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琳
摘? 要:在理想的課堂中,合作學習不僅是一種形式,還能滿足人的需要。馬斯洛需要理論認為“人有社交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實現需要”。如果策略得當,這些需要都可以在合作學習的過程中得到滿足。因此,合作學習必將成為課堂教學的重要學習方式,恰當的策略是提高合作學習效率的重要途徑。在科學教學實踐中,針對課堂中存在的問題,筆者總結了一些合作學習的對策。
關鍵詞:科學教學;合作學習;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8877(2020)21-0115-01
我國教育學者王坦認為:“合作學習是一種旨在促進學生在異質小組中互助合作,達成共同的學習目標,并以小組的總體成績?yōu)楠剟钜罁慕虒W策略體系?!币簿褪钦f,合作學習要以小組為基本的單位,有共同的學習目標,而且形成教學策略體系。審視我們科學課的課堂教學現狀,不難發(fā)現,很多時候“合作學習”被形式化了??雌饋硎且孕〗M為單位活動的,但小組成員的搭配是不是異質,有沒有共同的目標,是否采取恰當的教學策略就很難說了。因此如何搭配異質小組,怎樣確立共同的目標,采取什么樣的教學策略,是擺在每位老師面前的急需解決的問題。
1.建立異質小組是實現合作學習的前提條件
如果組員搭配不合理,會影響合作的效果。心理學上把性格分為多血質、黏液質、膽汁質、抑郁質。我們分組時可以依據不同的性格盡量搭配合適。爭取讓每個小組都有不同性格的人,達到一種互補和平衡。如果班級環(huán)境打造得好,也可以讓學生自由組合,這是合作的高境界,需要培養(yǎng)很長時間才行。另外角色不固定,輪流干,增加學生的責任感和對別人的理解。
2.使學生明確合作的目的,幫學生學會選擇,確立共同的目標
合作學習重要的特征是小組有共同的目標,這也是合作的原動力。教師要選擇恰當的時機,用有導向性的語言指導學生學會選擇有價值的問題,經過文明協(xié)商,確定共同的目標。例如,講《熱空氣和冷空氣》一課時(以熱空氣為例),當學生在模仿熱氣球的實驗中看到很多的現象后,便提出了許許多多的問題,諸如:“為什么塑料袋會慢慢膨脹?”“為什么塑料袋會上升?”“為什么塑料袋最后會癟?”這時,讓每個小組確定一個研究的問題便顯得尤為重要。如果讓學生任意選擇,小組內肯定會有分歧,教師應適時引導:“剛才同學們提的問題中,哪個問題是最關鍵的?也就是對解決其他問題有引導作用的?!币痪湓挼膯⑹?,使學生有了共同的思維方向,并意識到合作首先要學會選擇。結果多數組都選擇了“為什么塑料袋會上升”這個問題。筆者相信,長期堅持這樣的訓練,學生的腦子里將有選擇“關鍵問題”的意識,并能注意事物之間的聯(lián)系,不約而同地選擇同樣的目標。
3.選擇合適的時機開展合作學習,使學生的合作成為必然和需要
不是所有的內容都適合合作,不是所有的課型都需要合作,不恰當的合作反而會影響合作的效率。因此,選擇合適的時機開展合作學習非常重要。
(1)在復雜的實驗課上選擇合作學習
教師指導學生合理分工、有效合作。在講《溶解》實驗時,當學生在短短的十分鐘內要驗證多種物質是否能溶解時,必須要選擇合作學習,而在合作前,教師要引導學生認識到分工的重要性,并引導學生思考怎樣合作才有效。這種引導作用體現在教師有導向性的評價語言上:“這樣的小組分工可以節(jié)約時間。”“這樣分工發(fā)揮了小組成員的特長?!薄斑@樣合作有益于小組交流”等。
(2)發(fā)揮小組合作的優(yōu)勢,搜集整理繁多的資料
個人的力量是微薄的,要在短時間內搜集多方面的資料,對同一個問題有全面、正確的認識,必須合作。
第一,在課堂上,采用小組合作的方式搜集整理資料。教師首先要為學生準備足夠的資料,并采用學生喜聞樂見的方式來搜集和整理資料。例如,講《有利于生存的本領》一課時,教師為學生準備了豐富的學習資源、網絡資源(制作好的網頁)、文本資料(編好的小故事)、圖片資料(圖文并茂的卡片),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閱讀學習資料中的知識,然后把自己學到的動、植物的生存方式的知識按要求填在表格里,再把自己收集到的資料與組員交流,貼在同一張硬紙板上,做成簡單的手抄報和其他組交流,實現了資源共享。
第二,如果需要學生課下去主動地搜集資料,首先要培養(yǎng)學生收集資料的興趣和習慣,筆者在每堂科學課前安排了五分鐘的《我眼中的科學》趣味科學演講,鼓勵學生關注與科學有關的事情,和同學們共享收集到的資料。在學生有了興趣之后,再安排訪談、調查等內容。
(3)個體與集體的互動,使交流分享得到最大限度的收益
一個人的認識是淺薄的,經歷他人的補充、討論、爭辯,可以使原有的認知升華、拓展、完善。
第一,小組內的交流分享,要讓學生在經過獨立思考后再進行交流,可以選擇讓每個人把自己的想法寫下來,然后再交流,這樣做可以幫助學生理清思路,有序的表達。只有當自己覺得發(fā)言胸有成竹的時候,才會更認真傾聽別人的發(fā)言。
第二,組間的交流與分享更需要互動。要想使交流有實效,首先要輔導好發(fā)言人的發(fā)言,使其盡可能的精彩,然后引導其他同學學會傾聽、補充、質疑。
合作學習方式的出現,推動了課程改革的進展,我們要不斷地研究適合這種學習方式的教學策略,完善這個理論,將先進的教學觀念轉化為優(yōu)質的課堂教學實踐。但我們也深刻地認識到合作學習的良好學習品質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要通過不斷的指導,長期的熏陶,通過相互探討,不斷反思、改進,才能逐步走向成熟。
參考文獻
[1]呂卓卓.基于小學科學“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的研究[J]. 課程教育研究,2019(15)
[2]田坤.淺談如何進行小學科學教學[J].科技視界,201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