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嬋嬋 胡健波 來建波 虞悅 黃滿麗 李漱廣 許毅 胡少華
《精神疾病診斷與統(tǒng)計手冊》第5版(DSM-5)對人格障礙的定義為明顯偏離個體文化背景預期的內(nèi)心體驗和行為的持久摸式,這種持久的心理行為模式是缺乏彈性和廣泛的,涉及個人和社交場合的諸多方面,會引起有臨床意義的痛苦或?qū)е律缃弧⒙殬I(yè)或其他重要功能方面的損害。這種心理行為模式在長時間內(nèi)是穩(wěn)定不變的,發(fā)生可以追溯到青少年時期或成年早期。這種持久的心理行為模式不能用其他精神障礙的表現(xiàn)或結(jié)果來更好地解釋,也不能歸因于某種物質(zhì)(如濫用的毒品、藥物)的生理效應或其他軀體疾?。ㄈ珙^部外傷)[1]。這與國際疾病分類第11次修訂本(ICD-11)的診斷分類相似[2]。相關(guān)文獻報道北美、西歐人群人格障礙患病率為4%~15%,一項針對五大洲的國際人格障礙的流行病學報道提出其流行率為6.1%[3]。近年來,傳統(tǒng)人格障礙分類診斷模型的不足之處逐漸顯現(xiàn)出來,Widiger等[4]指出2000年頒布的DSM-4-TR中人格障礙診斷標準存在以下一些不足,如標準多元、合并癥情況廣泛存在、精神病理學關(guān)于人格差異方面覆蓋不足、診斷時間標準不穩(wěn)定、評估分類的一致性效度和區(qū)分效度較低、分類中存在大量的異質(zhì)性等。Bastiaens等[1]也指出DSM-4-TR缺少對人格障礙一般嚴重程度的評估。有專家開始建議用維度模型去描述人格障礙[5]。在臨床上通??梢钥吹剑瑵M足特定人格障礙標準的典型患者也經(jīng)常滿足其他人格障礙的標準;此外,有些患者明明在人格特質(zhì)方面具有功能不良的特點,但是難以明確靠向某一種診斷類型[5]。Widiger等[4]提出了正常和異常人格結(jié)構(gòu)的綜合維度模型,在一個連續(xù)譜上去看待人格特質(zhì)。DSM-5的第2部分納入了人格診斷的維度模型,這是DSM診斷系列首次納入了維度模型[2]。DSM-5人格量表(PID-5)使用25個因子來描述人格特性,并構(gòu)建了五維度模型,試圖補充以往人格障礙診斷模型的不足之處[5-6]。在中國,也面臨同樣的問題。部分人格障礙患者的癥狀并不只是符合單一的人格障礙診斷標準,或者明確有適應不良但不符合某一特定的診斷標準。而PID-5對臨床工作有所助益,然而迄今為止尚無通用的中文版本。本研究在英文版本的基礎(chǔ)上對PID-5簡版(PID-5-BF)進行了翻譯,同時選用人格障礙診斷問卷(PDQ-4+)作為效標,對PID-5-BF(中文版)的信效度及其在中國人群中的初步運用效果進行探討。
1.1 對象 選取2016年10月至2018年6月在浙江大學醫(yī)學院附屬第一醫(yī)院精神衛(wèi)生科住院的精神障礙患者(符合DSM-4的精神障礙診斷標準)以及同期在浙江大學醫(yī)學院附屬第一醫(yī)院精神衛(wèi)生科學習的浙江大學實習生和浙江麗水學院學生193例為研究對象,其中精神障礙患者47例,浙江大學實習生59例,浙江麗水學院學生 87例;男 51例,女 142例;年齡(20±12)歲;文化程度均在初中及以上。本研究經(jīng)醫(yī)院倫理委員會審查通過,所有受試者知情同意。
1.2 量表評估 對所有受試者進行PID-5-BF(中文版)、PDQ-4+測驗,完成填寫后由評估師回收問卷并統(tǒng)計問卷得分,保存測驗結(jié)果。(1)PID-5-BF(中文版):該量表來源于DSM-5,由研究人員翻譯后回譯,最終得到中文版。內(nèi)容包括負性影響、分離特性、敵意、意志減退、精神質(zhì)等5個維度,每個維度由5個題目組成,共25個題目。受試對象為≥18歲人群,由受試者自行完成。若受試者因功能受損而無法完成量表自評,則由1位有文化的照顧者來完成。完成測驗后,評估師詢問受試者這些題目是否很好地闡述了其感受[2]。(2)PDQ-4+:由美國Hyler博士根據(jù)DSM-Ⅲ編制的、用于人格障礙篩查的自陳式問卷,經(jīng)過多次修訂,目前版本為PDQ-4+;1996年楊堅博士將其譯成中文并就中國文化背景進行修訂,形成了PDQ-4+中文版,目前廣泛用于科研和輔助診斷[5]。評估內(nèi)容包括偏執(zhí)型人格障礙、分裂樣人格障礙、分裂型人格障礙、反社會人格障礙、邊緣型人格障礙、表演型人格障礙、自戀型人格障礙、回避型人格障礙、依賴型人格障礙、強迫型人格障礙、被動攻擊型人格障礙、抑郁型人格障礙等12個因子。
