同的字音和字形共同組成,其中字音是學習漢字的基礎[1]。小學生剛步入校園,其首先要學習的就是各項拼音字母的讀音,受到家庭教育背景、自身性格、學習習慣等多種因素的影響,部分小學生難以熟記復雜的拼音知識內容,想要解決這一問題,必須深入研究能夠調動起小學生學習拼音知識興趣的教學方式。
一、運用思維導圖,創(chuàng)新拼音教學方式
在傳統(tǒng)的拼音課堂教學活動中,教師向班級學生講解每一個拼音字母的讀法,但是對于小學生而言,其并不具備較高的記憶能力,想要熟記拼音知識內容,必須進行大量重復性的機械化記憶這些拼音字母的讀音,整個過程十分的枯燥乏味,嚴重影響著學生學習拼音知識的效率。思維導圖能夠將繁瑣的知識內容,以直觀明了的形式展示在人們的面前,語文教師利用思維導圖進行拼音課堂教學活動,能夠幫助班級學生了解各個拼音字母之間的區(qū)別和聯(lián)系,從而提高班級學生學習拼音知識的效率。如在講解簡單拼音字母“a”和“o”時,語文教師可以通過電腦,在網(wǎng)絡中搜索與這兩個拼音字母字形相近的圖片,如橙子、鵝、扎辮子的小女孩等圖形,教師用線段將這些圖形鏈接起來,制作簡單的思維導圖,然后運用新型多媒體教學設備,向班級學生展示自己制作的思維導圖。語文教師為班級學生預留幾分鐘的思索時間,讓班級學生仔細觀察“a”和“o”字形之間的差別,然后再向班級學生講解字母的書寫方式以及讀法。
二、運用思維導圖,辨析易混拼音字母
在小學語文教材中,一些拼音字母的讀音或者是字形很相似,部分小學生無法分辨這些拼音字母之間微小的差別,語文教師可以依據(jù)自身對拼音教學知識內容的熟練掌握,將一些容易被混淆的拼音字母按照讀音或者字形的順序進行排列組合,制作成簡單的思維導圖。如在講解聲母“z”、“c”、“s”時,許多學生分不清三者讀音的差別,語文教師可以在網(wǎng)絡中搜索“z”、“c”、“s”圖片,圖片應包含發(fā)音時的嘴型、舌頭所處位置、牙齒是否閉合、空氣流通方向等,教師將這些圖片按照“z”、“c”、“s”三個拼音字母的順序進行排列,然后通過多媒體將其展示給班級學生。教師讓班級學生仔細觀察自身展示的思維導圖,讓學生思索“z”、“c”、“s”三個拼音字母發(fā)音的區(qū)別,教師抽取幾名學生進行回答,對學生未考慮到的部分進行補充,接著教師再向班級學生演示正確的發(fā)音方式。在這樣的教學活動中,教師先是讓班級學生自己思索三個拼音字母發(fā)音之間的區(qū)別,能夠鍛煉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接著教師利用思維導圖詳細講解三者之間的差別,能夠加深班級學生對拼音字母的了解,對提升班級學生學習拼音知識的效率具有重要的作用。
三、運用思維導圖,增強學生記憶能力
處在小學教學階段的學生,其在接受拼音課堂教學活動時,很難記住教師傳授的每一個知識內容,語文教師可以利用思維導圖,優(yōu)化班級學生的記憶能力,使得小學生能夠快速消化吸收自身在課堂教學活動中學習到的知識內容[2]。語文教師將現(xiàn)階段所教授的拼音字母,按照拼寫難度進行排列,制成簡單的思維導圖,將其作為課堂導入環(huán)節(jié)的主要工具,教師讓班級學生朗讀思維導圖中的拼音字母,從而加深拼音字母在班級學生腦海中的印象。小學生在學習拼音知識時,標錯音調是大多數(shù)小學生常犯的錯誤,語文教師可以依據(jù)自身對拼音知識的熟練掌握,制作與音調有關的思維導圖,并且通過趣味標音調等游戲,使得小學生能夠在較短的時間內掌握這些知識內容,從而提升小學生的學習效率。
四、運用思維導圖,提高學生復習效果
復習以往所學知識,是提升小學生學習效率的主要方式之一,漢語拼音字母眾多,小學生難以憑借自身所具備的能力,獨自復習所學知識內容,語文教師可以利用思維導圖,優(yōu)化小學生的復習效果[3]。語文教師可以將思維導圖的構建方式傳授給班級學生,并且依據(jù)自身對于拼音字母知識的熟練掌握,羅列出思維導圖的框架,然后讓班級學生依據(jù)自身所學知識,向框架中填充知識內容,如在單韻母框架中填入“a”、“o”、“e”等拼音字母,在復韻母框架中填入“ai”、“ei”、“ui”等拼音字母。在這樣的拼音課堂教學活動中,學生參與到思維導圖的創(chuàng)建過程當中,能夠靈活的調用腦海中儲存的拼音字母知識,同時通過填充相應的思維導圖框架,復習以往所學知識內容。
結束語:
綜上所述,語文教師在向班級學生進行各項拼音課堂教學活動時,運用思維導圖進行教學,對提升自身的教學效率以及班級學生的學習效率具有重要的作用,思維導圖能夠將原本枯燥乏味的拼音知識內容以圖文并茂的形式展示在小學生的面前,能夠吸引小學生的注意力,同時教師可以讓小學生參與到思維導圖構建環(huán)節(jié)當中,使得小學生在語文教學活動中擁有較高的參與度,從而促進小學生全面發(fā)展。
參考文獻:
[1]崔圳超.思維導圖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運用[J].中小學電教,2017(05):107.
[2]張香竹.小學語文課程與教學論[M].北京:國防工業(yè)出版社.2015:236.
[3]付淇.思維導圖策略下的形象思維能力培養(yǎng)研究[J].景德鎮(zhèn)高專學報,2016(6):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