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超燕
摘要:伴隨新課改的實行,教育行業(yè)發(fā)生翻天覆地的變化。教師開始關注學生個體的發(fā)展、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以學定教并且注重老師的成長。本文將針對新課改環(huán)境下的小學語文老師角色轉換進行分析,從為什么要轉換和怎么轉換的角度進行全面的講解。
關鍵詞:新課改;小學語文;老師;轉換
中圖分類號:G623.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2-9129(2020)09-0179-01
前言:為了改善當下的教育環(huán)境以及為了學生全面的發(fā)展、繼承和發(fā)揚中華民族的優(yōu)秀品德和革命傳統(tǒng),新課改于2004年開始實行。它主要從關注學生發(fā)展、強調教師成長和重視以學定教的角度進行創(chuàng)新,充分發(fā)揮現(xiàn)代教學的積極性。
1?為什么要進行角色轉換
從制度上講,小學語文老師角色轉換是針對新課改三大基本理念中的“強調教師成長”,它是對教師個人教學要求的提高,讓當下的教師能夠更加貼切學生,為學生學習素質的全面發(fā)展提供助力而不是僅僅通過教學成績來衡量教學效果。從社會上講,當今社會是一個平等的社會,他在傳統(tǒng)道德基礎上(老師受人尊敬)更多的發(fā)揚人人平等(師生平等)的理念,因此,傳統(tǒng)的師生關系已經(jīng)不再適合當下的教育模式,老師教學角色急需轉換。
2?具體在新課改環(huán)境下小學語文教師如何進行角色轉換
下面將結合人教版小學二年級教材從五個方面具體談談對新課改環(huán)境下小學語文教師如何進行角色轉換的建議:
2.1從教學老手向教學新人轉變。我查閱了許多網(wǎng)上資料,學習了其他人對于新課改環(huán)境下的小學語文老師角色的轉換心得,但是對于這一點卻沒有人提及:新課改實行之后,習慣了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的很多老師對于新的教學方式很不適應,而這也意味著常年從事教育行業(yè)的老師在新課改之后又變成了懵懂的新人,而且很多時候對于新課改的適應遠不如年輕一代的老師[1]。這種心理差距導致很多老師不能接受。在新課改的三大基本理念中,對老師的要求明確說明“重點不在于鑒定教師的課堂教學結果,而是診斷教師課堂教學中學生提出的問題”,換句話說,是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發(fā)揮學生的主體地位。這就意味著更快的完成老師角色的轉變就更能適應新課改的要求。韓愈有言:“吾師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呼?”對于學習理應無長無少,所以對于年長的小學教師更應該虛心的向新人學習,加快從傳統(tǒng)教學老手向新課改下的教學新人的轉變。
2.2從知識的固有者向知識的創(chuàng)新者的轉變。教學是一個前進的過程,知識更是一個向上發(fā)展的過程。很多人認為小學語文教學,尤其是低段小學語文教學是一個簡單的職位,因為其教授知識十分簡單并且固定,并不需要花費多大的精力去備課、研究前沿知識。如果就傳統(tǒng)教學方式而言這種想法并沒有錯,但是在新課改條件下,這種評價就顯得落后[2]。對于新課改條件下小學語文老師的要求需要不斷地對知識進行創(chuàng)新。不是說小學低段教學知識簡單就可以不再學習,學無止境,教亦無止境。對于小學二年級語文教學,需要在教學方法上不斷創(chuàng)新,對于學生知識講授方法不斷突破從而才能更優(yōu)質地教授學生。拿二年級上冊的《坐井觀天》為例,有的老師選擇為學生教書課文之后告訴學生課文的道理,而有的老師選擇將這個課文編排成活動讓學生自己體悟,或許二者的教學方式對于最終的成績考核沒有影響,但是就學生長遠發(fā)展角度而言,后者明顯優(yōu)于前者,而這就是對教學方式的創(chuàng)新的結果。
2.3從“動物飼養(yǎng)員”到人生引路人的轉變?!皠游镲曫B(yǎng)員”有點夸張的含義,但是不可否認的是,在新課改之前“填鴨式教育”一直都是教育行業(yè)的代名詞,而新課改實行之后,老師亟需從“動物飼養(yǎng)員”開始轉變。從傳統(tǒng)知識的擁有者向新課改知識的引導者轉變,不再將“魚”給予學生,而是授予其捕魚的技巧。比如二年級下冊《玩具柜臺前的孩子》一文,課文目的是教會學生關愛他人、體貼讓人的優(yōu)秀品質。如果運用傳統(tǒng)教學單純的告訴學生你要這么做,教學效果并不會很明顯,學生只會認為這是一個教學內容,而不是自己應該去做的。而通過開展角色代入的方式,詢問學生:“同學們,如果你是小男孩(小女孩)你會如何回答售貨員阿姨(媽媽)的話呢?”學生將自己代入故事,通過自身的感受去回答這個問題,加上老師的引導,從而達到身在課堂但培養(yǎng)身心的效果。
2.4從批評者向贊美者的轉變。老師的批評固然能夠糾正學生的錯誤,但是很有可能會為學生留下心理陰影,所以適當?shù)馁澝朗种匾猍3]。筆者二年級時因為一次錯誤被老師批評現(xiàn)在還記憶猶深。記得當時語文課老師要求每人至少能夠背誦十首古詩,只有背下來的同學才能下課休息,下課鈴聲響了之后許久時間終于背下十首古詩的我飛奔出教室,然后就把一名女同學撞倒了,老師嚴厲批評了我,甚至導致那段時期有很長一段時間我都不敢在學校里跑步,生怕撞到人再被老師批評。提及這個故事不是抱怨老師當時的嚴格,而是想要說如果老師在學生(尤其是低年級像一、二年級的學生)犯錯時批評學生的同時,能夠贊揚學生的閃光點,我想學生在改正錯誤的同時不會產(chǎn)生任何心理負擔,而單純的批評尤其是對低年級的學生來說,只會起到教學的反效果。
2.5從敬畏者到朋友的轉變?!耙蝗諡閹煟K生為父”中華的傳統(tǒng)美德造就了學生對于老師的尊敬,但有時過分的尊敬可能導致學生對老師不能敞開心扉,甚至有甚者將這份敬畏演變成害怕。在與老師交流時顯得過于緊張甚至說不出話,所以老師對于學生的態(tài)度一定要溫和,從朋友的角度來開展教學內容,從而促進新課改條件下課堂的教學效果。
結語:以上則是對于新課改環(huán)境下的小學語文老師角色轉換的心得。
參考文獻:
[1]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總部中文科. 教育——財富蘊藏其中[M]. 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 1966.
[2]鐘啟泉, 崔允激, 張華.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解讀[M]. 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 2001.
[3]趙顯蓮. 論課程改革中教師角色的轉變[J]. 教育探索, 20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