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羿翯
北京,一座歷史文化古都,更是一座神奇的城市。它藏龍臥虎,一個地名就有歷史淵源,一道菜就有典故來歷,一條小胡同里可能就藏著大家。
在北京什剎海附近,緊鄰恭王府的一條幽靜的小胡同里住著元奶奶一家。元奶奶與我奶奶既是兒時的玩伴又是中學(xué)的同學(xué),關(guān)系鐵磁,是實實在在的閨蜜。由于種種原因她們倆失掉聯(lián)系達(dá)幾十年之久,但是彼此始終不能忘懷,終于在20世紀(jì)90年代初,通過多方努力,老姐倆又見面了。
元奶奶80 歲高齡在什剎海冰場
小時候就經(jīng)常聽奶奶談起她和元奶奶的往事,聽得我入迷。元奶奶是旗人,1930年出生,今年剛好90歲。老人身體微微發(fā)福、精神矍鑠、思路清晰、聲音洪亮。10年前,也就是她80歲的時候,在冬天還去什剎?;?!和她聊天真是一種享受,聽她滔滔不絕地講過去的事情,也把我?guī)Щ氐骄眠h(yuǎn)的年代。
元奶奶住的地界,現(xiàn)在就是著名游覽區(qū),在過去也一樣熱鬧非凡。夏天她們會去北海劃船,冬天可以滑冰。北京不像天津等一些城市,北京不臨海,所以能在市內(nèi)找到一處寬闊的水域別提多奢侈了。元奶奶是幸運的,她從小就離北海和什剎海很近。過去一到夏天,什剎海沿岸都會搭上席棚,里面有賣各式各樣的美食,少不了老北京消夏的吃食扒糕、涼粉兒一類,還有雜耍和變戲法的。這是孩子們最盼望的時候,又能有好吃的,還能看表演。到了冬天也不寂寞,特別是春節(jié)以及元宵節(jié)前后,這時候元奶奶會和家人打著燈籠去地安門一帶逛夜景、看燈會。解放前鼓樓向南的這條街上走有軌電車,馬路上還能看到鐵軌,路兩旁鋪面林立,家家掛著大紅燈籠,紅火又喜慶。讓元奶奶印象最深的就是地安門的火神廟。在她小時候每到大型節(jié)日,去廟里進(jìn)香的人特別多。廟里還有一個判官模樣的泥人,它個頭比成年人高大,就在院子里。更有意思的是,能從泥人的眼睛、耳朵和肚臍眼里往外噴火,噴的可是真火,這些表演對孩子來說真是神奇又好玩。這景致現(xiàn)在是難得一見了,而火神廟一直在地安門。地安門火神廟,全稱“敕建火德真君廟”,始建于唐朝貞觀六年(公元 632年),至今已有1300多年的歷史,是我國皇家唯一御用的火神廟,也是北京眾多火神廟中規(guī)模最大、歷史最悠久的一座。
元奶奶在老舍茶館表演京劇
我曾問過元奶奶:“您身體這么棒,腦子清楚,聲音洪亮,和您一直以來的愛好有關(guān)吧?”她聽了朗聲大笑。元奶奶不但愛好運動,還是戲迷、票友呢。這得從她小時候家庭的啟蒙和熏陶說起。元奶奶所受的啟蒙教育,是私塾先生教的《三字經(jīng)》《百家姓》還有《千字文》。后來,元奶奶在她爺爺?shù)慕ㄗh下,去公立學(xué)校讀書。
京劇是大人們的愛好,小孩子們也從小耳濡目染,那個年代沒有錄音機(jī),但有留聲機(jī)。唱片里天天放京劇,元奶奶就跟著家長聽,聽著聽著自己就會唱了。雖然小孩子并不懂唱詞的意思,甚至都不完全清楚是哪幾個字,但是,調(diào)就算有了,沒事自己就哼唱。元奶奶還清楚地記得,她也就剛剛五六歲的時候,她爺爺帶著她出去串門,親戚朋友逗孩子,讓唱一段,元奶奶那時候還奶聲奶氣但已經(jīng)有板有眼,就大大方方給人家唱。用元奶奶自己的話說:“京劇是從小熏出來的。”
京劇是元奶奶打小的愛好,愛聽會唱就一直沒斷了。后來參加工作,單位有業(yè)余京劇團(tuán),元奶奶自然是團(tuán)里的主力。她們利用周末等工作之余的時間排練,還經(jīng)常在本單位及兄弟單位表演。時光荏苒,轉(zhuǎn)眼間元奶奶退休了,最初她每個周末都和票友們?nèi)コ獞?,年齡再大一些到外面以戲會友的頻次少一些,而且都是子女開車陪同元奶奶去唱戲。直到過了85歲,元奶奶就不出去唱戲了。
我曾有幸和我姑姑一起陪元奶奶參加了一次票友演唱會,親耳聆聽了奶奶渾厚有力度的聲音,一絲不茍有板有眼的唱腔,很難相信她已是80多歲的高齡了。
元奶奶與曾外孫唱京劇
后來有一次在她家,正巧遇到她的曾外孫放學(xué)回來,小家伙還帶著彩妝呢,黑亮的眼睛,煞有神采。原來他受元奶奶影響,小小年紀(jì)也對京劇產(chǎn)生了濃厚的興趣,這是剛參加完演出回來。近來,他不但堅持練功、吊嗓,又拜師學(xué)習(xí)胡琴。每天放學(xué)回來,先到老祖屋里問安(這是旗人的傳統(tǒng)規(guī)矩,今天實行的人不多了),然后回自己房間換好衣服,再過來,拉琴給老祖伴奏,祖孫倆唱上幾段,怡然自得。
今年,她的曾外孫放棄了北京十三中的學(xué)習(xí)機(jī)會,毅然選擇了到北京市戲曲學(xué)校讀書。這一學(xué)就要10年,我問為什么讓孩子這么辛苦地去學(xué)戲?元奶奶自豪地說:“愛好吧,他喜歡,從小就跟我聽?wèi)?,能唱又學(xué)琴,就讓他好好學(xué)下去吧?!痹棠毯途﹦∧强墒且惠呑拥慕磺榱?,現(xiàn)在曾外孫又把家族的愛好接下來,傳承著,一個家庭對一個人的影響真大。
元奶奶上私塾的時候不光要讀書還要習(xí)字,寫好字是要求也是榮耀。在先生的指導(dǎo)下,孩子們都要認(rèn)真研讀字帖,一筆一畫地練習(xí)。正是這種傳承讓元奶奶在京劇和書法上打下了深厚的童子功。加之后來不懈的努力,奶奶的字端方秀麗,大氣豪爽。直至年逾耄耋仍然筆不離手,難怪去年她參加書法比賽,拔得頭籌,獲了金獎呢!現(xiàn)在她的曾外孫也在向老祖學(xué)習(xí)書法,可謂家學(xué)淵源。
鮐背老人眼不花,底氣足,一點沒有老態(tài)龍鐘之感,還把家族傳統(tǒng)、京味文化都傳給后代。北京的文化在這樣一個四代同堂的大家庭很好地傳承著,我由衷佩服羨慕。元奶奶則是欣慰更幸福地享受著她的晚年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