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劍明
摘?要:在小學教育階段,為了培養(yǎng)同學們的課堂互動習慣,老師要對小學生們進行課堂提問,提高同學們的課堂參與感,能夠增強同學們的學習興趣。語文教師在講課時,為了活躍課堂氛圍,營造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老師要向同學們提出語文趣味性問題,讓同學們積極的回答,以此提高同學的們學習積極性,促進小學生們的語文素養(yǎng)的提升。
關(guān)鍵詞: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提問藝術(shù)
在課堂中進行提問,是活躍課堂氣氛,激發(fā)同學們對問題思考,培養(yǎng)同學們獨立思考意識和學習習慣的重要的方式。在傳統(tǒng)小學語文課堂,老師往往注重對課本知識的講解,容易忽視學生的主導作用,導致課堂學習氛圍差,課程進度緩慢,同學們的學習積極性不高,容易對語文學習產(chǎn)生反感心理,不利于同學們的綜合發(fā)展。所以,小學語文老師在課堂中要進行課堂提問,老師提出問題,讓同學們對所學知識進行思考和運用,并讓同學們積極舉手回答,從而提高同學的課堂互動效率,培養(yǎng)同學們的語文興趣。
1 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提問互動的不足
小學生們目前處于發(fā)育階段,對一些新鮮事物充滿好奇,還沒有形成獨立思考的意識和價值觀,需要小學教師和家長對其正確的引導,幫助同學們對問題的思想和形成正確的思想觀念。小學生在小學學習中,往往沒用形成較好的學習習慣,導致在課堂中不能集中注意力聽講,而小學語文又是吸引力差的學科,不能吸引同學們的學習興趣,導致同學們在語文課堂中學習積極性不高。因此,老師為了提高課堂學習環(huán)境,在教學中要不斷向?qū)W生們進行提問。在語文教學中,老師往往脫離生活實踐,而語文作品又來源于現(xiàn)實生活,導致同學們在進行語文學習時,同學們對自己不熟悉的事物產(chǎn)生空大、虛假等印象,同學們對語文的學習產(chǎn)生抵觸心理。如果一些語文老師教學水平不高、課堂經(jīng)驗不足,將導致所講知識不符合同學們的吸收程度,同學們對語文知識點無法有效掌握貫通,不利于同學們成績的提高和語文素養(yǎng)的發(fā)展。
2 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提問的應(yīng)用
2.1 改變傳統(tǒng)課堂模式,吸引學生興趣
在傳統(tǒng)語文課堂中,語文教學存在大量不足,需要小學語文老師不斷改變傳統(tǒng)教學模式,營造出同學們感興趣的課堂環(huán)境。隨著大數(shù)據(jù)時代的到來,信息化技術(shù)不斷發(fā)展,小學語文教師可以在課堂中引入多媒體制作課件,通過在互聯(lián)網(wǎng)尋找一些語文趣味性視頻和典型例題,在課堂中進行播放,讓同學們進行思考。通過這種新穎的教學方式,能夠的吸引同學們對語文學習興趣,激發(fā)同學們對語文的熱情,間接的提升同學們的語文素養(yǎng)。老師在教學時,可以先通過課件播放語文學習視頻,然后向同學們提出問題,讓同學們進行獨立思想,并鼓勵同學們舉手回答問題。為了有效提高同學們回答問題的積極性,老師要對回答問題的同學進行表揚鼓勵。如:獎勵回答問題同學一朵小紅花,以此來提高同學們的課堂學習積極性。語文老師在進行課堂提問時,要重視同學們的主導地位,不能脫離學生主體,根據(jù)同學們的學習情況對他們進行提問,讓同學們運用所學語文知識,并加入自己對問題的理解進行思考,然后舉手回答問題。通過讓同學們在課堂中回答問題,能夠提高同學們的自信心和膽量。第一次同學舉手回答問題時往往害羞、不自信,老師要積極鼓勵同學,讓同學們走出第一步。通過同學們的不斷舉手回答問題,從而提高同學們的語言表達能力和思維邏輯,促進同學們綜合素質(zhì)的發(fā)展。
2.2 分組交流,確保全員參與回答
一個優(yōu)秀的學習小組,往往在學習生活中能夠提升同學們的學習效率,幫助同學們解決在生活中遇到的困難,促進同學們學習成績的提升,還可以培養(yǎng)同學間的感情。所以,小學語文老師為了更好的開展課堂提問,老師可以根據(jù)同學們的學習情況,按照同學們的語文成績進行分組,并從中挑選出一位成績較好、性格開朗的同學作為本組組長,由他來負責本小組的語文交流學習。老師在講課時,可以讓小組內(nèi)部對課本文章進行朗讀。如:在《少年閏土》這篇文章時,老師先讓小組同學對文章進行有感情的朗讀,并圈畫自己不懂的內(nèi)容。然后老師向同學們進行文章內(nèi)容提問。例如:閏土為什么和少年時期性格不一樣了,作者要表達什么內(nèi)容。在課堂中,老師先讓小組內(nèi)部同學交流討論,同學們互相闡述自己的觀點和想法,然后老師讓不同小組派出一位同學相繼回答問題,通過先讓同學們進行交流討論,讓同學們對文章有一定的了解,能夠增強同學們回答問題的信心。隨后,老師再根據(jù)同學們的回答進行補充,為同學們進行文章內(nèi)容的詳細講解,通過這種師生互動的教學模式,能夠減少師生的距離感,使同學們產(chǎn)生對語文學習的樂趣。
2.3 開展提問,促進學生的個性發(fā)展
語文老師在課堂教學中,不能照本宣科的進行講解,要立足于生活實際,讓同學們對問題進行多角度的思考。在課堂提問中,語文老師不能完全按照書本知識進行講解,同學們在回答問題時,如果和答案不一致,老師不能對學生們完全否定,要重視同學們的個性發(fā)展,開創(chuàng)同學們的思維能力。為了更好的讓同學們積極進行課堂互動,語文教師要對問題進行研究,向?qū)W生們提出趣味性的問題,讓同學們在學習中感受到樂趣。老師可以開展課堂游戲,如擊鼓傳花,老師在黑板上擊鼓,讓同學們進行傳遞課本,老師停下時課本所在的同學進行回答問題,通過開展游戲,讓同學們在游戲中學習,以此來提高同學們的學習興趣,間接的影響著同學們的學習習慣,培養(yǎng)小學生們的語文興趣,幫助同學們?nèi)姘l(fā)展。
3 結(jié)束語
簡而言之,在小學語文課堂中開展提問交流,是活躍同學們思維邏輯,激發(fā)同學們創(chuàng)造力和學習自信心的必由之路,需要師生們的共同努力。為了更好的開展課堂提問,語文老師要摒棄傳統(tǒng)課堂模式,采用同學們感興趣的課堂教學模式,在課堂中對問題進行趣味性的提問,吸引同學們的語文興趣,從而促進語文課堂的高效學習,讓同學們在回答問題中獲得新知識。
參考文獻
[1]?謝迎娟.淺談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提問藝術(shù)[J].長江叢刊,2015(13):14-15.
[2]?李維.小學語文提問藝術(shù)探討[J].新課程,2014(11):18-19.
[3]?王永利.淺論語文課堂教學中的提問藝術(shù)[J].新課程,2013(4):231-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