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洪軍
健康中國,是2017年10月1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提出的發(fā)展戰(zhàn)略。2019年7月,國務院印發(fā)《國務院關于實施健康中國行動的意見》,成立健康中國行動推進委員會,國家層面出臺《健康中國行動(2019—2030年)》。這一中長期行動聚焦當前主要健康問題和影響因素,圍繞疾病預防和健康促進兩大核心,將開展15個重大專項行動,努力使群眾不生病、少生病。
一個人健康是立身之本,人民健康是立國之基。為了令廣大讀者更加深入學習了解“健康中國行動”,擁有積極健康的精神狀態(tài),養(yǎng)成健康的生活行為方式,本刊特開設“健康中國”欄目,關注相關重大行動,傳播科學的健康理念,助力國家推進健康中國建設。
生活中,吃對于人們來說是再平常不過的事了,但對腫瘤病人而言,卻沒那么簡單。不少腫瘤病人在術后都會出現(xiàn)不能進食的情況,對術后康復造成障礙。一些腫瘤患者認為,營養(yǎng)越好腫瘤長得越快,于是不敢吃營養(yǎng)過高的食物,想“餓死”腫瘤。但很多研究發(fā)現(xiàn),體重是影響癌癥患者預后的獨立因素,相對瘦弱的癌癥患者,更難以承受毒性抗癌藥物的打擊。若治癌過程中病人的體重明顯下降,是治療效果不理想的表現(xiàn)之一,可能是由于營養(yǎng)狀況不佳,或腫瘤消耗大,因而預后會比較差。癌癥治療強調“帶瘤生存”,臨床發(fā)現(xiàn),抗癌治療開始后體重下降不明顯,能吃、能喝、能睡的患者預后較好。因而,腫瘤患者反而應更重視營養(yǎng),千萬不可這也不敢吃,那也不敢吃。
1.迷信吃名貴補品。腫瘤病人術后虛弱,家人往往會用名貴藥材幫患者進補,如冬蟲夏草、燕窩、海參等,但名貴補品并不一定是最好的。對于腫瘤患者而言,術后最重要的飲食原則是要營養(yǎng)均衡,與其大量進補名貴藥材,不如適當運動。沒有運動的輔助,營養(yǎng)康復很難順利完成。多運動可以增進胃腸蠕動,胃腸蠕動好了,吃進去的營養(yǎng)物質才能更好地轉化為身體自身的能量,幫助身體恢復。
2.盲目相信偏方?!懊刻煲粌杀炼怪梢钥刂瓢┘毎印薄俺3院谀径芸鼓[瘤”……癌癥患者家人常陷入誤區(qū),聽說某樣食物有抗癌作用,就長期大量給病人吃,這是錯誤的做法。腫瘤患者更應注意保持飲食的均衡,不能聽信甚至過分依賴、偏吃某一種食物,畢竟每種食物的營養(yǎng)構成不同,攝取食物的品種越豐富,營養(yǎng)就越豐富。
3.發(fā)物不能吃。腫瘤患者“發(fā)物”的禁忌之說在民間非常流行,雞蛋、蝦蟹、牛羊肉、鴨等都被認為是發(fā)物?!鞍l(fā)物”的出現(xiàn)多來自于民間經(jīng)驗的歸納總結,其主要對象是腸胃疾病和過敏性疾病,只有與腸胃疾病及過敏性疾病發(fā)病有關的食物才能稱之為“發(fā)物”。一般的腫瘤患者沒有必要顧忌所謂的“發(fā)物”菜單。
