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海平
摘?要:外現的品格折射深遠持久筑就的道德素質,是一個人基本素質的體現。它決定了這個人回應人生處境的模式,即“道德輸入--人--言行輸出(品格呈現)”所以品格是一個人在社會生活中的縮影。
關鍵詞:品格教育;德育工作;綜合素質
教育的根本任務是立德樹人,為社會培養(yǎng)什么樣的人、助力塑造怎樣的社會、如何幫助人們實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是教育工作者探究及實踐的永恒話題。教育的抓手是什么?是學生?是教材?是生活?是時政?都太過籠統。受古語“出乎其外,入乎其內”的啟發(fā),鎖定外顯的品格,分析其具體表現特質,以此為著手點,得出“美好其外浸潤其內,升華其內而完善其外”的思維路徑。在這一理念的指引下,筆者結合多年的教育教學實踐和管理經驗,針對高一級學生品格教育作以下幾點思考:
一、時代思考
青少年處境----傳統與現代的節(jié)點上:關于學生品格教育的新思考首先是適應信息化、智能化對立德樹人提出的時代要求。大數據、互聯網、機器人等闖入當代人的生活,信息流轉加速,并將強勢影響人們的生活方式,對學生而言,直接接觸的自媒體,成為了信息與社會知識的主要來源,無疑消弱了老一輩經驗主義者的含金量和影響力;新時代開啟,社會結構和價值觀多元化、多樣化,成年人還未完全領悟時代發(fā)展的實質,而社會經驗匱乏的學生,更是無力應對復雜情況,難以分辨是非良莠,無所適從或隨波逐流;山區(qū)教育現狀使然,斡旋于生活、工作雙重壓力的父母在與孩子溝通陪伴方面事實上缺位,(外)祖父母對孩子的監(jiān)護損耗了時代更迭賦予的創(chuàng)新優(yōu)勢。關于孩子的品格教育,相對于社會、家庭,學校教育具有職能專門性、組織嚴密性、作用全面性、內容系統性、手段有效性、形式穩(wěn)定性等特點,理當責無旁貸,且趨于影響因素的唯一性;作為政治老師,兼任管理崗位的我,更是與這一領域的工作相因相生且感觸頗多。
長期以來,在同事們的共同努力下,廣寧第一中學品格教育工作雖力求完備,但學生問題仍然層出不窮。探索品格教育在校園內具體的有實效的實現方式迫在眉捷,也希望能為以后的相關問題研究提供有用的價值參考。
二、基點思考
依據新課程標準,高中思想政治課程具有學科內容(經濟、政治、文化、哲學等)的綜合性、學校德育工作的引領性和課程實施的實踐性等特征,它與初中道德與法治、高校思想政治理論等課程相互銜接,與時事政治教育相互補充,與高中其他學科教學和相關德育工作相互配合,共同承擔思想政治教育立德樹人的任務。高一,承接初中教育,學生品格教育承載著角色轉換、升級換檔功能,對接高二、高三。它又是人才培養(yǎng)的奠基工程。固此,設定高一級學生品格教育的基調為“歸零--啟程--攀登”。高中階段學生的記憶力、理解力、邏輯思維能力顯著增強,崇尚智慧與理性,但受閱歷限制,視點膚淺、視角單一,易片面、孤立、靜止地看待問題。對此,方法上,可結合教育教學實例用辯證法剖析和破解學生成長中的難題;理論支點上,可結合文化生活主題(精神家園的耕耘),從文化形式的靜態(tài)(理想、信念、信仰)與動態(tài)(文化活動)作用比較、傳統(優(yōu)秀傳統文化)與現代(時代精神)文化比較、人在文化中作為主體(創(chuàng)造者)與客體(享用者)的比較,探尋出相輔相成、和諧共生的通道,架設師生教學相長、共同進步的橋梁,為品格教育發(fā)展、立德樹人任務的完成做出自己的貢獻。
三、起點思考
創(chuàng)設真實情境(文化對人的影響來自特定的文化環(huán)境),激發(fā)學生通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主動獲取綜合的信息和視點,發(fā)展綜合能力,提高綜合素質。真實情境包括校園文化情境、學習研究情境、社會建設情境等。真實情境要求我們將學科知識(校園文化知識)與生活、社會和現實情境有機聯系起來。
高一新生懷揣著陌生與好奇,憧憬與幻想,審視這個全新的環(huán)境,校園環(huán)境的創(chuàng)設看似隨意,實則要有設計、有寓意。校園環(huán)境的創(chuàng)設既要凸顯校園文化,又要貼近學生的思想、學習、生活實際,更要遵循教育教學規(guī)律和學生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充分滿足學生的成長需要,促進學生主動發(fā)展。
宣傳欄是承載校園文化的軟環(huán)境。初入高中校園,陳列在門口的優(yōu)秀畢業(yè)生事跡展覽,是學校與社會對接的成功范例,寓意為學生樹立遠大理想,即三年后,我想要成為什么樣的人!理想面前,行動歸零,心生目標,主動進行高中生涯規(guī)劃,爭取學有所成、爭做合格人才。歷屆校友回母校聚會的合影及捐贈,以及師生惺惺相惜經典案例介紹展示欄,讓學生感受到溫情與持久的關懷,體會著傳承溫度與血脈涌動,以此促進學生樹立主人翁意識,自覺成為學校的建設者,而拒絕成為旁觀者甚至是破壞者。進入校門后,學生儀容儀表圖示,發(fā)揮著明確規(guī)范,外塑形象的作用,促使學生下意識地審視自己,正儀容,整儀表。自我教育、自我批評、自我修復的過程,就是形象歸零、重塑自我的過程。宿舍評分量化考核、與宿舍文化宣傳欄,開學第一周的校規(guī)校紀學習與校歌傳唱,新手必備,使學生感受學校的管理與服務,了解新規(guī)范,懂得如何用規(guī)范塑造行為、保護自己;熟悉新環(huán)境,用校園文化氛圍(隨處可閱讀的室內外圖書館、隨時可運動的場館、隨時點燃心靈火花的名人古訓……)浸潤學生心靈,引領學生與自己對話、與圣賢對話、觸及自己內心的潛質,從高中生視角重新認識自己,心理歸零。褪去初中的光環(huán)與稚嫩,展開高中的想象與遐想,在接待、觀察新生入校的第一時刻,教師用鏡頭捕捉、記錄了許多精彩瞬間,也關注到了學生眼神中細微的變化。同時,接待新生過程中,用周到的服務、理性的引領、嚴格的管理向學生傳遞善意與理性兼具的高中教師品格,開啟學生三年高中之旅。校園文化軟環(huán)境的創(chuàng)設意圖是以靜制動,動靜相宜,寧靜以致遠。
基于以上思考,筆者團隊在近期教育教學實踐中致力于高一級學生品格教育實踐研究,以期助力教育教學實際效用的發(fā)揮,奠基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提升。
參考文獻
[1]?龐秋云. 對我國當前農村中學思想品德教育教學現狀分析與思考[J]. 當代教研論叢,2015(2):109-109.
[2]?王振哲. 實施品格教育的實踐思考[J]. 天津教育,2007,000(006):21-22.
此文系肇慶市教育發(fā)展研究院重點課題(《善意的傳遞?善行的接力——廣寧第一中學高一級學生品格教育實踐研究》ZQJYY2016017)研究成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