1.3 統(tǒng)計學處理 采用SPSS 18.0統(tǒng)計軟件。對所有受試者PID-5-BF(中文版)25個題目評分與5個維度評分的相關(guān)性分析,采用Pearson相關(guān)和Spearman秩相關(guān);內(nèi)部一致性信度采用Cronbach’s α系數(shù)評價,>0.7表示一致性較好;結(jié)構(gòu)效度采用Kaiser-Meyer-Olkin檢驗和Bartlett’s球狀檢驗后再行主成分因子分析,同時采用探索性因素分析作結(jié)構(gòu)驗證;PID-5-BF(中文版)與PDQ-4的校標效度評價采用Pearson相關(guān)和Spearman秩相關(guān)分析。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PID-5-BF(中文版)25個題目與5個維度評分的相關(guān)性分析 經(jīng)Pearson或Spearman相關(guān)分析,發(fā)現(xiàn)除第10題與分離特性未見相關(guān)外,PID-5-BF(中文版)其他25個題目與5個維度之間基本呈正相關(guān)(均P<0.05)。2.2 PID-5-BF(中文版)信度分析 PID-5-BF(中文版)25個題目的Cronbach’s α系數(shù)為0.933,提示25個題目之間的內(nèi)在一致性較好。
2.3 PID-5-BF(中文版)結(jié)構(gòu)效度分析 經(jīng)Kaiser-Meyer-Olkin檢驗,PID-5-BF(中文版)的KMO值為0.914;經(jīng) Bartlett’s球狀檢驗,近似 χ2=2 450.39,P<0.05(自由度=300),提示該量表25個題目可以進行主成分因子分析。按照特征值≥1的標準進行篩查,獲得主成分因子4個,其解釋累積方差為57.86%。針對25個題目的主成分因子分析中,22個題目的公因子方差值>0.50,僅第 6、23、24 題<0.50,提示在 PID-5-BF(中文版)中這3個題目可能不適用,刪除會更好。探索性因素分析發(fā)現(xiàn),25個題目可以聚合成4個維度,但與原量表不一致。最后計算得出:負性影響維度對應第8、9、10、11、15 題,分離特性維度對應第 4、13、14、16、18 題,敵意維度對應第 17、19、20、22、25 題,意志減退維度對應第1、2、3、5、6 題,精神質(zhì)維度對應第 7、12、21、23、24 題。
2.4 PID-5-BF(中文版)5個維度的內(nèi)部一致性 負性影響、分離特性、敵意、意志減退、精神質(zhì)5個維度各自包含的5個題目之間Cronbach’s α系數(shù)分別為0.764、0.823、0.777、0.789、0.788,提示各維度的內(nèi)部一致性均較好。刪除任何1個題目后,負性影響、分離特性、精神質(zhì)維度的Cronbach’s α系數(shù)均低于未刪除時的Cronbach’s α系數(shù),一致性變差;而敵意、意志減退維度的Cronbach’s α 系數(shù)均高于未刪除時的 Cronbach’s α 系數(shù),一致性更好,見表1。
表1 PID-5-BF(中文版)5個維度的內(nèi)部一致性分析
