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祥宇 李欣
摘 要:中西方的飲食習慣、人際交往、生活環(huán)境都存在很多差異,這也對中西方文化和語言產(chǎn)生重要影響。本文在研究過程中,筆者更重視不同語言對翻譯產(chǎn)生的影響,并對該現(xiàn)象產(chǎn)生的原因進行詳細的分析,幫助讀者了解不同語言之間的差異,并在一定程度上減少中西方譯者在翻譯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實現(xiàn)中西方之間有效的跨文化交際。
關鍵詞:中西方文化;差異;翻譯;影響;英漢對比
一、文化與翻譯
語言和文化之間具有直接的聯(lián)系,可以說文化背景是語言產(chǎn)生的基礎和條件,同時文化背景又通過語言表現(xiàn)出來。這是一種廣泛存在于中西方文化交流中現(xiàn)象,如果人們不了解中西方國家之間的文化因素,在跨文化交際中就會出語言使用不合理的地方,也就會直接影響人際交往中的交流效果。所以,對于現(xiàn)階段的翻譯工作來說,需要了解和學習不同語言在不同環(huán)境中的具體使用情景,在了解中西方文化背景,保持文章主旨不變的基礎上,促使讀者進一步了解不同國家之間的文化。所以,針對現(xiàn)階段的翻譯工作,處理好不同國家之間的文化因素對翻譯的影響,是譯者的重要工作內容之一。
二、文化因素對翻譯效果的影響
1.風俗習慣方面
語言之間存在明顯的差異,不同社會的風俗習慣也是一個重要影響因素,因為在一定程度上,語言是伴隨著不同的社會風俗習慣形成的。所以,針對不同的民族文化,中西方的經(jīng)濟發(fā)展現(xiàn)狀、政治環(huán)境、歷史背景以及地理環(huán)境都會對其產(chǎn)生直接的影響。所以,由于不同國家之間文化的不同,這也給翻譯提出巨大的挑戰(zhàn)。所以,要做好翻譯工作,一定要對不同語言在中西方文化環(huán)境中的使用情況,這樣翻譯才能真正做到還原原文的原汁原味,為讀者創(chuàng)造良好的閱讀體驗。例如,針對中西方飲食這一主題,西方人更傾向于將面包作為主食,但是中國人主要將米飯或者面食作為主食。所以,當涉及到“a piece of cake”的詞匯的時候,要遵從中國的飲食習慣,將其翻譯為“小菜一碟”,這樣能使讀者在閱讀過程中感受到中國特色,也就能為讀者創(chuàng)造更好地閱讀體驗。同時,將我國的“畫餅充饑”的時候,會翻譯成“drawing a cake to satisfy your hunger”,這樣能被西方讀者更好地理解。
同時,在東方人的風俗習慣中,更重視謙虛和婉轉的表達,也就是當別人對自己進行夸獎的時候,不會直接接受別人的夸獎,而是先進行自我的貶低。但是在西方人的文化中,表達都很直接,當別人對自己進行夸獎的時候,會習慣性地回復“thank you”。針對這一現(xiàn)象,中國人會感覺西方人過于直接,但是西方人會感覺中國人不太誠實。
2.宗教信仰方面
眾所周知,中西方的宗教存在明顯的差異,這直接導致中西方在“禁忌”以及“崇尚”方面存在明顯的差異。例如,我國很多人信奉佛教和道教,所以在表達自身的喜怒哀樂時,會說“啊,我的老天爺啊”,或者是在自己發(fā)誓或者表達其他真摯感情的時候,會要老天為自己作證。同時,“龍”在中國是吉祥如意的意向,古代的皇帝也會自稱“真龍?zhí)熳印?,或者中國人在對子女給予厚望的時候,會用“望子成龍”這個成語來表達。但是,在西方人看來,“dragon”是一種兇殘的怪獸,寓意并不好。
