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曉琴
【摘要】大語文教育觀相當重視學生的課外閱讀,特別強調對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在質與量方面都作了明確的規(guī)定。閱讀檔案是學生閱讀后一種立體的、開放的、全面評價手段,讓每個學生都看到自己的進步和努力,體驗到成功的快樂。采用建立閱讀“閱讀檔案”的方法,讓學生對自己的閱讀情況,留下努力的痕跡,讓閱讀成為學生每天提升的動力。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檔案;檔案模式構建
一、小學語文閱讀檔案構建意義
人類自從結繩記事開始,就開啟了記錄各種活動的信息,同樣,閱讀也是記錄學生讀書的信息,是學生在閱讀過程中把所思所想整合成一個集合體,以檔案形式記錄存儲下來的閱讀史。統(tǒng)編語文教材倡導“讀書為本”,因此,以發(fā)展學生閱讀素養(yǎng)為指引的理念下,我們必須構建開放、便捷的閱讀體系,以促進學生在閱讀策略、閱讀興趣、閱讀習慣、閱讀能力有所提升,而要實現(xiàn)這一目標,就要采取構建規(guī)范有序的閱讀檔案,它也是每一個孩童閱讀旅途中的一份知識與智慧的財富,所以構建小學語文閱讀檔案對促進學生的閱讀素養(yǎng)具有一定的實踐意義。
二、小學語文閱讀檔案載體的類型及其構建策略
(一)書面紙質檔案類型與構建
書面紙質形式的閱讀檔案是孩子可操作、可見可觸摸的一種形式。孩子們在做閱讀檔案的過程中,書面形式的閱讀記錄主要是筆錄書寫的紙質類檔案,是收藏他們讀過的每一本書,閱讀照片、讀后感、手抄報,等等。如下面這些學生,他們根據(jù)老師給出的閱讀任務單完成了閱讀作品,然后有序地歸入到閱讀檔案的收藏夾,每當打開這份檔案,就能欣賞到閱讀的收獲(如圖1)。
(二)電子存儲檔案類與構建
網絡環(huán)境下,電子檔案是一種新型的文件形式,它以數(shù)碼等形式存儲于磁帶、磁盤、光盤等載體上,是通過相關數(shù)碼設備產生的文件。近年來,電子閱讀檔案在孩子的閱讀記錄中已逐漸成為一種新趨勢。檔案記錄的手段更為多樣化,文字、圖形、聲音、影像等多媒體信息都可以單獨或相互搭配成電子閱讀檔案的內容,可以讓閱讀檔案更加形象、生動。如,廣州市中小學智慧型成長閱讀平臺上學生記錄自己的閱讀成果的電子檔案(如圖2)。
三、小學語文閱讀檔案模式的建構
這幾年來,筆者通過參與一些學校課外閱讀成果展示發(fā)現(xiàn),學校所展示的學生閱讀成果作品往往在主題內容上呈現(xiàn)的或是零散式,或是東拼西湊型的,看不到有系列性、知識整合性的閱讀成果檔案,基于這種狀況,可以從以下策略進行建構閱讀檔案:
課外閱讀的要求是多方面的,但所有的要求都要思考這樣一些問題:學生讀有所得了嗎,讀后能解決問題了嗎。因此,我們有必要在閱讀中引入項目式閱讀,以問題驅動加以構建。在項目式閱讀活動中,教師是閱讀活動的“設計師”,閱讀實踐的“參與者”,學生才是整個閱讀活動的“主體”。那么,如何開展項目式閱讀建檔?我們從課文《猴王出世》到《西游記》的整本書閱讀項目式為例加以說明:
分析項目內容、確定目標、擬定驅動任務、突出閱讀者之間的合作和個人自覺行動。第一板塊的檔案內容:確定閱讀達成的目標、閱讀整本書的活動進程表(包括閱讀的時間安排、閱讀的方式及方法)。第二板塊的檔案內容:完成老師設計的閱讀任務單各項內容:(1)閱讀整本書的方法心得推介;(2)把最感興趣的內容作為一個研究點,如,西游臉譜秀、西游美景社、西游武戰(zhàn)場、西游創(chuàng)作社、西游妖怪篇等,小組設計一份閱讀研究方案。(3)原著中神通廣大的主人公,結合現(xiàn)實生活,讓你聯(lián)想到什么?寫出一篇品讀感悟。第三板塊的檔案內容:閱讀成果展示后他人給予的評價意見及自己的思考和發(fā)現(xiàn)記錄。
