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明明
摘 要:根據(jù)教育部制定的《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實驗)》編寫的《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實施已經(jīng)幾年了,然而如何貫徹新課程標準的精神和理念,廣大教師有待進一步探索與提高。
關鍵詞:高中英語 更新教育理念 強化自主學習
就英語課堂教學的過程而言,目前有下列幾種典型模式:
模式一:單詞→語法→課文→練習
具體做法是:講解詞匯(掃清詞匯障礙);分析語法結構;講解課文(包括課文理解和語言點);最后評講練習(包括教材上的練習和補充練習)。[1]
模式二:復習→新課→作業(yè)
具體做法是:先復習,教師通過提問、聽寫、背誦等方式來檢查學生對所學知識的掌握程度;呈現(xiàn)新知(語法、詞匯、閱讀、聽力理解等);操練和練習。[2]
上述課堂教學特征分析為:教師從頭講到尾,每個單詞、每個句型都不放過,對重點語法項目更是倍加重視;學生忙于記筆記,幾乎沒有機會參與課堂活動;課堂教學仍然以教師為中心、以傳授知識為目的。
而新的教科書從內容安排、編排體系到采用的教學方法和練習的設計等方面都努力體現(xiàn)《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實驗)》規(guī)定的課程性質和理念:使學生在義務教育階段學習的基礎上,進一步明確學習目標,發(fā)展自主學習的能力和合作精神;在加強對學生綜合語言運用能力培養(yǎng)的同時,注重提高學生用英語獲取信息、處理信息、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用英語進行思維和表達的能力。新一輪課程改革的最大受益者應該是學生。在英語教學中,每位英語教師的教育理念應該是人本主義,首要定位就是人的教育。我們應該相信,每一個學生都蘊藏著極大的學習潛能,每一個學生都是有自己豐富而獨特的內心世界。要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注重學生的全面發(fā)展,讓學生具有持續(xù)學習的能力,為學生終身學習打下基礎。要注意激發(fā)和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幫助學生樹立自信心,形成有效的學習策略,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教師要盡可能地提供學習空間,讓不同的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獲得樂趣,獲得滿足感與成功感。多年來,我在英語教學中總是把幫助學生掌握英語知識放在教學的首位,而忽視學生的精神世界。實際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嚴謹?shù)膶W習態(tài)度、積極的情感都直接影響他們的英語學習。作為教師,在英語教學中要尊重學生,注重情感教學。
所以本人認為更新教育理念,強化自主學習是很有必要的,也是迫切需要的。[3]
《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實驗)》規(guī)定的課程性質和理念是:使學生在義務教育階段學習的基礎上,進一步明確學習目標,發(fā)展自主學習的能力和合作精神;在加強對學生綜合語言運用能力培養(yǎng)的同時,注重提高學生用英語獲取信息、處理信息、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用英語進行思維和表達的能力。高中英語課程還應根據(jù)學生的個性特征和發(fā)展需求,為他們提供豐富的選擇機會和充分的表現(xiàn)空間。通過高中英語課程的學習,使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進一步得到提高,國際視野更加寬廣,愛國主義精神和民族使命感進一步增強,為他們未來發(fā)展和終身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
多元智力理論的提出者霍華德·加德納教授在他1983年出版的著作《智力的結構》一書中認為,就智力的本質來說,智力是“在一定的社會文化背景下,個體用以解決自己面臨的真正難題和生產(chǎn)及創(chuàng)造出社會所需的有效產(chǎn)品的能力”;就智力的結構來說,智力不是某一種能力或圍繞某一種能力的幾種能力的整合,而是相對獨立、相互平等的7種智力即言語——語言智力、音樂——節(jié)奏智力、邏輯——數(shù)理智力、視覺——空間智力、身體——動覺智力、自知——自省智力和交往——交流智力(1995年又將自然觀察智力增加為第八種智力)。十幾年的研究之后,加德納教授在他的另一著作《智力的重構:21世紀的智力》一書中對智力進行了更為精確的定義。他認為智力是“在一種文化環(huán)境中個體處理信息的生理和心理潛能,這種潛能可以被文化環(huán)境激活以解決實際問題和創(chuàng)造該文化所珍視的產(chǎn)品?!?/p>
學生在教師指導下,從學習生活和社會生活中選擇和確定研究專題,主動地獲取知識、應用知識、解決問題的學習活動。研究性學習的一個最重要的著眼點在于改變學生單純的接受式的學習方式,要努力形成一種對知識主動探求、重視實際問題解決的積極的學習方式。它具有開放性、重過程、問題性、重體驗、重應用、綜合性、社會性、實踐性、重全員參與、和自主性的特點。與一般的學科教學的目的相比,它更強調學生對所學知識技能的實際應用,而不僅僅是對科學知識的一般的理解和掌握。它更強調通過親身體驗以加深學生對學習價值的認識。它更強調學生在思想意識、情感意志、精神境界等方面得到升華。[4]
教師如何讓學生真正成為課堂學習的主人:
1.調查研究教學與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互動關系。
2.探討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如何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地位是本課題的關鍵和難點。
3.探索教師在課堂上落實學生的主體地位的主從調換意識的調整、有效的教學策略及其職責。這是本課題研究的重點。
強化教學必須追求有效的意識,明確怎樣的教學才是有效教學,并在此基礎上探索如何進行以學生為主體的有效教學,反復嘗試如何使教學更有效,逐步找到適合自己特點的教學模式、教學手段和方法,同時注重總結進行有效教學的經(jīng)驗,以便于推廣和應用。
參考文獻
[1]胡春同.英語學習論[M].廣西教育出版社,1998.5.
[2]夏惠賢.當代中小學教學模式研究[M].廣西教育出版社,2001.
[3]朱君.以學生為中心的主題教學[J].中小學英語教學與研究,2002第8期.
[4]Dale Scott Ridley, Bill Walther:自主課堂[J].中國輕工業(yè)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