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開艷
【摘 要】目的:探討兒科肺炎型哮喘的臨床特點和治療效果,研究臨床治療方案,為肺炎型哮喘的臨床診治提供理論實踐依據(jù)。 方法:選取2018年7月至2019年7月兒科所收治的肺炎型哮喘患兒130例作為研究對象。通過查閱相關資料和臨床資料對兒科肺炎型哮喘的臨床特點與治療效果進行分析。 結果:130例患兒經(jīng)過抗哮喘治療后病情均得到控制,治療時間為(8.53±4.32)d。隨后半年的造訪中,發(fā)現(xiàn)觀察組在哮喘復發(fā)與反復呼吸道感染改善方面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結論:正確地判斷肺炎型哮喘,及時的進行抗哮喘治,同時吸入藥物干預治療,效果較為明顯。
【關鍵詞】兒科;肺炎性哮喘;臨床治療;干預治療
【中圖分類號】R72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6851(2020)10--01
引言
根據(jù)流行病學的調查結果,隨著生態(tài)環(huán)境的破壞、空氣質量的降低,哮喘發(fā)病率呈逐年上升趨勢,已逐漸成為威脅人類身體健康的公共衛(wèi)生問題。哮喘可發(fā)生于各個年齡階段,由于兒童免疫機能不完善、個人衛(wèi)生習慣不良以及缺乏相應的自我保護意識,兒童是哮喘臨床中較為常見的一類群體。同時兒童哮喘與兒童急慢性肺炎有相似癥狀,這使得兒童哮喘診療難度進一步提高。因此,本研究共選取130例兒童哮喘患者為研究對象,采用文獻檢索法、回顧性分析法對兒童哮喘的診療進行分析并總結相應心得體會,以期為臨床工作提供參考。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文中所要進行研究的病例來自2018年7月至2019年7月在本院接受治療的130例患兒,且都符合醫(yī)學與影像學的診斷以及《中國支氣管哮喘防治指南》的篩選標準,符合以下特征:1)持續(xù)時間超過四周的反復咳嗽或持續(xù)加重咳嗽;2)夜間、清晨發(fā)作率高于其他時間段;3)運動后咳嗽癥狀加重;4)聽診可見水泡音、哮鳴音;5)排除病毒感染;6)應用糖皮質激素治療后癥狀緩解;其中男75例(57.69%),女55例(42.31%),男女比例約為1.30:1,年齡為5月至12歲,其中小于1歲的有11例(8.46%),1-3歲72例(55.38%),4-6歲44例(33.85%),7-12歲3例(2.31%)。均存在長期反復發(fā)作性咳嗽癥狀,就診時病程為1-3個月,且清晨和夜間癥狀發(fā)作明顯,無發(fā)熱和中毒癥狀。
1.2 治療方法 根據(jù)患兒病情輕重情況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兩組。部分患兒病情較重,來院進行診療前用靜脈抗生素進行治療已經(jīng)不見成效,肺部的病理癥狀和體征變化明顯,血象增高并出現(xiàn)感染癥狀,通過對患兒使用靜點抗生素(阿奇霉素或頭孢霉素)加氫化可的松琥珀酸鈉并保證其每日攝入4mg/kg,三天后一旦出現(xiàn)病情狀況的改善,逐漸減少用量并且改用口服性較強的松,逐漸減量直至停用,或者改為藥物泵對患兒進行吸治療,即讓患兒吸入以布地奈德混懸劑為主的藥物泵。病情較輕的患兒,不采用其他療法直接吸入藥物泵進行吸治療;病情得到一定的控制后,再利用丙酸倍氯米松氣霧劑進行吸入式治療,以此來進行哮喘緩期預防治療,每日攝入100-200ug,吸入治療的時間在3-6個月不等具體時間要根據(jù)病情來最終確定。在出院之后對痊愈的患兒進行為期六個月的門診或走訪。
1.3 統(tǒng)計學方法 結果處理要采用卡方檢驗,P<0.05的差異才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實驗研究過程中,有84例通過吸入丙酸倍氯米松氣霧劑實行了吸入治療方法,以此作為觀察組。其余46例患兒家屬由于擔心霧化吸入后對患者呼吸道造成過度刺激引起癥狀加重而拒絕霧化吸入治療,將次46例患兒作為對照組。對兩組患兒一般資料進行篩查和對比后發(fā)現(xiàn)兩組患兒對應資料對比無顯著差異(P>0.05)。通過調查每例患兒不同的門診過程與隨訪記錄發(fā)現(xiàn),觀察組的患兒肺炎型哮喘的復發(fā)率要遠遠的低于對照組,因為這兩組的差異較大因此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見表1。
3 討論
小兒肺炎型哮喘常規(guī)的典型哮喘的相關類型是存在明顯的差異的。大部分患兒都伴有較長的反復性或者間歇性咳嗽、氣促,且這種現(xiàn)象在清晨和晚間表現(xiàn)最為明顯,在運動后更會加重。聽診時肺部會有啰音,隨后減輕至消失。因此,在小兒肺炎型哮喘的臨床治療過程中,醫(yī)生對患兒利用糖皮質激素進行抗哮喘治療時,需要及時的進行才能夠有效保證患兒病情得到控制與緩解,這種方法起到的治療效果也較為明顯,許多仍然反復發(fā)作不愈的病例在治療前反復使用抗生素治療,因此更加證明其氣管病變并非急性變態(tài)反應炎癥,也不是一般由于單純的感染性肺炎而引發(fā)的普通支氣管肺炎,這說明這種氣道病變并不是簡單的由病原體感染而引起的,其真正的原因是由于慢性變態(tài)反應性炎癥造成的。
支氣管哮喘的病例正在逐年上升,同時肺炎型哮喘的患兒也在不斷增加?;颊呔橛邪l(fā)作性咳嗽、氣促、有痰、肺部聽診也以中小濕啰音為主,持續(xù)時間較長,不同于典型的支氣管哮喘,極其容易造成醫(yī)生誤診誤判以及誤診,極易誤診為肺炎,長期使用抗菌藥物治療無明顯效果。所以在今后的臨床治療過程當中兒科醫(yī)生需要注意哮喘的病因以及具體的臨床表現(xiàn),根據(jù)患兒的表現(xiàn)判斷哮喘類型,必要時進行診斷性治療,讓肺炎型患兒得到及時而又精準的治療。
參考文獻
王超.分析兒科肺炎型哮喘的臨床特點及治療效果[J].中國保健營養(yǎng),2020,30(9):119.
顧捷順.分析兒科肺炎型哮喘的臨床特點及治療效果[J].世界最新醫(yī)學信息文摘(連續(xù)型電子期刊),2019,19(40):63-64.
陳永蘭.兒科肺炎型哮喘臨床分析[J].中國保健營養(yǎng),2018,28(15):46-47.
楊瑞娥.兒科肺炎型哮喘臨床分析治療[J].醫(yī)學信息,2015,(3):207-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