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敏 雷敏娟 朱旺沖 唐利忠 謝宜芝
摘 要 為了保證大豆種植的產量,應深入研究大豆的種植技術,并不斷提高種植技術,但大豆在種植過程中會受到病蟲害的影響,所以應該對病蟲害的防治方法進行研究,同時也要掌握大豆種植的先進技術。
關鍵詞 大豆;種植技術;病蟲害;防治技術
中圖分類號:S565.1 文獻標志碼: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0.24.012
大豆是我國重要的一種經濟作物,需求量極大,在農業(yè)發(fā)展中占據一席之地。大豆的產量和我國農業(yè)的發(fā)展呈正相關,大豆在生活中的應用廣泛,可以被制成各種形式的豆制品,受到大多數老百姓的喜愛,可以促進我國農業(yè)的發(fā)展[1]。大豆有極強的適應性,對生長環(huán)境沒有特殊的要求,經濟價值高,如果提高大豆的質量和產量就可以增加農民的收入,減輕農民的經濟負擔[2]。基于此,對大豆的種植技術和病蟲害防治進行研究,具體情況如下。
1 大豆種植技術
1.1 種子
大豆種子的選擇有嚴格的標準,要選擇高品質的大豆為種子,選擇種子可以是機械選種也可以是人工選種,選擇種子要考慮土壤、氣候等因素,要結合大豆的種植環(huán)境選擇種子,如果種子是優(yōu)良種子,大豆在生長的過程中就可以吸收到所需的所有營養(yǎng),同時還可以提高大豆的抗災能力[3]。
1.2 土地
選擇正確的種植土地對大豆的種植至關重要,肥沃的土地可以提供給大豆生長所需的營養(yǎng)成分,大豆是通過根部來汲取營養(yǎng)的,最適合大豆生長的土地為沙土地。此外還要對土地進行翻耕、除雜草、施肥、澆水等,讓地面深處的土壤在空氣中曝曬,殺滅土壤中的細菌和害蟲,提高土地中土壤的含水量和含氧量,提高大豆的抵抗能力,同時清除雜草可以減少土壤中的營養(yǎng)成分被雜草吸收,定時澆水可以加快大豆的發(fā)芽,保證發(fā)芽率,從而最后保證大豆的質量和產量[4]。
1.3 種植
種植人員要按照國家標準進行種植,要結合土壤、氣候等實際情況進行大范圍內的密植,隨時了解每一株大豆的生長情況,按照科學的方式種植可以提高大豆的質量和產量。現(xiàn)在農業(yè)中大豆的種植方式主要分為壟斷分層和窄行密植,壟斷分層種植的種植密度由機器控制,主要是對大豆進行施肥和澆水,選擇產量較高的大豆品種,該品種抗病蟲害能力強;窄行密植的產量很高,給農民帶來很好的經濟效益,主要是種植生長周期較短、比較矮的大豆品種,但是種植密度也應該適量,不宜過密[5]。在大豆的生長過程中種植人員應定時清除大豆周圍的雜草,避免雜草汲取土壤中的營養(yǎng),破壞大豆的生活環(huán)境。
1.4 施肥
在大豆種植過程中,施肥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如果在大豆的生長過程中給予肥料,可以保證大豆的質量和產量。根據大豆的不同品種,種植人員也可以選擇不同的肥料進行施肥,保證大豆在生長過程中所需的營養(yǎng),需要注意給大豆施肥時要保證施肥的土壤深度。近年來隨著人們對農產品安全性的重視,化肥在農產品生長中的應用率逐漸下降,要保證大豆的綠色生長,如果大量使用化肥也會影響大豆的產量和質量,同時也會對土壤造成破壞,使土壤出現(xiàn)酸化和干裂,降低土壤的質量。
2 大豆常見病蟲害及防治
2.1 大豆種植中的病蟲害
2.1.1 霜霉病
霜霉病在大豆幼苗時期的發(fā)病率最高,發(fā)病盛期在6月中旬,主要影響大豆的葉子和果實,最后影響整株大豆,該病害喜潮濕的環(huán)境,多發(fā)生于大雨后的大豆幼苗[6]。
2.1.2 蚜蟲
蚜蟲又稱為蜜蟲,發(fā)病率較高,為害大,多發(fā)生于干旱或高溫的環(huán)境下,主要是破壞大豆的葉子,最后影響大豆的生長,當大豆受到蚜蟲傷害會使大豆生長較矮、葉子卷曲、殘缺,影響大豆的品質,這種病蟲害的傳播速度非???,在短時間內可以使大面積的大豆受到嚴重的破壞。
2.1.3 大豆根蛆
大豆根蛆多發(fā)生于野生的大豆,主要為害大豆的根部,使根部腐爛,破壞大豆的營養(yǎng)傳輸系統(tǒng),從而使整株大豆死亡,多于冬季潛藏在根部,開春病程病蟲害,每年出現(xiàn)一次。
2.1.4 黃葉病
