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倩
摘 要: “健康”一詞一直都是教育領域的熱門話題。聯(lián)合國從身體、心理兩個層面重新規(guī)定“健康”一詞的定義,中職學校便開始思考保護學生心理健康的有效途徑,要求一線教師全面尊重中職生的人性、自尊與發(fā)展需求,盡可能消除學生的心理問題。將以西部農村地區(qū)的中職生普遍存在的心理問題為基礎,借此分析實現(xiàn)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徑,希望對中職一線教師實施心理健康教育有所啟示。
關鍵詞: 中職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問題;分析;優(yōu)化對策
【中圖分類號】G44 ? ? 【文獻標識碼】A ? ? 【文章編號】1674-3733(2020)11-0257-01
中職教育是為社會輸送合格基礎技能型人才而設立的教育機構,需要同時完成培養(yǎng)學生學習能力、職業(yè)能力與職業(yè)素養(yǎng)等多個人才培養(yǎng)任務。但是,中職教師卻在長期“應試教育”思想影響下過分關注中職生的學業(yè)成績,忽視學生的心理健康,導致本身就存在心理問題的中職生走了許多彎路。新課改針對這種“重知識”的不良問題提出了相應的改革建議,明確將保護學生身心健康作為中職學校教育的基本任務,而班主任作為與學生接觸最密切的教師、實施班級管理工作的第一負責人,也應該主動分析中職生的心理問題,及時對癥下藥。下面,將從中職生的成長階段與生長環(huán)境兩個角度來介紹西部農村地區(qū)中職生普遍存在的心理問題。
1 我國西部中職生的心理問題
1.1 青春期普遍形成的心理問題
由于中職生處于特殊的成長發(fā)育階段——青春期,所以他們會出現(xiàn)逆反、行為偏激、渴望當家做主但身心過于幼稚等一般心理問題,還有部分學生因為青春期對異性萌發(fā)好感,不知如何處理而形成了一系列心理問題等。另外,中職生是一群經歷了中考失敗的學生,所以他們對教師的排斥心理很重,不愿意積極配合教師、家長,而且很容易受到外界不良因素的負面影響而誤入歧途,過分追求標新立異,使中職生越來越難以管教。
1.2 在西部農村生活環(huán)境下形成的特殊心理問題
相對來說,我國西部地區(qū)的經濟發(fā)展水平比較低下,尤其是西部農村地區(qū)的中職學校存在設施落后、資源不足等現(xiàn)實問題,導致中職生無法享受優(yōu)良的學校生活。另外,西部農村地區(qū)有許多家長為了給孩子提供更好的生活環(huán)境選擇到城市務工,讓西部農村學生成了留守學生,由此進入了一種缺愛狀態(tài),出現(xiàn)相應的心理問題,如自卑、孤僻等,嚴重影響了中職生社會適應能力的提升。不僅如此,現(xiàn)在社會的競爭壓力很大,西部農村中職生又明確意識到自己與他人的差距,也知道現(xiàn)代社會依然對中職生存在偏見,由此產生的心理壓力,出現(xiàn)了精神萎靡、行為盲目等多個不良行為表現(xiàn)。
2 西部中職學校實施心理健康教育對策
2.1 及時滲透心理健康思想
及時滲透心理健康教育理念是為了讓中職生知道哪些行為、思想是錯誤的,優(yōu)化西部農村地區(qū)中職生的是非觀念,完善學生的心理認知。每個人的一生都會遇到許多問題與挫折,在挫折與磨難的打壓下得出某些人生道理。但是,西部農村中職生的人生閱歷較少,難以準確辨別是非善惡,需要班主任借助心理健康教育思想得到啟示與點撥。因此,中職班主任可以針對西部農村地區(qū)學生的行為問題確定相應的理論指導方向,幫助中職生規(guī)避不足與問題。
