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伺奉
【摘要】近年來,學生欺凌現(xiàn)象日益普遍,表現(xiàn)在強勢學生對于弱者的語言欺凌、孤立欺凌、威迫協(xié)從等行為上,也表現(xiàn)于家長間的種種欺凌行為。中學政治教學必須與時俱進,針砭時弊,進行必要的改革,增加相應的防范內容,采用校內外普法聯(lián)動、導之以情等教育方法,將中學政治教學打造成為杜絕“學生欺凌”重要堡壘。
【關鍵詞】中學政治教學;學生欺凌;防范
一、學生欺凌的幾種現(xiàn)象
(一)語言欺凌:起外號等
語言欺凌就是在言語上對別人的羞辱。筆者曾任教的七年級三班,有一個男生叫小曾,紀律差,對學習不感興趣,以給班中學生起外號為樂,尤其喜歡欺負座位在他前面的小謝,給小謝起個外號“小黑豬”。有一天,上課起立的時候,小曾挪開小謝凳子,致使小謝坐空跌倒摔傷頭部。老師、家長反復對小曾進行嚴肅的訓教,仍然收效甚微。
(二)孤立欺凌
孤立欺凌就是在情感上孤立別人。如,2018年筆者任七年級(2)班班主任,班中有個女生叫小路,家境貧寒,穿著寒酸,成為班中被嘲對象,班里的女學生公開孤立她,致使小路產(chǎn)生無助、自卑感。
(三)威迫協(xié)從,形成小團體勢力
這里的小團體是指非主流的小群體。2019年,筆者剛擔任九年級(2)班班主任,發(fā)班里有個小幫派,他們尊奉小李為 “大哥”,形成一個小團體勢力,講“哥兒們義氣”,欺凌其他學生,不遵守紀律,與老師對著干,甚至勒索其他學生財物。上學期校運會期間,小幫派中的小城覺得校門口有個學生斜著眼睛看他,馬上告訴小李“大哥”“去教訓”那名學生, 結果,將他打傷,引起警方的介入,造成社會的負面影響。
(四)家長中相互攀比,利用微信、語言對弱勢家長與同學進行譏諷
八年級(5)班有個男生名叫小彭,經(jīng)常欺負弱小同學,比如他經(jīng)常向同班的小剛索要零食,如果不給就揚言打他,甚至在微信上威脅小剛的父母多給他零錢,否則就對小剛不利。面對如此情形,小剛父母當然不甘罷休,小剛的父親沖進校室,想親自教訓小彭,雖然被教師及時勸開,沒有造成傷害,但從這件事來看,小彭是學生欺凌的施加者;但作為受害者的父母,沒有正確處理學生欺凌問題,又創(chuàng)造了新的欺凌,變成了學生欺凌的新的制造者。
二、政治教學中學生欺凌防范策略
上述種種是學生欺凌行為的具體體現(xiàn),可是作為學生及家長并沒有意識到自己的所作所為是一種欺凌現(xiàn)象,所以作為政治課教師,我們不僅要引導學生在校勤學習,樹立正確的人生觀,面對新出現(xiàn)教育問題,不能將照搬書本的內容,照本宣科式進行教學,而是有義務將防范內容?入日常教學中,將政治課打造成為防范學生欺凌的第一道防線,為此,筆者主要從以下幾方面著手改革嘗試:
(一)加強校內外普法聯(lián)動
對于校園欺凌現(xiàn)象,國家已出臺了《關于防止中小學生欺凌和暴力的指導意見》《中華人民共和國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等相關法律法規(guī),但是學生們對之熟視無睹,為了引起學生的重視,我們與湛江市司法局、公安局等司法執(zhí)法機關溝通聯(lián)系,建立普法聯(lián)絡機制,聘請相關干警入校園進行普法。2019年9月底,學校就邀請了民安派出所楊警官來校做法制教育講座,教育效果比單純的課堂教學效果更好
(二)導之以情、曉之以理
校園暴力的實施者通常是自控能力較差的未成年人,這與他們家庭不正當教育關系很大。我校八年級(3)班有個男生叫小尤,夜不歸宿,經(jīng)常攜帶管制刀具回校,有一次,在班里與同學發(fā)生了很小的口角就刺傷了一個男同學的大腿,他的這些行為嚴重影響學校的教學秩序和校園安全。學校領導和班主任經(jīng)常與小尤同學溝通,經(jīng)多次教育無效后,學校請來了他的父親,向他反映了該同學在校的不當行為,要求其父配合對該生進行教育,但其父親雖然嘴上訓誡,表示把他帶回家反省,但一直沒有實質性的教育行動,仍然放縱其種種不當行為,給學校的正面教育帶來了負面影響。面對這部分學生,我們不能一味指責其行為不當,而是耐心反復找來其家長進行溝通,導之以情、曉之以理,最終小尤被我們的教育誠意所感動,其父母親也認識到他們教育方法的不當,現(xiàn)在該學生已經(jīng)克服自身發(fā)展的弱點與毛病,成為一個受同學歡迎的班干部。
(三)在傳統(tǒng)教材中鑲嵌入防范學生欺凌的內容
目前,筆者擔任初中三個年級的《道德與法治》課教學,使用的教材為《道德與法治》,這套教材具有體現(xiàn)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正能量、培養(yǎng)學生愉快的情感、灌輸中華傳統(tǒng)優(yōu)秀文化、重視學生安全和健康教育;關注學生需求,尊重學生自主構建空間等符合青少年成長特點的內容,雖然如此,但教材的特點有點面面俱到,存在缺少時代感、更沒有地域特征,并對教學中可能出現(xiàn)的新問題沒能及時關注等缺陷,但與此同時,教材留給教師因地制宜、因校制宜對學生進行教育的發(fā)揮空間特別大。這就需要我們對國家教材校本化,在政治課內容的傳授時,不能照本宣科式地按照教材進行教學,必須抓住新時代下的新問題及時向學生進行校本化處理。例如,我們對教材進行了認真的重組,保留了其通識教育中的精華部分,如,愛黨愛國、勤勞節(jié)儉等內容,對于一些通識性內容如社會認知類作了刪減,嵌入“學生欺凌”的相關內容,及時向學生講述“學生欺凌”的表征與防范方法,使學生不再將看似平常的“學生欺凌”行為當作熟視無睹的現(xiàn)象。
綜上所述,筆者認為政治教學不僅在培養(yǎng)青少年價值觀上起到重要的引領作用,成為教導學生樹立正確的思想,培養(yǎng)紅色接班人的主陣地,也必須發(fā)揮政治課程的育人功能,使本門課程起到塑造青少年的正確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幫助學生正確處理同學間關系,使學生具有美好人格健康成長。
參考文獻:
[1]關于防止中小學生欺凌和暴力的指導意見[EB/OL].http://www.edu.cn/edu/zheng_ce_gs_gui/zheng_ce_wen_jian/zong_he/201611/t20161111_1466827.shtml.
[2]中華人民共和國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EB/OL].https://baike.so.com/doc/555010-587603.html.
[3]加強中小學生欺凌綜合治理方案[EB/OL].http://www.moe.gov.cn/jyb_xwfb/xw_fbh/moe_2069/xwfbh_2017n/xwfb_20171227/sfcl/201712/t20171227_3229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