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瑞芳
摘? ?要: 為提高新時代高校黨校建設質量,在堅持“黨校姓黨”的原則下,從高校黨校建設的常態(tài)化入手,查找高校黨校建設中存在的問題,結合實際工作及調查研究,探索在高校黨校優(yōu)化組織結構、擴容師資隊伍、推進研究式教學中二級黨組織發(fā)揮的政治核心作用和專業(yè)育人功能。
關鍵詞: 高校黨校? ? 二級黨組織? ? 黨校建設? ? 二級黨校
2019年11月,中共中央印發(fā)《中國共產黨黨校(行政學院)工作條例》,指出黨校工作是黨和國家事業(yè)的重要組成部分,重視發(fā)揮黨校作用是黨的優(yōu)良傳統(tǒng)和政治優(yōu)勢?!稐l例》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全會精神,是新時代黨校工作的基本遵循。高校黨校作為全國黨校系統(tǒng)的重要組成部分,在高校黨建、思想政治和意識形態(tài)工作中發(fā)揮主陣地、主渠道、主力軍作用,為培訓黨員干部、發(fā)展對象、入黨積極分子工作提供強大的助力,提高整個黨校黨員隊伍質量。在新時代背景下,有效落實黨的建設總要求,堅持黨校姓黨、實事求是、質量立校、改革創(chuàng)新、從嚴治校的原則,是高校黨校面臨的新機遇和挑戰(zhàn)。
1.高校黨校建設的常態(tài)化模式
黨校是黨領導的培養(yǎng)黨的領導干部的學校,是黨委的重要部門,是培訓黨的各級領導干部的主渠道,是黨的思想理論建設的重要陣地,是黨和國家的哲學社會科學研究機構和重要智庫。黨校工作必須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堅持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fā)展觀、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落實新時代黨的建設總要求,緊緊圍繞黨和國家工作大局,以培養(yǎng)造就忠誠干凈擔當的高素質專業(yè)化干部隊伍為主要目標,發(fā)揮干部培訓、思想引領、理論建設、決策咨詢的作用,為新時代堅持和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服務。
黨校的基本任務之一是培訓各級黨政領導干部、公務員、國有企業(yè)領導人員、事業(yè)單位領導人員、年輕干部、理論宣傳骨干、高層次人才、基層干部、黨員等,高校黨校作為全國黨校的一部分,承擔了包括領導干部、骨干教師、高層次人才、基層干部、黨務人員和新發(fā)展師生黨員等大量培訓任務。當前,以校級黨校作為辦學單元是高校黨校普遍的建設模式,由校級黨校開展多類型、多層次、多時段培訓,在辦學方向、培訓重點上準確把握,但由于培訓對象的數量、時間限制等,在組織架構設計、師資力量挖掘、培訓方法運用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問題。
高校黨校針對不同層次層級的培訓對象,有效運用高校二級黨組織的力量,有層次地開展不同種類的培訓,對有效貫徹落實高校黨校的辦學方針和培訓目標,具有一定的研究意義,既堅持共性的原則,又實現個性化培訓。
2.當前高校黨校建設存在的問題
2.1組織架構單一化,管理方式保守。
高校黨校大多以學校黨委書記作為第一責任人,直接領導黨校工作,在組織機構設置上,部分高校成立專職黨校,也有部分黨校采用與其他黨政和組織部門合署辦公或合并掛靠的方式,黨校工作人員編制數少、任務繁重,有的高校甚至沒有專職黨校工作人員。新時代,隨著黨校辦學政治功能進一步增強,高校黨校為黨育人的覆蓋面更廣、頻次更高、層次更多,以高校黨校作為辦學單元的結構模式難以有效應對;高校黨校集師資培養(yǎng)、教學組織、科研推進、培訓計劃制訂和實施、學員過程管理與考評等多項功能于一身,很難確保辦班質量和培訓效果。探索科學的管理體系、多層次的組織架構、多資源共享的黨校辦學模式是有效開展高校黨校工作的當務之急。
2.2師資隊伍薄弱化,制度建設不夠完善。