本班學生間家庭經濟水平差異較為明顯,使部分中等生變得敏感、自卑,甚至因為虛榮心而說謊、對家長無理取鬧等。面對本班學生的攀比心理,我針對“攀比是福是禍”這個主題組織了心理健康教育班會。為了讓中職生說出自己的真心話,我以匿名形式收錄了本班學生對自身家庭環(huán)境的具體看法。比如,有的學生講述,自己的家長會無條件滿足自己的一切物質需求。有的學生表述,他們會因為自己家庭經濟條件較差而感到自卑,甚至有少部分學生根本不愿意向同學、教師介紹自己的父母,擔心同學笑話自己,所以總是“打腫臉充胖子”,做出一些超出個人能力的消費行為,讓家長倍感辛苦。還有一部分學生認為,家庭經濟條件并不是評價一個人的硬性標準,自己也不應該因為家庭經濟條件而感到自卑或驕傲,因為我們可以通過自己的努力打下一片天地。由于匿名調查這種方式給學生帶來了充足的心理安全感,所以學生暢所欲言,充分展示了自己的內心世界。為保護學生的自尊,我匯總各種觀點,借此展開心理輔導,希望學生可以主動對照自己的價值觀。在本輪主題班會中,學生以旁觀者的身份批判或肯定了各個觀點,接受了關于家庭觀的心理教育。在后續(xù)的教學工作中,我認真觀察他們的具體行為,時常提醒中職生回顧本輪心理教育活動,逐步消除學生的不當想法。
2.2 堅持因材施教
因材施教是保障西部農村中職學校所實施的心理健康教育真正對中職生個體產生積極促進作用的基本原則,最早是由我國春秋時期著名的教育學家孔子先生提出來的。值得一提的是,心理健康教育與常規(guī)的文化教育不同,前者難以通過死記硬背對學生產生作用,必須要對學生的精神層面產生一定的刺激作用,才能真正優(yōu)化中職生的心理健康。所以,中職班主任要堅持個性化教學原則,因人而異,針對每一個中職生的心理缺陷展開心理輔導,不斷豐富與完善中職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成功經驗,為學生的長遠發(fā)展做好充足準備。就比方說我們班有一個學生厭學情緒十分嚴重,是在家長的逼迫下接受職業(yè)教育的。這就導致這個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很差,把自己的關注點放在了穿衣打扮上,而且還經常會玩游戲、逃學。面對這個學生,我會以平等的身份與學生交往,耐心傾聽學生對自身職業(yè)發(fā)展的期許與想象,嘗試參與學生的日常生活,了解學生的興趣愛好,初步贏得學生信任。
2.3 豐富心理健康體驗活動
心理健康體驗活動是為了利用中職生的親身經歷來說明某個道理,深度刺激中職生,從而優(yōu)化心理健康教育的質量。傳統(tǒng)的心理健康教育以理論知識為主,但是這種理論灌輸難以被西部農村中職生及時內化,導致心理健康教育流于形式,根本無法保障中職生的身心健康。但是,體驗活動不同,它可以通過實際的問題情境引導學生積極思考,讓學生結合自己的人生經驗分析相關的人、事、物,從而很好地彌補人生經歷淺薄的不足,解決學生的心理問題。
總而言之,西部農村地區(qū)中職生的生活環(huán)境、受教經歷、性格、人生信念等因素都影響著他們的心理健康。這就要求中職班主任要創(chuàng)造性地使用自己的學生管理經驗,學習先進的心理健康教育理論,針對每一個中職生所表現(xiàn)出的心理問題對癥下藥,促使中職生實現(xiàn)健康成長,優(yōu)化中職學校的人才培養(yǎng)質量。
參考文獻
[1] 李樹俊;如何提升中職學校心理健康教育服務能力[J].中國校外教育,2018(29):153-155.
[2] 張淵;中職學校教學中合理滲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考[J].衛(wèi)生職業(yè)教育,2018,36(21):156-158.
[3] 梁冰雪;略論中職班主任工作與心理健康教育[J].中國校外教育,2018(32):152-154.
[4] 李朝霞;中職生心理健康教育案例探究及矯正嘗試[J].科學咨詢(科技),2018(12):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