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耀紅 胡純
摘 要:某濕陷性黃土地區(qū)的水廠采用了灰土擠密樁進行地基處理,本文總結了該水廠地基處理、上部結構設計的經驗和教訓,可作為類似工程的參考。
關鍵詞:濕陷性黃土;水廠;灰土;擠密樁;水池;構筑物
我國幅員遼闊,地形地貌變化萬千,地質成因、地質特點、氣候特征迥異,這就給設計人員提出了嚴峻的挑戰(zhàn)。從東南沿海到江漢平原,從黃土高原到青藏高原,每到一個新的地域,面臨新的環(huán)境都倍感棘手,甚至走一些彎路。我院地處華中,接觸較多的是華中和東南沿海的工程,西北地區(qū)的市政工程設計先有接觸,對濕陷性黃土的認識尤為有限。在本水廠的設計與施工過程中,邊試驗摸索邊修改設計參數(shù),頗費周折,有的甚至突破了規(guī)范允許范疇,但從水廠運行幾年的情況看,結構設計還是成功的。本文主要談及濕陷性黃土地區(qū)水廠的地基處理設計,意在給遇到類似情況的設計者參考和借鑒。
本水廠設計規(guī)模近期為5萬噸/d,遠期為10萬噸/d,位于陜西省楊凌市,楊凌位于西安市西50公里,屬濕陷性黃土地區(qū)。廠區(qū)占地總面積47511.8m2,約80畝,其中常規(guī)處理用地38829.0m2,預留深度處理用地8682.8m2。廠內構、建筑物包含折板反應平流沉淀池、氣水反沖洗濾池、清水池、反沖洗泵房、機修倉庫、配電間、加藥間、送水泵房、排水排泥池、濃縮池、脫水車間、綜合樓、門房等,除門房重要性等級為丙類建筑外其余均為乙類。
1 場地地質條件
工程場地地貌單元為黃土塬,地形較平坦開闊,場地地層巖性分布穩(wěn)定。地面高程522.56~524.81m,高差為2.25m。地勘報告揭示,場地勘探深度內地層巖性主要為第四系松散堆積物,即主要由第四系上、中更新統(tǒng)風積黃土、殘積古土壤等組成。按地層成因、埋藏條件、巖土特征及土工試驗結果,將勘探深度范圍內的地層自上而下劃分為5個工程地質層,地層描述如下:①層黃土:可塑。天然孔隙比平均值為0.905,壓縮系數(shù)a1-2平均值為0.43MPa-1,屬中偏高壓縮性土,具濕陷性,濕陷系數(shù)為0.015~0.034,濕陷程度輕微中等。其承載力特征值fak=160kPa,厚度8.0~9.5m。②層古土壤:硬塑。天然孔隙比平均值為0.734,壓縮系數(shù)a1-2平均值為0.20MPa-1,屬中壓縮性土,具濕陷性,濕陷系數(shù)0.015~0.029,濕陷程度輕微。其承載力特征值fak=180kPa。厚度3.1~3.6m。③層黃土:可塑。天然孔隙比平均值為0.918,壓縮系數(shù)a1-2平均值為0.21MPa-1,屬中壓縮性土,具濕陷性,濕陷系數(shù)0.015~0.027,濕陷程度輕微。其承載力特征值fak=170kPa。厚度約6.9~8.0m。④層古土壤:硬塑。天然孔隙比平均值為0.817,壓縮系數(shù)a1-2平均值為0.18MPa-1,屬中偏低壓縮性土,不具濕陷性。其承載力特征值fak=190kPa。厚度約1.9~2.2m。⑤層黃土:硬塑。天然孔隙比平均值為0.810,壓縮系數(shù)a1-2平均值為0.17 MPa-1,屬中偏低壓縮性土,濕陷性。其承載力特征值fak=180kPa。厚度較厚未揭穿。
地勘報告評價,場地濕陷類型屬自重濕陷性黃土類型,地基濕陷等級為II級(中等)。場地地下潛水位埋深大于100m。無液化土層。
2 基礎和地基處理方案
本場地是濕陷性黃土,而水廠構筑物是盛水構筑物,近年來盛水構筑物的滲漏已經成為一種常態(tài)化的現(xiàn)象,這構成了一對不可調和的矛盾。如果本工程水池漏水并滲入地基,將會引發(fā)地基沉降,地基沉降又會引發(fā)水池結構開裂甚至破壞,結構設計要充分認識這種風險,所以構筑物結構本身的設計關鍵是“控水”,一方面在設計上搞清易漏點,采取措施減少漏水機會,減少漏水量,另一方面做好地基的處理,消除或部分消除濕陷性,做好隔水阻水措施,最大限度的減少構筑物漏水對地基的影響。
根據(jù)以上結構設計的總體指導思想和對《濕陷性黃土地區(qū)建筑規(guī)范》學習,認為預浸水法對現(xiàn)有場地圍墻、鄰近的周邊民宅會造成影響,且規(guī)范要求浸水坑邊長不小于黃土厚度,浸水時間在2~4個月,還要進行復勘和淺層土處理,該法漫長的時間、繁復的過程、對周邊建筑的影響,所以該法最先被排除,并初步確定了預應力鋼筋混凝土管樁、灰土樁擠密法、墊層法和強夯四種地基處理方案。強夯常常用于處理濕陷性黃土地基,但由于周邊民宅與場地僅一路之隔,且民宅為磚瓦房,砌體結構,強夯施工的震動可能會引起民房的開裂甚至倒塌,引發(fā)危險和糾紛,故排除了強夯法。在初步設計中,由于對濕陷性黃土的恐懼,我們選擇了較為熟悉的預應力混凝土管樁樁基礎。在初設評審中,受到與會專家的批評,專家指出不切合當?shù)貙嶋H,當?shù)厥袌錾峡赡軣o法采購到管樁,且根據(jù)《濕陷性黃土地區(qū)建筑規(guī)范》5.7.2.2條,在自重濕陷性黃土場地,樁端應支承在可靠的巖(或土)層中,本場地濕陷性黃土厚度超過100米以上,確定樁端持力層是比較困難的,而且樁長較長會造成費用較高,用預應力管樁和其它樁基礎是不太合適的,應該采用當?shù)爻S玫姆椒ㄟM行地基處理。
經過對規(guī)范的進一步學習和對當?shù)亟ㄖ袌龅某醪秸{研了解,以及本工程的結構和場地地質特點,最后確定了構筑物地基處理采用灰土擠密樁+灰土墊層,建筑物采用灰土墊層的處理方法。具體來說構筑物直徑426灰土(3:7)擠密樁,樁距1.4m,平面為梅花形布置,樁長15m,按照規(guī)范6.4.9的要求,在灰土擠密樁樁頂以上,構筑物底板以下再換填0.5m厚3:7灰土墊層,此墊層超出主體底板(不含北側排泥渠)邊緣以外1.5m,要求灰土擠密樁的壓實系數(shù)不小于0.97,灰土墊層的壓實系數(shù)不小于0.95。本場地的濕陷性黃土厚度上百米未揭穿,按照《規(guī)范》6.1.4.2條要求處理厚度要達到濕陷性土層深度2/3是有難度的。對于生產車間和辦公樓等建筑,由于室內只有小型水池和少量生活用水,采用換填2.5m厚的處理措施。
具體以折板反應平流沉淀為例,池長102.65m,寬19.8m,折板反應部分池深5.0m,平流沉淀池部分池深3.5m,長向設4道伸縮縫,縫內埋設橡膠止水帶,以下為該池的地基處理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