高校黨校的主要職能是教育培訓,依托校外專家和高校自有教師資源,構建校外聘請與校內專兼結合的師資隊伍,充分發(fā)揮教師課堂教學主渠道作用,教師隊伍建設總體良好。隨著時代的發(fā)展,部分高校黨校在師資隊伍培養(yǎng)方面存在“掉隊”現象,對授課教師缺乏有效管理制度和激勵機制。由于退休、轉崗等,師資隊伍出現“只出不進”的局面,對授課教師缺乏階梯形培養(yǎng),儲備力量不足;黨校教師授課內容單一,通?;邳h的基本理論講解,沒有結合當今形式發(fā)展,無法做到與時俱進;授課教師對學員的基本情況缺乏調研,對學員的思想實際和關注點掌握不足,存在“一講通用”的授課情況,課堂教學缺乏針對性。與此同時,部分高校黨校缺乏對黨校教師的有效激勵政策,對于授課教師在黨校教學、科研中的工作量無法在職稱評審、項目申報、評優(yōu)評獎、日常教學和科研任務中給予體現,導致授課教師參與主動性和積極性不高。
2.3教學方式單調,學生參與度較低。
新時代,高校黨校的教育培訓工作更加豐富,黨校教師在授課中以課堂理論教學為主,或通過多媒體手段配以案例、視頻等開展教學,部分高校黨校會借助本地紅色教育資源,配以社會實踐形式開展培訓,信息傳遞多為單向,缺乏學生與老師之間的互動,導致學生學習興趣不濃厚,積極性不夠;同一期黨校培訓班學員數量龐大,集中授課內容缺乏對學員專業(yè)背景的考慮,導致課程內容對學員吸引力不強;一些課堂教學技巧在大班授課中不能靈活運用。高校日常教學普遍采用完全學分制,學生可以依據自己的興趣選擇課程和授課教師,在增加常規(guī)課程排課難度的同時,給黨校培訓班提出了難題,全校學員集中授課的難度越來越大,有些黨校擠占周末或晚上的時間開課,師生處于疲勞狀態(tài),教學效果不理想。
3.在堅持“黨校姓黨”的原則下探索高校二級黨校教學點建設模式
在高校黨委的帶領下,高校各二級黨組織發(fā)揮政治核心作用,同時培養(yǎng)了大批優(yōu)秀的黨務工作者。在高校黨校工作開展中,大部分二級黨組織參與其中,甚至承擔部分教學和考核工作,對于校級黨校培訓班的辦班模式非常熟悉。在堅持“黨校姓黨”的原則下,高校黨校可以積極發(fā)揮二級黨組織力量,通過設置二級黨校教學點,將部分培訓任務交由二級教學點完成,發(fā)揮師資和專業(yè)優(yōu)勢,做好過程監(jiān)督和指導工作,是有效提高新時代高校黨校建設質量的有效途徑。
3.1以專業(yè)和學科方向為依托,優(yōu)化高校黨校組織設置。
根據中組部近三年來發(fā)布的中國共產黨黨內統(tǒng)計公報顯示,2016年全國共發(fā)展黨員191.1萬名,其中發(fā)展學生黨員68.9萬名,占全國發(fā)展黨員數的36.1%;2017年全國共發(fā)展黨員198.2萬名,其中發(fā)展學生黨員69.9萬名,占全國發(fā)展黨員數的35.3%;2018年全國共發(fā)展黨員205.5萬名,其中發(fā)展學生黨員70.4萬名,占全國發(fā)展黨員數的34.3%,可見,高校每年發(fā)展學生黨員的人數占全國發(fā)展黨員總數的三分之一以上,高校已經成為黨新鮮血液的重要來源,按發(fā)展黨員“控制總量、優(yōu)化結構、提高質量、發(fā)揮作用”的十六字方針,高校黨校對學生黨員的培訓教育質量成為高校高質量完成發(fā)展黨員任務的基本前提和重要保障。高校黨??梢越梃b高校學科平臺建設的經驗和設置方式,在此基礎上,將幾個專業(yè)和學科方向相近的二級黨組織設置為一個教學點,或在學生人數較多的二級黨組織設置教學點,將學校黨校經過長期實踐和修訂的培訓模式向二級教學點轉移。二級教學點在學校黨校直接領導下開展工作,在業(yè)務上接受學校黨校的指導和監(jiān)督,根據學校黨校的統(tǒng)一工作部署與安排,結合自身實際,制訂具體工作計劃,開展以學生群體為重點的教育培訓任務,通過積極分子培訓班、發(fā)展對象培訓班、預備黨員培訓班等多個環(huán)節(jié)、多個階段,把好發(fā)展黨員質量關,充分發(fā)揮好黨員教育主陣地、黨性鍛煉大熔爐的職能作用。
3.2借助二級黨組織資源,擴容師資隊伍建設。
