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錚妮
【摘 要】鄉(xiāng)鎮(zhèn)小學民樂團的建立是學生最好的民族音樂的教學載體,通過在樂團的學習,掌握的不僅僅是一門樂器的技藝,也是對中國民族音樂的感受、認知,熏陶乃至理解,本文旨在通過對所在學校民樂團建立過程與發(fā)展的梳理,總結鄉(xiāng)鎮(zhèn)學校民樂團建立的意義和一些建議。
【關鍵詞】鄉(xiāng)鎮(zhèn)小學;民樂團;建立;發(fā)展
一、建立的目的和意義
(一)在學生審美教育中的意義
中國民族音樂是我國民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華民族文化的瑰寶,因為她凝聚著中華民族的偉大精神和藝術精華,體現著中華民族的審美追求。在小學的音樂教育中,它被賦予了更為重要的意義,柯達伊認為,好的鑒賞力不是靠遺傳獲得的,而需要認真培養(yǎng)。小學民樂團的建立無疑是最好的民族音樂的教學載體,通過在樂團的學習,掌握的不僅僅是一門樂器的技藝,也是對中國民族音樂的感受、認知,熏陶乃至理解,在其余的孩子接受“快餐”文化時,學習民族音樂的學生接收到的則是有著深厚文化積淀的藝術形式,這必定影響孩子的審美傾向和精神內需。
(二)對于學校發(fā)展的意義
在越發(fā)成熟的中國教育體制改革的大環(huán)境下,鄉(xiāng)鎮(zhèn)小學也必須跟上時代的腳步,立足自身辦學的特點,建立自己的校本特色。古語云:“以正合,以奇勝”,用在學校辦學上就是指每所學校要想長久生存發(fā)展必須走特色辦學之路。鄉(xiāng)鎮(zhèn)小學由于其生源的特質,較之于城市小學在文化課程的學習中基礎可能較為落后,因此想要辦出自己特色的學校,就要順應生源特點,鄉(xiāng)鎮(zhèn)學校孩子“肯吃苦”“有毅力”而藝術學習偏偏就是一件苦且需要堅持的事情,筆者所在的學校也正是試圖通過民樂團這一特色,結合學校古色古香的建筑風格,打造屬于自己的名片,小學民樂社團自然成為了學校校本課程的一個延伸和擴展。這種以“社團”為稱謂的音樂課外活動,也已悄悄的成為中國基礎教育課堂中必不可少的藝術類教學環(huán)節(jié),并隨著時代的變遷日益發(fā)展壯大。
二、建設過程
(一)精準定位
精準定位也就是在建立初期,學校以及相關人員要明確學校特色的方向,如今特色學校全面開花,“陽關體育學?!?、“書法特色學?!薄ⅰ拔湫g特色學?!钡鹊?,因此,在建立“民樂團”之前,要對自己的學校和學生有一個精準的定位,鐵心橋小學之所以將民樂團定為自己的特色,是在前期良好的“快樂周三”社團活動之上開展起來的,在之前的社團活動中,有一大批的孩子已經在學習“二胡”、“竹笛”、“古箏”、“打擊樂”等相關的民族樂器,有了良好的基礎,再創(chuàng)建民樂團就是事半功倍的效果了,若不精準定位,去發(fā)展西洋管弦樂團,或許建立的過程、發(fā)展的速度、取得的成果也就沒有那么的良好了。
(二)多元培養(yǎng)
民樂團的建立是一個繁雜龐大的過程,首先樂團的編制要求至少有五十人參加不同聲部樂器的學習,拉弦樂組15人,彈撥樂組15人,吹管樂器組15人,打擊樂組5人,因此,在分班教學時至少要具備“二胡”、“琵琶”、“竹笛”、“嗩吶”、“笙”、“古箏”、“打擊樂”這幾大類,才能基本滿足民族管弦樂團的編制要求,此乃樂器種類的多元培養(yǎng)。
