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文靜
摘 要:隨著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的追求也在不斷更新,首飾作為情感寄托之物逐漸成為人們生活中一項重要的物品。人們對于首飾的要求不斷提升,要求首飾設計更加切合時代的發(fā)展,無論哪一種首飾加工都需要材料作為輔助。隨著首飾的發(fā)展,對于設計師而言,即使隨手可得的廢棄材料也可能成為他們眼中的瑰寶。因此,這就需要人們對材料運用的想象力更為豐富,對設計中各種材料的運用得心應手,從而充分利用各種材料的屬性制作出精美的首飾。在首飾設計課程中,教師應當充分發(fā)揮材料語言的積極價值,引導學生對首飾和材料有更加精準的認知。
關鍵詞:首飾設計;材料語言;設計課程
注:本文系2018年造型藝術學院科研課題“材料語言在首飾設計課程的創(chuàng)新教學研究”(2018JGY12)研究成果。
首飾設計課程教學對于學生的成長極為重要,不僅可以讓學生跟上時代發(fā)展的步伐,還可以讓學生在學習中了解首飾的文化和思想。將材料語言運用于首飾設計課程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因此首飾設計課程中必須要充分利用材料語言,而采用何種材料語言是當下教學過程中亟待解決的問題。
一、首飾材料語言的發(fā)展
在首飾的發(fā)展過程中,對材料的要求從來都是基于時代的發(fā)展,而材料背后的材料語言直接關乎首飾的內在情感表達,通過外界事物即首飾來表達自己的所思所想,無論是原始時代的貝類、骨類、植物類,還是金屬時代的金銀首飾都得益于時代的發(fā)展。相較于其他國家,目前我國首飾的材料更多的是金、銀等貴重金屬,而金銀的材料語言更多的是堅貞不渝、長久不變。曾經在中國首飾界稱霸的24k純金首飾,鞏固了金銀在我國首飾界的地位。在時代發(fā)展的過程中,人們對于首飾的認知不再局限于以往的一種精神象征和寄托,很多人對首飾的過分追求無非是為了炫耀自身的社會地位。隨著人們的思想逐漸趨于個性化,首飾的材料也不再局限于以往的貴金屬,雖然首飾材料仍然很重要,但是人們更加傾向于能表達精神內涵、文化內涵的材料,更加追求首飾的藝術價值和人文價值,而不再是以往的社會實際價值。隨著首飾的不斷更新,材料語言的象征更加受到人們的追捧和熱愛。不可否認的是,現(xiàn)在的首飾設計更加傾向于藝術,所以在首飾設計課程中教師應當以時代發(fā)展為基準,從藝術的角度去剖析材料和材料語言。
珠寶首飾設計是對材料的極致追求,是對材料語言的極致運用,從而深入地發(fā)現(xiàn)材料中蘊含的精神內涵以及原汁原味的藝術氣息,首飾設計中的材料語言已經被人們所接受,在如今的首飾設計中我們見到非金屬、寶石與玻璃,不再是“千篇一律”的金銀,一件首飾從設計到制作再到首展都有著不一樣的主題和文化內涵,所展現(xiàn)的價值也是不一樣的,這給首飾本身帶來了新的生命力。比如我們熟知的材料語言,金銀的光澤和硬度代表堅貞不渝,木質的自然代表返璞歸真的藝術追求,寶石的奪目代表長久不變,運用這些材料創(chuàng)造出來的首飾都有其特別的精神內涵和文化價值。因此,教師在首飾設計課程中應嘗試通過材料語言來認識現(xiàn)代首飾設計,依據(jù)首飾材料的特性、用途、常用工藝等制作出更具新意和讓人們喜愛的各種首飾,為人們的生活增添更多的光彩。
二、首飾設計與材料語言之間的關系
現(xiàn)代首飾設計對材料的要求不再局限于貴金屬及珠寶類材料,而是從材料語言本身著手,展現(xiàn)出材料本身的藝術氣息和精神內涵,出現(xiàn)了很多新型材質的首飾,我們日常生活中經常見到石頭類、植物類、紙張類的首飾。多種多樣的材料開發(fā)與利用使首飾設計的創(chuàng)作思路更加活躍,具有更廣闊的創(chuàng)作空間和發(fā)展?jié)摿?。不同材料的藝術價值不同,文化價值也是一樣的道理,比如德國設計師設計的首飾戒指和胸針,采用的材料是木材,而木材的材料語言更多的是和諧、純正、均衡、自然,從而體現(xiàn)出環(huán)保和返璞歸真。充分利用材料語言的特征可以讓首飾品更傾向于藝術品,利用這些材料特殊的肌理結構與外觀特點進行綜合設計,能夠使現(xiàn)代首飾呈現(xiàn)出更加多樣化的藝術風格。材料本身的外觀特點同樣值得首飾設計課程教學注意,材料的外觀往往決定著首飾的藝術氣息,更能形象具體地反映出材料語言內在的宣泄和外在的張揚,內外的高度結合突出材料本身的統(tǒng)一,使其有具獨特的藝術表現(xiàn)力。
