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成云 ,王春光 ,王芹 ,趙云青 ,黃友誼 ,劉亞楠 *
(1.湖北省興山縣農(nóng)業(yè)農(nóng)村局,湖北興山 443700;2.華中農(nóng)業(yè)大學園藝林學學院,湖北武漢 430000)
湖北興山縣產(chǎn)茶歷史悠久, 約有170 多年的歷史,全縣茶葉生產(chǎn)以綠茶為主[1]。 茶園主要分布在海撥600~1200 米之間的半高山、 高山地區(qū),具有得天獨厚的自然環(huán)境。 主產(chǎn)鄉(xiāng)鎮(zhèn)為水月寺、峽口、昭君、南陽、高橋。 2014 年,興山整合近 4000萬元資金推進茶產(chǎn)業(yè)提檔升級。 近年來, 茶葉面積、產(chǎn)量、產(chǎn)值均有提高。 截至2019 年,茶園面積將近4500 公頃, 茶葉總產(chǎn)量達1500 噸, 產(chǎn)值近1.3 億元。茶葉已成為全縣農(nóng)民持續(xù)穩(wěn)定增收的主導產(chǎn)業(yè)。興山縣一直非常重視茶產(chǎn)業(yè)的發(fā)展,這些年加快了茶樹良種的引進, 引種了很多國家級和省級茶樹良種,包括烏牛早、福鼎大白、巴渝特早、安吉白茶等數(shù)十種。
茶樹品種與茶葉品質(zhì)密切相關, 茶樹品種影響鮮葉內(nèi)含成分的含量, 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茶葉品質(zhì)的優(yōu)次。 茶樹品種適制性是反映品種與品質(zhì)關系的重要指標, 也是篩選和推廣品種的重要依據(jù)之一[2]。 興山縣引進的茶樹品種特性不一,當前缺乏對這些品種的適制性研究, 導致興山綠茶產(chǎn)品的品質(zhì)不一。為此,針對興山縣已引進的茶樹品種,文章比較不同品種的綠茶適制性,篩選出適合興山縣加工生產(chǎn)綠茶的品種, 以促進全縣綠茶品質(zhì)的提高, 同時為了解已有品種在興山的適應性和開展引種推廣提供依據(jù)。
鮮葉原料為宜昌市興山縣引種的8 個代表性茶樹品種,每個品種的栽培面積均有較大的規(guī)模,其編號及具體來源詳見表1。 鮮葉采摘于2018 年6 月,規(guī)格均為一芽二葉。
所用試劑有甲醇、碳酸鈉、沒食子酸、福林酚、十二水磷酸氫二鈉、磷酸二氫鉀、茚三酮、谷氨酸、蒽酮等,均為分析純(AR),國藥集團化學試劑北京有限公司生產(chǎn)。
表1 鮮葉種類與來源Table 1 Sources and kinds of fresh leaves
6CG-65 型電炒鍋,浙江上洋機械有限公司生產(chǎn) ,6CR-Z45 型 揉 捻 機 、6CLZ-800 型 理 條 機 、6CH-10 型烘干機,浙江春江茶葉機械有限公司生產(chǎn),自制萎凋機。
不同品種的鮮葉在萎凋槽中自然攤放約4 h,中間翻葉一次。攤放葉采用電炒鍋手工殺青,殺青鍋溫約180 ℃左右,殺青時間約6 min,至殺青適度時及時出鍋。殺青葉攤涼后,回潮。回潮葉用45型茶葉揉捻機揉捻30 min, 揉捻葉用理條機以200 ℃理條 15 min,頻率為 230 次/min。 理條葉及時出機,攤涼,回潮。最后理條葉先用烘箱80 ℃烘20 min,取出冷卻,回潮約 30 min,再以 60 ℃烘至足干。
茶葉含水量: 直接干燥法 (GB 5009.3—2016); 水浸出物含量的測定: 減壓抽濾法(GB/T 8305—2013);茶多酚含量的測定:福林酚比色法(GB/T 8313—2018); 游離氨基酸含量的測定:茚三酮比色法 (GB/T 8314—2013); 可溶性糖的測定:蒽酮比色法[3]。
按照茶葉感官審評方法(GB/T 23776—2018)中綠茶的審評方法進行審評。
所有試驗均重復3 次,所有數(shù)據(jù)均采用Excel進行統(tǒng)計, 同列小寫字母不同表示差異達到顯著水平(p<0.05)。