與獨奏不同的是,樂團都是合奏曲,因此在分班教學的同時,還要進行合奏的訓練、音程的聽音訓練、聲部和諧的訓練、伴奏織體節(jié)奏的訓練等等,因此就要有相應的合奏訓練,重奏訓練,樂理練耳的訓練等,小學民樂團不似成人,都是經過幾十年的專業(yè)磨礪,有著超高的獨奏水平和扎實的合奏基礎,在小學的民樂團訓練中,必須做到同時兼顧,而這些教學又要特別注重“分層教學”要把握好學生認知能力,才能因地制宜地進行更精準的教學和練習,此乃教學模式的多元培養(yǎng)。
(三)家校聯合
眾所周知,樂器的學習,從譜例的認知到樂器的演奏,每一步都要傾注巨大的汗水和付出,小學階段的孩子,特別是小學民樂團的建立,由于在校年限的限制,大多為二-五年級的孩子,這四年中,家長的關注和陪伴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我校民樂團自建立以來,就成立了家長微信、QQ群,每一位學生的家長基本都能堅持每天督促孩子練琴,每天在微信群里匯報學生練琴狀態(tài),并至少上傳一次孩子有質量的練琴視頻或音頻,聲部老師則根據視頻、音頻對學生的回課情況進行評價指導。孩子的每一步成長都離不開家長和學校的共同努力,家長的支持會讓孩子進步的更快,也能讓學校的藝術工作開展的更順利。
三、發(fā)展建議
(一)教師的專業(yè)性
小學民樂團的建立到發(fā)展離不開專業(yè)教師的悉心指導,學校選擇的授課教師必須具有高度的責任心、扎實的演奏水平、優(yōu)良的教學技巧,三者缺一不可,眾所周知,具有高超演奏技術的演奏家也許并不一定適合在小學教授樂器課程,而也許擁有豐富教學經驗的教師在演奏水平上而略有欠缺,由于學校的課程大多為大課,而非社會培訓機構的一對一小課,學生的層次必定有差距,所以也需要教師有足夠的耐心來提優(yōu)補差,讓班級平衡向前發(fā)展。
(二)校、區(qū)領導支持
鄉(xiāng)鎮(zhèn)小學的硬件設施水平,往往不及城市學校,有寬敞的排練廳、音樂廳、多功能教室等等,而這些硬件設施包括樂器的購買、維護、保養(yǎng)、學生的排練、學習用地,學生演出的化妝、道具服裝等等安排就需要校領導的大力支持,盡可能地為學生提供最好的服務,讓學生學得開心,讓教師教的安心,讓家長覺得放心。
(三)完善的教學機制
從第一課開始,就要嚴格制定完整的教學計劃,單項樂器、合奏都要有本學期的教學計劃、進度表,教案、教學反思以及每學期一到兩次的教學成果匯報,教學的成果匯報可以包括面向全校、面向家長、申報區(qū)級、市級比賽等等,讓這些活動檢驗學生的學習,也是對學生學習的肯定和鼓勵,也能從活動中找到問題,改正以取得日后更大的進步。
四、結語
通過對我校民樂團建設的實踐與探究,筆者深深感受到,民樂團為學生們提供了音樂表演、舞臺實踐的機會,使他們不僅鍛煉自己的音樂技能,還獲得豐富的情感體驗和生活閱歷。鄉(xiāng)鎮(zhèn)學校的民樂團建立起初一定困難重重,但筆者作為南京市鐵心橋小學民樂團的班主任,相信只要數十年如一日地堅守,一定會讓學校的民樂團得到更好的發(fā)展,讓更多的孩子感受到民族音樂的魅力!
參考文獻:
[1]小學民樂團建設的實踐與探索——以廈門市民立第二小學民樂團為例[J].北方音樂,2019(13):180.
[2]鄉(xiāng)鎮(zhèn)小學的現狀及出路[J].百度文庫,https://wenku.baidu.com/view/46a0ef68a45177232f60a2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