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思圓
幾年前,我有一次乘坐大巴車。在乘客坐滿,司機準備發(fā)動車輛前,檢票員著急地跑到車上問:“誰上錯了車,有一張票是到東站的。”當時車上大概僵持了有10分鐘,也沒人承認自己上錯了車,就在大家都在焦急的等待時,一個帶著耳塞,看起來文文靜靜的小伙子,突然站起來,走到門口小聲說:“沒人下來,那我就去那邊吧?!?/p>
等到這小伙子下車后,車子就開動了,那時我在想,明明是他自己買錯了票,上錯了車,耽誤大家這么久的時間,還故意裝好人??芍钡杰囬_了大概5分鐘后,有一個老大爺突然問旁邊的人這車是不是開到東站的?這時,我才突然意識到,原來錯怪那個小伙子了。
前段時間,我家客廳里的電視柜門出現(xiàn)了脫落,于是我聯(lián)系買家具的銷售經(jīng)理,讓他們安排人來維修。當時維修師傅很快就跟我聯(lián)系,說好第二天上門幫我處理,可第二天我卻接到師傅的電話說:“臨時有事,等幾天就來?!苯Y(jié)果我等了一周,維修師傅還是沒來。于是我打電話過去問,師傅說:“最近家里有點事,還要隔段時間再來?!边@期間又等了大概兩周左右,還是不見維修師傅來,于是我就直接給銷售經(jīng)理打了電話。
結(jié)果銷售經(jīng)理態(tài)度很好,說是立馬幫我落實,結(jié)果隔了一會兒,我得到的回復是,維修師傅的母親生了重病,這段時間他都在醫(yī)院照料。后來維修師傅忙完后,立馬到我家修好了柜門。當時我心里十分難受,因為如果早知道這個情況,我就不會催他了。
有一次,我曾在半夜收到一位很久不見甚至徹底斷了聯(lián)系的同學發(fā)來的信息,她只給我發(fā)了兩個字:“在嗎?”因為我晚上睡得比較早,手機微信都是靜音狀態(tài),第二天一大早起床看到后,第一個反應就覺得不對勁。
當時我在琢磨,要不要回復她。如果回復在,我也不知道她究竟想要跟我說什么。如果不回復,感覺同學一場也不太好。后來隔了很久以后,我還是給她回復了一句:有什么事嗎?隨后她立馬回復道:也沒什么事,就是昨天去逛了好幾家書店,發(fā)現(xiàn)都有你的書賣,于是突然想給你發(fā)一條信息。
我們寒暄了幾句,談了談彼此的近況后,也就結(jié)束了這一場看似很尷尬其實很溫暖的對話。
有一句話說:“未知全貌,不予置評。”當我們沒有完全了解事實真相時,千萬不要隨意去評價一個人的對與錯。
(阿華摘自溫暖的女子微信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