從上可見,這種項目式閱讀檔案有很強的知識整合性,如作為閱讀評價的手段就包括了學生閱讀過程的評價、學生閱讀中的思考評價、閱讀創(chuàng)意作品的評價等環(huán)節(jié)。
現(xiàn)行的語文教材是兼顧人文主題和語文學習要素來組織單元課文的,如自然景觀,科普科學,人文交際,哲理啟示等。主題閱讀是一種針對同一相似主題或寫法在一定時間內閱讀大量文章的方法。建立主題式閱讀檔案,形成課內課外相結合的閱讀主題群資料整合。教師通過閱讀推薦,建構主題閱讀,形成課內課外相結合的閱讀主題篇的檔案。以統(tǒng)編版教材六年級下冊第三單元“跟隨外國名著的腳步,了解更廣闊的世界”這一主題為例,結合教材的三篇原著的節(jié)選課文,進行以篇帶本,以一文窺整書的閱讀模式開展閱讀檔案的記錄:
1.結合閱讀主題,制定一份外國名著閱讀探究目標;
2.一份閱讀發(fā)現(xiàn)分析表:中國孩子與外國孩子在生活方式上的異同;
3. 創(chuàng)作一個難忘的故事劇本;
4.外國名著閱讀擷趣錄;
5.反思與片段重讀安排。
這種主題式的閱讀,讓學生把閱讀成果歸入到檔案里,就形成了一個主題系列,這樣的閱讀才是對課內和課外文本資源的吸納過程,才能把主題閱讀的收獲有效建構起來,而檔案式的記錄能較好地將閱讀的收獲以多元的方式展示出來。
四、小學語文閱讀檔案的操作與評價策略
(一)閱讀檔案的操作策略
根據(jù)閱讀的實際情況,我們提出了如下閱讀操作流程導圖:
根據(jù)流程圖,具體操作策略如下:
1.引導學生建立和設計自己的閱讀檔案。選擇自己喜歡的閱讀檔案載體形式,自行設計好每個模式的閱讀檔案等,然后根據(jù)老師設計的任務逐項完成。
2.指導學生收集閱讀成果。學生在閱讀過程中,教師根據(jù)所要求的閱讀模式及閱讀活動進程表,指導學生及時把收集的成果作品加以分類整理歸入檔案,并清晰地按月度閱讀的整個流程排序。
3.每個階段的閱讀檔案評議后,教師要及時指引學生對檔案進行修正、補充和完善。
(二)閱讀檔案的評價策略
1.學生自評。閱讀檔案評價最主要的目的之一就是讓學生學會自我評價,學生自評不僅僅是完成一項表格,更是一項新技能的學習。
2.學生互評。教師可以每月組織學生在班級內進行成果展示互評,通過交流,讓學生看到他人的長處,發(fā)現(xiàn)自己的不足,并為自己進一步的努力確定目標。
3.開討論會進行評價。討論會的參與者可以由教師、學生、家長組成。在會議前,教師先閱讀檔案成果,決定討論會內容,教師是檔案成果的主要讀者,可以采用核對表等作為評定工具,最后斷定通過與否,在會上教師和他人關于檔案的優(yōu)缺點進行點評,指出有待提高的地方及反饋意見,學生可以利用反饋幫助自己制定未來的閱讀目標。
在小學階段建構閱讀檔案便于交流展示,為孩子的童年閱讀“保鮮”,成為學生值得珍藏的寶貴財富。從閱讀到閱讀建檔的構建,再到評價,這個過程既是系統(tǒng)化的,又是個體化的,構建這種閱讀策略將極大地促進每一個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讓學生在閱讀過程中留下真實的歷史印記。
參考文獻:
[1]教育部.義務教學語文課程標準(2011版)[S].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2]董奇.成長記錄袋的基本原理與應用[M].西安:陜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
[3]徐勇,龔孝華.新課程的評價改革 [M].北京: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
[4]周益民.兒童的閱讀與為了兒童的閱讀[M].吉林:長春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