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朱谷忠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闌干南斗斜。今夜偏知春氣暖,蟲聲新透綠窗紗?!边@是唐代劉方平的詩作《月夜》,其高妙之處,就在于描寫月夜時另辟蹊徑,展示出一個獨特的境界。此乃我喜愛的古詩之一。當然,讀或未讀過此詩的人,想必都會喜歡有月亮的晚上,因為比起纖芥畢現(xiàn)、言行嘈雜的白天,迷蒙的月夜,似乎總是具有某種難以言喻的縹緲神秘和幽雅靜寂,從而更令人喜歡或獨愛。
我常癡想:月亮是否對人具有一種特殊的引力呢?這引力就在于它的似虛又實、既動又靜,也在于它的難以捉摸、不可名狀。這種引力,常常能使人親臨其境時,恍覺手掬瑩白,懷抱清芬,思緒起伏,神騖八極……而我最不能忘記的,是多年前的一個月夜。
那是深秋的夜半,在鄉(xiāng)村務農(nóng)的我從田間摸蟹回來,發(fā)現(xiàn)天上的流云不知什么時候已消散得無影無蹤,幽藍的層巒之上,忽然出現(xiàn)了一輪潔凈的月亮。一瞬間,水一樣銀白的月光,把山崗、樹林、村莊潑染得閃閃爍爍、影影綽綽。我立定欣賞了好一陣,這才放慢腳步向村里走去。但當我進入巷道時,恍然發(fā)覺,如霜的月華,正把整個石板路浸漬得像一條安謐的河流。兩旁低矮的土墻,恍若藻飾繁復的堤岸。偶爾傳來人們夢中囈語般的聲音,竟像平日聽慣的水鳥的叫聲。我不禁吃驚地站住,心里頓生一些異樣之感。但當我屏息聆聽時,幻聽又逃逸得無影無蹤。于是,我盡量躡足緩步,慢慢前行,生怕攪動月光會發(fā)出異樣的響聲來。這樣走著走著,突又感到一種輕輕的、暖暖的撫觸;那種撫觸,是由腳底直到發(fā)根的游絲一般舒適的感覺,其微微的癢熱,似都是我以前沒有感受過的。
這時,巷道里萬籟俱寂,只有桂花甜蜜的氣味,正濃烈地沁入我的靈犀深處,使我如同啜飲了一口陳年老酒。接著,我不禁又緩慢移動腳步,在淡淡的月影中踽踽而行,讓那似有彈性的月光,若隱若現(xiàn)地繼續(xù)在我的腳底探索,并沿著我的小腿上升,以一種柔軟的、隱秘的快感,吞噬我的全身……突然,“咚”的一聲,我發(fā)現(xiàn)自己的頭正撞在自家的門上,提著的一串螃蟹也掉到地上,頭腦這才清醒了過來。我忍著疼痛,屏著呼吸,回頭望了望月色漫溢的村莊,不禁自我解嘲地笑了一下。
事實上,月夜的引力不止一次征服過我。譬如,那些年,我和村里的伙伴們,逢著有月亮的晚上去鄰村看電影,回來時,經(jīng)過白天勞作流汗的田野,看到溶溶月光下的稻禾,輕瀉的渠水,以及遠方剪影般的重巒疊嶂,心里就會生發(fā)出情不自禁的歡悅。在那種時候,我們總是不覺放慢腳步,用心揣摩著那月色勾勒的淡墨一般的畫圖,循蹤躡跡地指指點點我們白天忙活的地方,似要從中領悟到什么秘密一般。
即便如今,我蟄居在城市,已不大容易消受到一種曠遠的、朦朧的、飽含大自然韻味的月夜,但一提到恬淡清靜、浪漫不羈的境界,便總會憶及以往在月夜里的感受,憶起月夜的引力是怎樣的使人萬慮蕩然又天性畢露。這時,一支空靈而妙美的旋律,就會在自己心靈深處低回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