腫瘤患者的飲食選擇應該多樣化,多吃富含蛋白質的食物和蔬菜、水果;多吃富含礦物質和維生素的食物;限制精制糖的攝入量;多吃魚類、家禽和蛋類,少吃紅肉,盡可能不吃腌制品、燒烤食品;等等。很多人高蛋白和高脂肪的食物吃得過多,出現(xiàn)熱量和營養(yǎng)過剩,已有研究發(fā)現(xiàn),營養(yǎng)過剩與結腸癌、乳腺癌發(fā)病率直接相關。粗細搭配有利于營養(yǎng)素的合理攝取,建議腫瘤患者胃腸道功能正常時,應注意粗細糧的搭配,包括大米、面條、谷物、馬鈴薯、紅薯等,建議最好每天吃超過50克粗糧。此外,腫瘤引起的胰島素抵抗和放療、化療對機體的損傷,導致相當多的癌癥患者患上糖尿病或糖耐量減低。粗粒血糖指數(shù)較精加工碳水化合物低,更有利于控制血糖。但患不同腫瘤的患者飲食搭配也是不一樣的,如乳腺癌患者要控制高蛋白食物,腎癌患者要控制高嘌呤的東西,腸癌患者高蛋白和高脂肪都要控制。
在癌癥防治專家的眼里,有些食物與幾種癌癥的發(fā)生密切相關,比如:
1.食道癌——吃得太燙,常吃腌制品。熏制或腌制的食物,如熏肉、咸魚、腌酸菜等可產(chǎn)生亞硝酸胺,這是一種強烈的致癌物質。愛喝滾燙的茶、喜歡吃腌制食物的人群,往往是食道癌的高發(fā)人群。
2.胃癌——燒烤、腌制品埋下“炸彈”。許多胃癌患者原先都是一些慢性胃炎患者,而且他們普遍存在三餐不規(guī)律,喜歡吃腌制和熏烤類食物等情況。
3.腸癌——紅肉吃得多,果蔬吃得少。長期喜歡進食紅色的肉,如牛、羊和動物內臟等食物,而蔬菜水果卻攝入不足,將大大增加罹患大腸癌的風險。
4.肝癌——黃曲霉素是“元兇”。食物發(fā)霉了但又不舍得扔掉,就會把發(fā)霉爛掉的部分剜掉接著吃,需提醒的是,這樣吃會增加患肝癌的風險?;ㄉ⒍诡?、米、面粉等糧食制品若貯存不當會產(chǎn)生黃曲霉毒素,這是一種強烈的致癌物,尤其是肝癌,長期酗酒與肝癌的發(fā)生也有密切關系。
在引發(fā)癌癥的因素中,吸煙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一項可預防致癌因素。全球肺癌死亡人數(shù)中,80%~90%由吸煙導致。而在預防方面,目前只有9%的國家要求在酒吧和餐館禁煙,65個國家報告稱未實施任何國家級無煙政策。國際抗癌聯(lián)盟前主席大衛(wèi)·黑爾說:“我無法告訴你經(jīng)常食用哪些食品可能導致癌癥,但有一點是確定的,飲食過量會導致肥胖,而肥胖是導致癌癥的原因之一?!泵绹┌Y權威研究機構的報告指出,不良習慣占致癌因素的35%。有鑒于此,重視生活方式的防范,能讓很多人遠離癌癥。
另外,調攝精神可保身體健康。情志精神因素在腫瘤的發(fā)病中占有重要地位,中醫(yī)認為:“暴怒傷肝,過喜傷心,憂思傷脾,過悲傷肺,驚恐傷腎”。調攝精神的原則是“精神內守,養(yǎng)靜藏神”,做到知足寡欲、移情易性,慎喜怒,少思慮,去憂愁。當今社會工作壓力大,生活節(jié)奏快,很多人常感到疲憊不堪,極易產(chǎn)生焦慮、抑郁情緒,處于亞健康狀態(tài),這是一個危險信號,所以一定要學會調暢情志,學會做到“恬淡虛無,真氣從之”。現(xiàn)代不少年輕人普遍失眠,血壓升高,究其原因,難以保持平穩(wěn)心態(tài)是重要因素。人要想保持一種平靜的心態(tài),應當“智于圓而行于方”,事先考慮得盡量全面,處理得果斷堅決。凡事不要過分注重結果,要盡力而為,并學會釋然與放下。
(編輯 趙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