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昌英
摘要:大學英語聽力是高校公共英語教學中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也是教學中的一個難點。當前的聽力教學中存在諸多問題,其中,課程思政元素的融入是一個大的障礙。課程思政建設是高校實現以德育人目標的關鍵途徑,大學英語聽力課程也擔負著重要的歷史使命。本文旨在探討大學英語聽力課程思政建設中出現問題的原因,并且挖掘解決問題的思路。
關鍵詞:大學英語聽力;課程思政建設;原因;策略
目前的大學英語聽力課堂主要圍繞著聽力材料的聽辨、講解、模仿展開,強調聽力輸入量和聽力技能的積累,教學內容趨于形式化和流程化。大學英語聽力教材中的內容多以場景、話題、口語交際等為基礎設置主客觀題目,缺乏思政育人的元素,難以滿足高等教育立德樹人的要求,無法在潛移默化中喚起學生的家國情懷。
一、現階段大學英語聽力教學中的思政元素缺失的原因
在大學英語讀寫方面的課程思政教學,很多學校都做了卓有成效的改革和嘗試,然而,目前聽力教學的思政元素融入的廣度和深度還有很大的缺失。相比讀寫教學,聽力教學本身就存在難度高、課時緊的特點,課程思政建設挑戰(zhàn)重重。
(一)教學過程呈現機械化
目前的聽力教學課時較少,而且學生的聽力基礎相對薄弱,教師傾向于把有限的教學時間用來做聽力基礎訓練?;A訓練通常遵循這樣的流程:教師反復播放音視頻,要求學生根據聽到的內容做練習題,然后給出正確答案,結合常用句型和材料表達的含義進行講解,再要求學生進行反復的聽說操練。教學過程呈現流程化和機械化,由于教學風格定勢嚴重,教師缺乏用課程思政內容打破教學僵化現象的主動性。
(二)聽力教材缺乏思政內容
在一些高校中,聽力教學所使用的教材過于陳舊。在之前,出版社編寫的大學聽力教材內容多取材于國外的英語聽力原版教材或來源于國外的語言研究機構的成果,缺乏思政元素;設置的練習題目多集中于對語篇信息的理解,缺乏辯證思維訓練和思政育人的內核。為了完成教學計劃,教師通常不會挖掘教材中的思政元素,進行資源拓展和補充,導致課堂教學內容單一,缺乏時效性。
(三)課程評價方式單一
大學英語聽力的課程評價體系單一,多采用形成性評價和總結性評價相結合的方式開展。形成性評價多關注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表現。由于大學英語英語課程是公共基礎課,教師所教授的人數眾多,無法對學生一一建檔記錄學習情況,因此教師通常會設立若干指標,如出勤、作業(yè)、課堂展示、測驗等可度量的客觀指標,思政教育的成果難以數字化、具體化,大學英語聽力的形成性評價通常不包含思政考察目標??偨Y性評價多關注考察學生掌握某門學科的整體程度,通常在期末進行,考察次數較少,而且考察內容以基礎知識為主,缺乏思政項目的考核題目。課程評價方式單一導致了學生對課程中思政元素的學習不夠重視,無法將基礎知識和技能學習與價值觀學習塑造有機結合。
二、大學英語聽力課程思政建設策略
現行的大學英語聽力課程存在諸多問題,如教學過程呈現機械化、聽力教材缺乏思政內容、課程評價方式單一等。要解決這些問題,我們既要綜合考慮,也要對癥下藥,豐富教學內容,革新教學理念,真正使大學英語聽力課程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同向同行,形成協(xié)同效應。
(一)革新教學手段和理念
在聽力的課堂教學中,教師避免全程使用“聽-講-練”的教學方法。教師要合理設計課堂,規(guī)劃課程開展的流程,巧妙的借助問答、討論、辯論、角色扮演、游戲、競賽、案例分析等方式導入思政教學目標,鼓勵學生通過積極參與課堂活動,與教師、其他同學產生思維的碰撞和觀點的交流,增強學生課堂參與感和互動感,在積極熱烈的氣氛中潛移默化地塑造學生的價值觀,引導學生加強品德修養(yǎng),培養(yǎng)綜合素質。
除了課堂教學,聽力學習需要日積月累地堅持,課下的拓展學習非常重要。在拓展學習中,教師要制定細化的學習目標,綜合運用慕課、微課、在線教學輔助平臺輔助課程思政資源的推送,打造全方位的英語聽力智慧課堂。學生可以結合全面、優(yōu)質的聽力課程思政資源實現自學、課前預習和課后鞏固,這可以有效的解決聽力課時短帶來的課程思政教學無法有效展開的問題,從而促進高效、精準、靈活的課程思政教學。
(二)豐富聽力教學中的思政資源
深入研讀現有的聽力教材內容,挖掘可以拓展課程思政的元素,將這些元素融入教材中。在挖掘思政元素的過程中,教師需要綜合利用多種信息檢索的渠道,圍繞圍繞政治認同、家國情懷、文化素養(yǎng)、《憲法》法治意識、道德修養(yǎng)等尋找視聽資源,精心挑選與教材單元主題相關的思政的拓展音視頻用于聽力的線上和線下教學,充分利用聽力課程對學生開展系統(tǒng)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和中國夢教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法治教育、勞動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教育。
(三)完善課程評價體系
教師應該把對課程思政內容的考核融入到形成性評價和總結性評價中,樹立合理的評價指標。在形成性評價中,可以就課程思政在日常聽力教學中的融入方式,展開多元的測評角度,例如,學生在線上線下學習中對思政音視頻材料的學習完成度,涉及到思政元素的聽說活動中學生的理解度,思政新聞或故事中學生對常見詞匯的把握度等。在總結性評價中,教師可以在期末測試中加入涉及思政的音視頻材料的題目。通過引入具體的評價的手段,激發(fā)學生學習的動力,督促學生完成每學期相應的思政教學目標。
三、結語
教師應通過轉變傳統(tǒng)的教學理念,不斷豐富教材的配套思政資源,將思政考察點納入課程評價體系,充分發(fā)揮大學英語聽力課程的思政育人功能,與思政課程形成協(xié)同效應,實現現價值塑造、能力培養(yǎng)、知識傳授三位一體的教學目標。
參考文獻:
[1]崔戈.大思政格局下外語課程思政建設的探索與實踐[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19(07),138-140.
[2]肖云,南羅娟.大學英語分級測試聽力理解認知診斷研究[J].湖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9(1):113-118.
基金項目:
2020年天津商業(yè)大學“課程思政”改革課程建設項目研究成果,項目編號TJCUKCSZ20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