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雯雯
摘? 要:音準是一切音樂活動的基礎之一,而音準也是學生比較難以把握的音樂技能之一。因此,在音樂教學活動當中,音準訓練就變得尤為重要。本文主要思考和探討在音樂課當中如何訓練和提升學生的音準感。
關鍵詞:音準訓練;低年級;柯爾文手勢;音程;視譜;音樂課
【中圖分類號】G61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8877(2020)21-0186-01
音樂是聲音的藝術。人類隨身攜帶著能夠發(fā)出音樂的“樂器”,這就是嗓子。想要讓這個“樂器”發(fā)出優(yōu)美的音樂,需要經(jīng)過系統(tǒng)而科學的訓練。而“音準”作為其中重要的一個訓練方面,一直被認為是很難訓練出來的。誠然,有人天生具有極強的音準感,但是,通過一系列的實踐以及長期的一線音樂教學,筆者發(fā)現(xiàn),培養(yǎng)“音準”越小開始越好,也越有效果。以下,本人就低年級的音準訓練以及提升方面的問題進行簡單的論述。
1.對造成學生音準不到位的原因思考
第一,低年級的學生年齡小,氣息短且不穩(wěn),并且自制力薄弱,唱歌容易隨著性子走,也容易“喊歌”,大部分學生停留在“感性”唱歌的階段,不會如何的“理智”的唱歌。第二,大部分普通家長沒有音樂學習的經(jīng)歷,因此,必然不了解如何引導學生正確的唱歌。第三,現(xiàn)今大部分音樂課還停留在老師教唱一句,學生跟唱的情況,課前的聲樂訓練極少,或者說沒有,因此,學生也就沒有針對性的對“音準”進行訓練和提高。第四,大部分學生沒有養(yǎng)成安靜聆聽的習慣,音樂先有“聲”才有“音”,因此認真傾聽音樂是低年級學生必須要學會的一個良好的音樂學習習慣,只有會聽、懂聽,才能夠知道自己唱得好不好,才能更加用心的學習如何唱好。
2.低年級音準訓練方法探究
(1)利用正式教學之前的十分鐘進行有針對性的音準訓練
第一,柯爾文手勢輔助音階訓練。
“柯爾文手勢”是柯達伊音樂教學法中的一個組成部分,教師能夠用它直觀的用手勢表現(xiàn)出音符的相對音高,對于輔助學生音高訓練有很明顯的優(yōu)勢和效果。
“柯爾文手勢”能夠讓低年級的學生在較短的時間內(nèi)加深對七聲音階的記憶,并且順利記住七個音名,筆者在不斷的教學實踐中也不斷的驗證了這一點。
既然使用了“柯爾文手勢”那么基礎的音階訓練就需要教師在每節(jié)音樂課之前堅持訓練。1 2 3 4 5 6 7ⅰ從低到高,再從高到低,反復練習,同時教師要時刻注意發(fā)聲方法,提示學生注意聆聽鋼琴,找到每個音階的音準,在這一訓練當中建議鋼琴要跟學生同時發(fā)聲,這一點尤為重要。
第二,音程和聲訓練。
多聲部和聲訓練一直都是中小學音樂技能訓練的重點之一,不僅能夠提高學生的音樂基本素養(yǎng),而且對于學生音準節(jié)奏基本音樂技能的提升也起到很重要的作用。音程訓練一般從大三和弦開始。大三和弦的穩(wěn)定和明亮的旋律基調(diào),注定了它是一個容易讓學生接受的和弦。
首先,從雙音 1(do)和3(mi)的訓練開始。可以出示七聲音階的直觀圖譜,告訴學生1(do)在一層,3(mi)在三層,讓學生在腦海中形成較為準確的音高概念,也讓學生明白3比1要高。由此,使用柯爾文手勢進行輔助訓練的時候能夠更加準確,學生也能夠明白3手勢在1之上,以此類推,也讓學生明白手勢是隨著音高逐漸往上的。等學生音樂學習逐漸深入之后,加入5(sol),慢慢變成三聲部立體和聲訓練。可以先1和5組合,也可以1和5組合或者3和5組合,每組訓練清楚之后再漸漸加入第三個音。學生和教師可以互相配合,學生音準固定之后,逐漸分成三組配合訓練。
第三,利用音樂課本中的歌曲進行唱譜訓練。
音程的訓練配合相對應的歌曲訓練,會更好的保證學生能夠?qū)W以致用。比如,湘文藝版音樂教材一年級當中的《唱呀、跳呀》、《其多列》、《螃蟹歌》,這些歌曲基本以1 3 5為主干音。恰好可以鞏固之前的音階音準訓練,歌曲的旋律性可以讓學生從聽覺和視覺上更加深對音準的感覺和印象。掌握好了課本上的歌曲,就奠定了良好的音準、節(jié)奏等基礎,在唱其它歌曲時利用遷移性原理學生就比較容易能舉一反三,當然音準感就會提高很多。
(2)培養(yǎng)聆聽和帶著感情歌唱的好習慣
在學習音樂的過程中聆聽是非常重要的,音樂是聽覺的藝術,學會聆聽能讓學生逐漸知道什么是“好”的音樂,能提高學生對音樂的鑒賞能力,也能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構(gòu)建旋律感,是培養(yǎng)孩子音準的有效方法之一,因而老師要強調(diào)并且加大力度培養(yǎng)小孩子傾聽的習慣。低年級的學生剛從幼兒園升上小學,沒有系統(tǒng)和科學的學過歌唱的方法,也對音準沒有概念。因此,教師在教學當中要提醒學生“理性”歌唱,在還不清楚歌曲怎么唱的時候,認真聆聽范唱、伴奏或者教師示范唱。提示學生使用歌唱方法,小聲的、帶著表情和情緒的演唱。在還不會演唱歌曲的時候,提醒學生不要跟唱,先“聆聽”,聽熟了再小聲跟唱。讓學生先在聽覺上適應和熟悉歌曲旋律,再進行跟唱。隨后,教師利用鋼琴,穩(wěn)定學生音準,最后,達到學生能夠準確演唱歌曲旋律和歌詞的目的。
總之,培養(yǎng)學生音準感,無法一蹴而就,需要持之以恒的運用科學方法進行日常教學活動訓練,相信經(jīng)過這樣的訓練學生音準會有顯著的進步。
參考文獻
[1]林月琴. 柯達伊新體系教學法在小學音樂課堂的應用[J].當代教研論叢,2017(04):114-115
[2]劉艷玲. 如何上好視唱教學[J].才智,2013(32):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