甄秀娟
暑假開學前幾天,我打開班級郵箱,打算整理最后一批學生發(fā)給我的假期隨筆和初三宣言,可是,收件箱里竟然顯示文件為“0”,我急急忙忙打開發(fā)件箱,同樣為“0”,之前幾十名學生發(fā)的內容都沒有了。我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這個班級郵箱,賬戶和密碼每位同學都知道,顯然,是有學生將其全部刪除了,這種欲蓋彌彰的行為,除了班里不喜歡寫作業(yè)的那幾個,還會有誰呢?可是,他刪去的是幾十名學生的心血啊!
一時間,生氣憤怒一齊涌上心頭,怎么辦?怎么辦?一晚上,我都在思索:明天我該怎樣查出“兇手”,又用什么方法懲罰他呢?
開學第一天的課堂上,我迫不及待的在班里講起了這件事,盡管我發(fā)揮著一個語文老師語言的基本功極盡動情地敘說,奇怪的是,學生們并沒有如我所料般表現(xiàn)出義憤填膺的表情,然后我列舉了三種查處方法:主動承認;請微機老師幫忙查;公安局報案,用科技的手段,查個水落石出。最后我用威脅的口吻說:“只要你做過手腳,即使是虛擬的,也會留下痕跡?!比缓?,我請每位同學拿出一張紙,談談你贊成哪一種。
幾分鐘后,打開學生們的紙條,學生的意見讓我呆住了:除了幾個學生和我的觀點保持一致要求嚴厲查處,大多數(shù)學生給出了第四種做法,那就是選擇原諒寬容我眼中的“罪魁禍首”,理由如下:
“肯定是作業(yè)沒完成,怕老師批評,沒有辦法才這樣做的。”
“盡管他的行為很令人生氣,但誰能保證不犯錯誤呢?應該給他一次自我改過的機會?!?/p>
更多的學生說:“老師不要查了,如果在班里公布了他的名字,他還怎么在班里呆下去,怎么和同學相處呢?”居然還有一個同學說“老師,也許是他的電腦操作水平差,一不小心點錯了鍵呢!”
那一瞬間,我的大腦真的空白了,這是一個太出乎我意料的處理方式,作為一個有著二十多年教齡的老班主任,還是家長眼中的“優(yōu)秀班主任”,以往學生犯錯時,我想到的只有一個詞——懲罰,也采取了相應的措施。而今天,學生們卻教給了我另外一種處理問題的方式,它的名字叫“寬容”或者“原諒”。
“懲罰”的經驗和模式,我從來沒有懷疑過,可那一刻,卻不知所措了。我想到了法國電影《放牛班的春天》中的校長,對于犯了錯誤的學生,關禁閉,擦地板,而學監(jiān)馬修卻對捉弄自己的孩子們采取了寬容的方式,打開了孩子們緊閉的心扉,迎來了成長的春天。難道自己也曾經扮演了校長這樣的角色?
帶著自責,我真誠地對同學們說:“今天,同學們給我上了人生中非常重要的一課,通過這件事我看到了同學們一顆善良的心,一顆寬容的心,讓老師很感動。那位同學也要好好想一想,給他人帶來了如此大的不便,同學們卻給了你如此的保護和寬容,唯有用心改正來回報同學們”。
晚上,我收到了一封道歉并改正的短信,沒有署名,其實,知道不知道名字已經不重要了,重要的是,這個孩子已認識到自己的錯誤,教育的目的達到了,并且同學們寬容的態(tài)度也一定會影響他以后的為人處事,這應該是事件本身的一種意外收獲吧。
一場本該轟轟烈烈查處的事件就以這樣的方式結束了,但是帶給我的思考卻很多。如果說懲罰是在班級管理中常用的教育手段,而適時的淡化與寬容也是非常必要的的。也許,有些錯誤是學生無心之舉,本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同學的嘲笑、老師的責怪以及父母的冷落,犯錯的學生亦是誠惶誠恐惴惴不安,,他們渴望的就是一種救贖,王崧舟老師說:教育應以慈悲為懷。給學生一個自我矯正的機會,反省自我的機會,這是一種“不露痕跡”的無聲教育,無痕教育會使學生自然的心甘情愿的接受,而且,產生的影響更為深遠,信任能培養(yǎng)信任,寬容也一定能培育寬容,勝過簡單的說教和嚴厲的懲罰。
于是,我悄悄改變著教育方式,我發(fā)現(xiàn),寬容的魅力不止如此。
班里有個特別讓人頭疼的孩子,頑劣到極點,簡直“無惡不作”,拿同桌的學習用具,扯人家的衣服,同學不理他,用筆尖扎人家的后背,每次批評總是三個字“我沒有”,一怒之下,我把他單獨放在教室的前面。考試過后,重新劃分小組,學生們興高采烈的組成新的小團體,開始動座位。他問我:“老師,我呢?”“等著!”我故意干脆的回答了兩個字,他在一旁用羨慕的眼光看著同學們,全體落座,我環(huán)視教室,再次看到了他可憐巴巴的眼神,畢竟是個孩子啊,我說:“第九小組,你們正好少一個人,你們收留他不?”“可以??!”小組長未加思考的答應了,學生們再次以一種寬容的態(tài)度接納了他,他歡天喜地地跑過去,那種興奮是我從來沒有見到過的。
讓我沒有想到的是,第二天地理老師告訴我,這個最不愛學習的同學下課居然問問題了,一連幾天,午自習乖乖的寫作業(yè);那天學校暖氣漏水,他跑過去用墩布堵住沙眼,自己的運動鞋幾乎全濕了;家長會的板報爭搶著上去布置,充分發(fā)揮了愛繪畫的特長;小組長也愉快的向我匯報著他每天的變化,盡管仍然在遵守紀律方面有些小小的錯誤,但已經和以前判若兩人了。因為我對他的態(tài)度,學生們也學會了悅納了他人,接受小組中那些有這樣那樣缺點的孩子,這是教育中的“蝴蝶效應”吧!
可見,適時的寬容能真心點燃學生成長的原動力,就像蘇聯(lián)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的名言:“有時寬容引起的道德震動比懲罰更強烈?!膘o心想一想,較多接受懲罰的孩子,時間長了,對懲罰感到麻木,所以,有的懲罰未必能取得相應的教育效果,相反可能會將那些愛犯錯誤的孩子推得更遠,而教育的價值在于給人以幫助,引導,喚醒和激勵,幫助人成長,幫助成為最好的自己。
適時的寬容也讓教育回到原點,那就是對學生生命的尊重,這是教育情懷的體現(xiàn)。可是,做班主任時間長了,對于學生,總是高高在上,指手畫腳,不容易以一種平等的心態(tài)來對待,認為愛犯錯誤的孩子身上缺點太多,潛意識中有著師尊生卑的認識,尤其是對著那些所謂的“差生”,井岡山大學教育學院郭禮智教授告訴我們:“教好學生好孩子,是一種休閑,教壞孩子壞學生,是一種修煉,需要情懷的包容”。
教育需要適當?shù)膽徒洌残枰恍┻m時的寬容,站在人性的角度,讓班級管理形成良好的成長生態(tài),讓學生在被愛中學會愛人,在寬容中學會寬容,是教育的追求,也是教育的良知,會讓教育更溫暖,如此想來,有時寬容一次又何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