對興山8 個茶樹品種鮮葉制成的綠茶進行感官審評,結果見表2。 不同品種的鮮葉按相同工藝制成的綠茶品質(zhì)存在明顯差異。 外形方面,白葉1號制得的綠茶外形較緊細,得分高(80);而浙農(nóng)117 制得的綠茶外形較粗松,得分低(67)。 湯色方面,本地群體種更偏綠,得分高(85);金觀音明顯偏黃,得分低(65)。在香氣方面,金觀音具有花香,得分高(90);黃金茶有較弱的花香,次之(82);福鼎大白和浙農(nóng)117 均呈現(xiàn)栗香,得分(80)僅次于具有花香的品種;而烏牛早帶有悶氣(65),巴渝特早具有青臭氣(60),得分低。茶葉具有青臭氣可能與品種、加工等因素有關。 由先前研究可知,巴渝特早所制綠茶具有青臭氣與它的品種無關[4]??床枳霾?,不同茶樹品種的制茶參數(shù)應有所不同。 8 個茶樹品種按照同一工序制得, 僅巴渝特早具有青臭氣??赡苁怯捎跀倹霾坏轿唬蛘邭⑶嗖煌杆鶎е?。 在滋味方面,因是以夏天的鮮葉加工的,整體呈現(xiàn)苦澀、回甘差的特點;但金觀音(90)的滋味因有明顯的花香味而得分最高,巴渝特早(60)的青味較濃而得分最低。在綠茶感官審評中,香氣和滋味是權重較大的兩項因子, 對綠茶整體品質(zhì)影響較大[5]。烏牛早與巴渝特早均為特早生茶樹品種,3月上旬即可采制,而試驗是在6 月進行。 因此,其香氣、滋味的得分均較低,除了與加工參數(shù)有關,還可能與采制時間有關。 在葉底方面,8 個品種的綠茶基本均呈現(xiàn)黃綠勻齊的特點,但金觀音、黃金茶、 巴渝特早和浙農(nóng)117 的色澤因偏暗而得分較低(≤70)。
表2 不同品種鮮葉加工的綠茶感官品質(zhì)Table 2 Sensory quality of green tea processed by different varieties from Xinshan County
綜合來看,雖然金觀音的湯色偏黃,葉底色澤較暗,但是香氣和滋味均具有突出的花香,因此綜合感官得分最高; 其次為本地群體種、 福鼎大白茶,均達到75 分以上,說明也較適合加工綠茶。由此可見, 在興山地區(qū)最適宜制作綠茶的茶樹品種為金觀音,其次為本地群體種、福鼎大白茶等。 李賽君等[6]對種植于湖南長沙的金觀音進行綠茶適制性研究,所制綠茶的外形墨綠,湯色綠黃,滋味濃爽,具有花香,這與試驗結果基本一致。 金觀音作為烏龍茶、綠茶等多茶類的適制品種,具有特殊的品種香[7],與其他品種相比有利于形成綠茶的花香,從而使綠茶的品質(zhì)更優(yōu)。
對興山8 個不同茶樹品種的鮮葉制成的綠茶中常規(guī)理化品質(zhì)進行了分析,結果見表3。 這8 個茶樹品種所制的綠茶水浸出物含量普遍較高,含量范圍為46%~50%。 其中,以金觀音的水浸出物含量最高(50.7%),浙農(nóng)117 的水浸出物含量最低(44.6%),兩者間存在顯著性差異(p<0.05)。 而黃金茶、福鼎大白茶、巴渝特早和本地群體種的綠茶之間水浸出物含量無顯著性差異(p>0.05)。 水浸出物含量是了解茶葉滋味濃醇度和茶葉耐泡性的常規(guī)指標[8]。試驗中各茶樹品種鮮葉制成綠茶的水浸出物含量整體比較高,有利于形成“濃醇”的滋味類型,表明興山縣綠茶的內(nèi)含物豐富,并具有良好的耐泡性。
表3 不同品種制成的綠茶理化指標含量Table 3 Chemical content of green tea processed by different varieties
由表3 可知, 白葉1 號和金觀音的可溶性糖含量顯著低于其他6 個茶樹品種的含量 (p<0.05)。 其中,所制綠茶中可溶性糖含量最高的是黃金茶(3.16%),最低的是金觀音(2.30%)。 可溶性糖含量決定著茶湯的甜醇滋味[9],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茶葉品質(zhì)的優(yōu)劣[10]。 因此,選擇可溶性糖含量較高的茶樹品種加工綠茶, 有利于茶湯滋味得分,從而達到提高綠茶品質(zhì)的目的。試驗中雖然黃金茶的可溶性糖含量最高,但其審評得分卻較低,主要是由于其滋味淡薄, 這可能還與其他理化成分存在更緊密的關系。