很多西方國家將基督教作為自己的信仰,有很多習語和“主”有直接的關系。所以,當西方人想要表達自己強烈的感情的時候,會說“Oh my god”。在分析和了解以上現(xiàn)象的基礎上,我們知道了中西方之間存在信仰差異,深入了解和學習不同國家的宗教信仰,能幫助譯者更好地完成翻譯任務,通過原汁原味的翻譯,幫助讀者獲得高質量的閱讀體驗,了解更多原著的內容。
3.價值觀念方面
中西方語言差異的產(chǎn)生,實際上受到中西方人價值觀念的影響。長期以來,由于中西方之間文化、倫理、宗教以及風俗之間存在差異,導致中西方之間價值觀念不同。中西方價值觀念是中西方文化交往中的橋梁和紐帶,但是由于中西方價值觀念差異太大,會給讀者和語言翻譯者造成很大的困難,所以譯者在進行翻譯的時候,一定要將中西方文化之間的價值差異考慮入內。
一般情況下,價值觀念就是一種將文化背景作為主要依托的認知觀念。由于價值觀念的產(chǎn)生過程和原因,所以價值觀念會反應鮮明的民族特性。尤其是中國人的價值觀念中,始終將集體利益作為首要的考慮因素,個人服從于家庭,家庭服從于群體,但是,在西方人的觀念中,始終將個人利益放在首位,始終以自己的利益為重。所以,西方人更加重視個人主義,但是個人主義這個詞放在中國,就會被理解為貶義詞。針對這種問題,譯者在進行翻譯的時候,要充分考慮不同民族的民族特性,幫助讀者減少文化觀念方面的誤會,在了解不同文化價值觀念的基礎上,接受準確的文化信息,不斷提高自身的文化鑒賞能力。
4.審美心理方面
大眾審美心理實際上一種綜合的文化意識,會受到生活習慣、宗教觀念、政治觀念以及社會習俗等因素的影響。西方文化世界中,同一個詞匯可能會蘊含很多不同的含義,這些含義在不同的文化環(huán)境甚至是相互矛盾的,這也是大眾審美心理差異的體現(xiàn)之一。語言沖突在廣告中也存在,廣告是傳播文化的重要方式之一。在不同的國家和民族,廣告也要和當?shù)氐拇蟊妼徝老噙m應。例如,我國的一個美妝品牌為“芳芳”,中國人會認為“芳芳”代表著一個妙齡少女,這是有利于品牌宣傳的。但是對于西方人來說,“FangFang”和“a long sharp tooth of a dog”很接近,所以當西方人看到這個品牌的時候,會產(chǎn)生恐懼的心理,這對于美妝銷售是有阻礙作用的。這可以看出,不同的審美心理對翻譯會產(chǎn)生影響。
三、結束語
總結來說,中西方文化始終存在明顯的文化差異,這給翻譯人員進行翻譯工作造成了不小的困難。所以,譯者想要做好翻譯工作,只有在了解中西方文化差異的基礎上,運用合適的、能夠準確體現(xiàn)不同價值觀以及文化背景的詞語,才能盡量減少文化差異給讀者帶來的不利影響,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讀者對于原著的陌生感,獲得良好的閱讀體驗,獲得有效的文化知識。
參考文獻
[1]喬慧.中西方文化語境與翻譯[J].農(nóng)業(yè)經(jīng)濟,2016(12):96- 97.
[2]林淵.淺談中西文化差異對英語翻譯的影響[J].唯實(現(xiàn)代管理),2017(12).
[3]酈琿.探討中外文化差異對翻譯的影響[J].新聞與寫作,2017(11).
作者簡介:
第一作者:孔祥宇、男、2000年4月2日、廣東惠州、本科生(在讀)、四川農(nóng)業(yè)大學人文學院英語系、語料庫及翻譯。
第二作者:李欣、女、2001年1月3日、貴州遵義,本科生(在讀)四川農(nóng)業(yè)大學人文學院英語系、跨文化及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