新修訂的《中國共產黨黨校(行政學院)工作條例》明確指出:黨校要根據形勢和任務的要求,不斷充實和創(chuàng)新教學內容,優(yōu)化黨校教學布局,地方黨??梢蚤_設體現地方特色的教學課程。高校黨校在貫徹落實《中國共產黨黨校(行政學院)工作條例》的過程中,可以通過制定師資隊伍選拔、考核、激勵等相關制度,在確保黨的理論教育、黨性教育主業(yè)主課地位的同時,充分運用二級教學點的各類資源,有效開展師資隊伍建設。二級黨組織構成的教學點對學院教師更加熟悉,可以聘任政治素質過硬、具有一定理論水平和實踐經驗、善于課堂講授的黨政領導干部作為授課教師,充實師資隊伍;挖掘對黨校授課具有一定興趣和能力的青年黨員教師參與其中,為黨校培養(yǎng)后備力量;邀請行業(yè)內的學科骨干、專家教授結合時代發(fā)展和學科前言技術開展黨校授課,有效提高學員的關注度和增強學習效果。對于參與黨校授課的教師,二級黨組織可以依據學校指導意見,對教師工作量給予考核和認定,在評優(yōu)評獎、職稱評定中學院將此項作為附加指標之一,增強黨校教師歸屬感;每期黨課結束后,由二級教學點進行授課滿意度測評,評選優(yōu)秀黨課教師,由學校黨校頒發(fā)榮譽證書,有效增強黨校教師的自我認同感。
3.3堅持以生為本,推行研究式教學。
《中國共產黨黨校(行政學院)工作條例》中第二十四條指出:黨校應當努力創(chuàng)新教學方式,大力推行研究式教學,綜合運用講授式和案例式、模擬式、體驗式等互動式教學方法,加大案例教學力度,推動案例庫建設。加強在線學習平臺建設,積極發(fā)展網絡培訓,推行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混合教學模式。相比傳統(tǒng)模式下的大班授課,以單個或少數二級黨組織構成的二級黨校教學點,易于實現小班式教學,面對專業(yè)和學科背景相似的學員,授課教師可以通過網絡手段開展授課對象調查,提前掌握授課對象共同的學習興趣和關注方向,選擇具有理論前沿和現實意義問題,通過案例導入、翻轉課堂等方式開展師生互動、生生互動,讓學生感受到全過程參與教學方案設計和教學內容講解,激發(fā)學習興趣和增強學習效果。二級黨校教學點的小班化授課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授課時間無法統(tǒng)一的難題,同時,黨校依托互聯網技術,創(chuàng)新黨校教育平臺,將二級黨組織的宣傳平臺納入管理矩陣,結合學生特點有效組織在線教學,構建網絡黨課教學平臺、黨課測試系統(tǒng)、黨課小結報告提交等線上學習通道,占領新媒體教育教學和宣傳陣地,為學生提供更加便捷的學習途徑,發(fā)揮新媒體平臺的思想引領作用;充分利用現行新媒體受眾面廣的特點,將黨的相關政策、方針、理論結合學生實際充分解讀,并利用新媒體平臺發(fā)布,從被動灌輸變?yōu)橹鲃铀魅⌒畔?,切實發(fā)揮新媒體工具的宣傳陣地作用。
參考文獻:
[1]中共中央印發(fā)《中國共產黨黨校(行政學院)工作條例》[EB/OL].共產黨員網,http://www.12371.cn/2019/11/03/ARTI1572779103839582.shtml,2019-11.
[2]2018年中國共產黨黨內統(tǒng)計公報[EB/OL].共產黨員網,http://www.12371.cn/2019/06/30/ARTI1561860413392572.shtml,2019-6.
[3]2017年中國共產黨黨內統(tǒng)計公報[EB/OL].共產黨員網,http://news.12371.cn/2018/06/30/ARTI1530340432898663.shtml,2018-6.
[4]2016年中國共產黨黨內統(tǒng)計公報[EB/OL].共產黨員網,http://news.12371.cn/2017/06/30/ARTI1498810325807955.shtml,2017-6.
[5]信潤海,孫雪霏,趙敬軒.“互聯網+”視域下高校黨校建設探析[J].改革與開放,2018(4).
[6]陳青.加強高校黨校教師隊伍建設的研究[J].文教資料,201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