黃葉病的發(fā)病率高,主要發(fā)生于潮濕和炎熱的環(huán)境中,主要表現(xiàn)為葉子顏色變成黃白色、最后變成褐色,同時葉子上還會出現(xiàn)壞死斑點。發(fā)生黃葉病的主要原因是大豆的抵抗能力差。
2.1.5 食心蟲
食心蟲的為害十分嚴重,主要是破壞大豆種子,使大豆的生長出現(xiàn)畸形,嚴重者加速大豆的死亡。
2.1.6 豆天蛾
豆天蛾的發(fā)生也較常見,這種病蟲主要是破壞大豆的葉子,使大豆無法進行光合作用,最后死亡。
2.2 大豆病蟲害的防治
2.2.1 農業(yè)防治
農業(yè)防治是指在大豆的生長期間對其進行全方面的治理,達到農業(yè)防治病蟲害的目的[7]。農業(yè)防治包括對土地的選擇、對種子的選擇、對氣候的選擇等,之后確定出種植的范圍,種植后要對大豆進行定期管理,對周圍雜草進行清除,對大豆給予施肥、澆水,保證大豆在生長期間有充足的營養(yǎng)和水分,同時種植人員應該保證大豆的生長環(huán)境干凈整潔、無雜草,確保大豆健康生長。
2.2.2 化學防治
大豆種植前,可以對大豆進行藥劑包衣處理,當大豆出現(xiàn)病蟲害的侵害時種植人員可以采取化學防治的方法對病蟲害進行消滅,根據病蟲害的不同類型給予不同的防治措施[8]。1)霜霉病的防治措施。加強種子對霜霉病的抵抗能力;使用40%乙磷鋁可濕性粉劑或25%甲霜靈可濕性粉劑進行治療;如果霜霉病已經為害大面積的大豆,可以噴灑甲霜靈800倍液,從根部徹底消滅霜霉病。2)蚜蟲的防治措施。采用40%氧化樂果乳油1 000倍液或40%樂果800倍來消滅蟲害,并且在667 m2的種植區(qū)域噴灑10%溴氟菊酯乳,25~50 mL,從而徹底消滅蚜蟲。3)大豆根蛆的防治措施。用樂果乳油350 g兌水2.0~2.5 kg,充分稀釋攪拌后,噴灑到50 kg的大豆種子上,晾干后再進行播種;如果大豆根蛆是大范圍發(fā)生,可噴灑80%敵敵畏乳油1 000倍液。4)黃葉病的防治措施。黃葉病的防治應以預防為主,在大豆的生長期間給予有機肥料,保證土壤的酸堿平衡,使土壤富含大豆生長所需的營養(yǎng)物質和水分,另外還可以給予半日青;如果大豆已經發(fā)生黃葉病,可以噴灑18%米鮮等殺菌劑。5)食心蟲的防治措施。在大豆的花期以及結莢期就要給予化學試劑防治,盡可能殺滅成蟲,減少幼蟲的繁衍,將50%殺螟硫磷乳油和水按照1∶1 000的比例調配,然后進行噴灑,同時還可以采取生物防治,如赤眼蜂。6)豆天蛾的防治措施??梢杂?.5%敵百蟲粉劑和水配制進行噴灑,也可采用青蟲菌殺滅豆天蛾,具體將青蟲菌和水按照1∶500的比例配制,然后噴灑。
3 結語
大豆作為常見的農產品,其種植和人們的生活息息相關,為了更好地提高大豆的經濟效益,就應該提高大豆的產量和質量。提高大豆的種植技術、提高防治病蟲害的技術就可以提高大豆的產量和質量,提高種植技術可以從種子、土地、施肥、播種等方面進行,為大豆的生長提高良好的環(huán)境;提高防治病蟲害的技術可以通過破壞病蟲害的生長環(huán)境或阻止病蟲害的生存來實現(xiàn),在防治病蟲害時一定要根據病蟲害的具體類型給予不同的防治措施,并做好相應的防治管理。種植人員應該不斷提高大豆種植技術,對種植技術進行探索和研究,提高大豆的產量和質量,增加大豆的經濟效益,積極推動我國農業(yè)的發(fā)展。
參考文獻:
[1] 祝玉龍.北方大豆種植技術及病蟲害防治探究[J].農民致富之友,2019(1):35.
[2] 李陶.探究東北大豆的病蟲害防治技術[J].農業(yè)與技術,2017,37(8):144.
[3] 劉艷.大豆種植技術和病蟲害防治技術研究[J].農業(yè)與技術,2017,37(10):117.
[4] 韓春杰.探究大豆種植及病蟲害防治技術[J].農業(yè)與技術,2019(22):105-106.
[5] 張國旗.淺析大豆種植技術和病蟲害防治技術[J].農家參謀,2019(20):75.
[6] 袁筠.大豆種植技術和病蟲害防治的思考[J].江西農業(yè),2019(14):21.
[7] 吳俐.大豆種植技術和病蟲害防治研究[J].農業(yè)與技術,2017(8):162.
[8] 韓艷平.淺談大豆種植技術與病蟲害防治技術[J].農業(yè)與技術,2018(12):136.
(責任編輯:趙中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