由表3 可知, 福鼎大白茶的綠茶中茶多酚含量最高 (26.2%), 白葉1 號中的茶多酚含量最低(19.6%),兩者間存在顯著性差異(p<0.05)。 浙農(nóng)117、本地群體種和烏牛早三個品種之間茶多酚的含量差異不顯著(p>0.05)。 白葉 1 號茶多酚含量最低, 這與已有研究表明白化茶葉的茶多酚含量低于普通茶樹品種[11]的結果一致。 茶多酚主要呈現(xiàn)澀的滋味特性,對茶葉的色香味都有影響,是茶葉品質(zhì)特征的主要成分[12]。 如鮮葉中茶多酚含量偏高,或綠茶加工過程中茶多酚保留量較多,易導致成品的滋味苦澀,不利于綠茶品質(zhì)的形成,為此需選擇茶多酚含量適宜的品種。
由表3 可知, 以白葉1 號的游離氨基酸含量最高,達到3.4%,白葉1 號是白化茶樹品種,總氨基酸含量與普通茶樹品種相比更高,李娜娜[13]的研究表明多數(shù)白化新梢都具有氨基酸含量高的特點。其次是本地群體種,與白葉1 號的含量差異不顯著(p>0.05)。黃金茶和金觀音的含量最低。茶鮮葉中游離氨基酸的組成及含量直接影響著制茶品質(zhì),參與茶葉滋味、香氣和色澤等品質(zhì)的形成,尤其是鮮爽味的呈味物質(zhì)[14]。 因此,游離氨基酸含量高的茶樹品種更有利于綠茶鮮爽味等品質(zhì)的形成。
酚氨比就是茶多酚與氨基酸的比值,是衡量茶湯滋味的協(xié)調(diào)性和茶葉品種適制性的一個參數(shù)[15]。酚氨比值與茶葉滋味濃度、 滋味鮮度和滋味醇度呈極顯著負相關性[16]。 與茶多酚含量和氨基酸含量的單一指標相比, 酚氨比值可以更好地反映茶葉滋味。 酚氨比低,鮮爽度高;酚氨比高,鮮爽度低。酚氨比通常小于8,更適宜制作綠茶[17];酚氨比值大于8,相對不利于綠茶品質(zhì)的形成[18]。 由表3可知, 興山8 個茶樹品種加工的綠茶的酚氨比在5.74~11.81 之間。 白葉 1 號、浙農(nóng) 117、本地群體品種、烏牛早的酚氨比均小于8,更適宜加工綠茶。 金觀音、黃金茶、福鼎大白茶、巴渝特早的酚氨比在8.75~11.81 之間,適宜于紅綠兼制。 以白葉 1 號的酚氨比值最低(5.74),李娜娜[13]的研究表明白化品種的酚氨比值與普通茶樹品種相比更低。
從這8 個品種加工的綠茶感官品質(zhì)來看,不同茶樹品種在對綠茶感官品質(zhì)方面的影響不一,有的會因枝葉較大而導致干茶外形品質(zhì)較粗松,有的滋味更回甘,有的易形成栗香,這也印證了在引種時確實非常有必要篩選適合當?shù)氐牟铇淦贩N。在8 個品種加工的綠茶中,金觀音的感官品質(zhì)得分最高, 但其得分高的原因是香氣和滋味均具有花香,除花香之外的其他品質(zhì)表現(xiàn)卻不突出。感官得分排第二的是當?shù)厝后w品種, 除不具有花香的優(yōu)異特點外,其他各方面均優(yōu)于金觀音。
不同茶樹品種的理化成分含量會存在差異,從而影響成茶的最終品質(zhì)[19]。段小鳳等[20]對不同茶樹品種綠茶適制性的研究結果, 就印證了品種間理化成分的差異會影響成品茶品質(zhì)。 在8 個茶樹品種加工的綠茶中以本地群體品種的理化成分含量相對更佳,具有更高的水浸出物、可溶性糖和游離氨基酸的含量,更低的茶多酚含量和酚氨比。
在篩選適制茶類的茶樹品種時, 應結合理化品質(zhì)和感官品質(zhì)進行篩選[21]。 綜上,興山縣栽植的8 個茶樹品種中, 相對更適宜加工綠茶的是本地群體種。 金觀音具有花香,茶湯也含香,適合發(fā)展特色綠茶。 此外,長期以來白葉1 號只采摘頭采鮮葉來加工,后期變綠了的鮮葉基本未被利用,造成茶園單產(chǎn)低。試驗發(fā)現(xiàn)白葉1 號加工的綠茶盡管水浸出物含量略低,但相比其他常規(guī)品種依然具有更高的游離氨基酸含量,且茶多酚含量更低,酚氨比自然也最低, 口感回甘佳, 也具有較好的感官品質(zhì),因此也可以用于加工綠茶,這對提高白化茶資源的利用率和茶園綜合效益具有積極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