三、材料語言在首飾設計課程中的運用價值
(一)緊跟時代的步伐
任何事物的發(fā)展都是基于時代的發(fā)展,不依托于良好的時代文化背景,容易導致事物發(fā)展沒落,首飾設計也不例外。因此,首飾設計課程一定要基于時代的發(fā)展剖析材料語言。眾所周知,材料是首飾設計的載體,工藝是設計構想物化的技術手段,材料語言是搭建材料和工藝的橋梁,現(xiàn)代化的首飾設計課程更應當讓學生知曉橋梁的重要性,深諳材料語言之道,緊跟時代發(fā)展的步伐,從而在首飾設計中做到與時俱進。這和首飾設計課程教師的思想有著密不可分的聯(lián)系,簡而言之,教師的思想決定了學生的思想,教師的教學方式決定了學生掌握材料語言的程度,如果教師的思想沒有跟上時代發(fā)展的步伐,那么學生的創(chuàng)造思維將始終得不到提升,很大程度上制約學生創(chuàng)造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和提升。
(二)深諳材料語言背后的寓意
任何事物都可以作為借景抒情的對象,比如提到月亮,便使人心生思念;提到梅花,便使人聯(lián)想到堅貞的品格。在首飾設計課程中,材料往往作為一種載體抒發(fā)表達設計者的人文思想內涵。因此,在首飾設計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正確引導學生掌握材料背后的語言,了解其中的文化思想和精神內涵,深諳其中的寓意。材料語言往往可以賦予首飾一種新的生命力,金銀的堅韌、木質的自然都帶給首飾特有的生命力。
(三)知曉材料語言背后的內涵
材料的特性與首飾的內涵很好地結合在一起會成為一首動人的歌,單個材料無法講述的故事可以由綜合材料進行講述,讓首飾更加具有想象力,具有打動人心的力量。首飾不僅是一件藝術品,更是凝聚人心與時光的精品。首飾由材料構成,材料的運用是表達首飾情感的關鍵,珠寶首飾設計師通過材料的變化運用,設計出符合需要的優(yōu)秀珠寶首飾作品。通過首飾設計課程教學,學生可以清楚地知曉材料語言背后的內涵,從而提升自身的理解能力和領悟能力,并在孜孜不倦的學習中逐漸培養(yǎng)自身的創(chuàng)造創(chuàng)新能力。
(四)傳承發(fā)揚中華首飾文明
自原始時期開始,中國出現(xiàn)了玉首飾文化。金銀飾品的制造從商代就已經開始。到了唐代,開始以金、銀、珍珠、寶石等材料制作首飾,首飾文化達到鼎盛時期。明清年間,中國的珠寶首飾制作達到了新的高峰,尤其是皇室的金銀飾品形成了更加完善的體系。進入現(xiàn)代,中西珠寶文化的交融使中國珠寶首飾由最初的巫術與崇拜,發(fā)展為人們生活中的時尚點綴。首飾可以說是中華文明進程的見證者,蘊含中國特有的華夏情懷,獨成一脈。
我國首飾運用材料更多的是貴金屬,從材料語言上著手,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這其中蘊含特殊的材料語言。對中國傳統(tǒng)首飾文化的傳承和發(fā)揚是當代大學生的職責和使命,通過相應的首飾設計課程,學生對材料語言進行掌握,從而更好地傳承和發(fā)揚中華首飾文明。
四、結語
隨著時代的發(fā)展,人們對首飾的訴求更加強烈,材料語言在首飾中的體現(xiàn)越來越明顯,無論從哪一方面考慮,材料語言都在如今的首飾設計中占據(jù)核心位置,材料語言背后的寓意可以體現(xiàn)出首飾本身的魅力與價值。隨著珠寶首飾的不斷發(fā)展,首飾設計不斷融入新的東西,首飾設計課程必須吸取更多材料語言的營養(yǎng)與藝術精華,只有這樣,學生對于首飾的理解才能達到新的高度,才能基于時代發(fā)展去看待人們對于首飾的需求。
參考文獻:
[1]張韻.設計產品的價值判斷:以首飾設計為例[J].大眾文藝,2017(18):65.
[2]張賢富,胡玉平.現(xiàn)代首飾中非傳統(tǒng)材料運用及審美分析[J].藝海,2017(11):96-98.
作者單位:
廣西藝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