2.5 PID-5-BF(中文版)與PDQ-4+的校標效度 經(jīng)Pearson相關(guān)分析,PID-5-BF(中文版)負性影響維度與PDQ-4+的9個因子呈正相關(guān)(均P<0.05),分離特性維度與PDQ-4+的7個因子呈正相關(guān),意志減退維度與PDQ-4+的8個因子呈正相關(guān)(均P<0.05),精神質(zhì)維度與PDQ-4+的5個因子呈正相關(guān)(均P<0.05);而敵意維度與PDQ-4的12個因子均未見相關(guān)(均P>0.05),見表2。經(jīng)Spearman秩相關(guān)分析,PID-5-BF(中文版)負性影響維度與PDQ-4+的5個因子呈正相關(guān)(均P<0.05),分離特性維度與PDQ-4+的7個因子呈正相關(guān)(均P<0.05),意志減退維度與PDQ-4的4個因子呈正相關(guān)(均P<0.05),精神質(zhì)維度與PDQ-4的5個因子呈正相關(guān)(均P<0.05);而敵意維度與PDQ-4的12個因子均未見相關(guān)(均P>0.05),見表3。
表2 PID-5-BF(中文版)5個維度與PDQ-4+12個因子的Pearson相關(guān)分析(r值)
表3 PID-5-BF(中文版)5個維度與PDQ-4+12個因子的Spearman秩相關(guān)分析(rs值)
本研究發(fā)現(xiàn),PID-5-BF(中文版)25個題目的Cronbach’s α系數(shù)為0.933,提示該量表內(nèi)部一致性較好;同時對 PID-5-BF(中文版)5個維度的 Cronbach’s α 系數(shù)進行分析,結(jié)果均>0.7,提示各維度內(nèi)部一致性較好。進一步以PDQ-4+為校標作Pearson和Spearman秩相關(guān),發(fā)現(xiàn)PID-5-BF(中文版)5個維度與PDQ-4+的12個因子存在正相關(guān)。事實上,人格障礙的維度模型并非首次被提出。從經(jīng)驗角度尋找證據(jù),在許多人格障礙的評估問卷中已經(jīng)被運用。十八維度人格測定量表(DAPP-BQ)、大五人格測試(NEO PI-R)、適應性和非適應性人格問卷(SNAP)等測驗都從維度視角對人格障礙進行了描述。然而這些人格問卷最終似乎會歸于同一種層級結(jié)構(gòu)之中。SNAP和DAPP-BQ采用了三維度模型,這兩個量表的整合方式是相似的,基于臨床和經(jīng)驗內(nèi)容進行系統(tǒng)、全面的內(nèi)容分析,得出一些人格因子,然后再采用相關(guān)性分析,得出一系列可控的基礎(chǔ)維度[4]。相關(guān)研究認為SNAP和DAPP-BQ的DSM-5的人格障礙工作小組以過去維度模型人格評估工作為基礎(chǔ),羅列出37個人格特質(zhì),在此基礎(chǔ)上最終得到了27個人格特質(zhì)的詞語,并歸納出5個維度[1]。PID-5最終為220個題目,25個因素,5個維度;通過量化的標準來評判個體的人格功能不良情況。由于220個題目太多,在完整版的基礎(chǔ)上又開發(fā)出簡版,共25個題目,最終得到5個維度的分數(shù)[6,10]。目前主要都是針對PID-5完整版的研究。Livesley等[11]對PID-5(意大利文版)在意大利進行了信效度研究,在社區(qū)中對710名志愿者進行評估,其25 個因子的 Cronbach’s α 系數(shù)均>0.70,5 個維度的Cronbach’s α系數(shù)均>0.90;此外,平行效度和驗證性因素分析也支持PID-5的五維度模型。Fossati等[12]在荷蘭人群中對PID-5(荷蘭語版)也進行了信效度分析,以DAPP-BQ為校標,驗證了PID-5的信效度及五維度模型。PID-5-BF(英文版)經(jīng)過許多專家的驗證和研究,被認為是有效補充既往診斷標準不足的人格維度模型。該模型補充了以往對部分存在功能問題但是無法下診斷患者的解釋,也能夠解釋有些患者同時滿足多種人格障礙診斷標準的原因。但是完整版有220個題目,在臨床應用中存在一定的困難。本研究采用了PID-5-BF,同時對其進行了中文版本的翻譯,25個題目與5個維度之間的Cronbach’s α系數(shù)為0.933,提示量表的內(nèi)在一致性良好。但是在主成分分析中,第6、23、24題的Cronbach’s α 系數(shù)<0.500,提示在 PID-5-BF(中文版)中,這3個題目可能并不適用,刪除可能更好。筆者考慮與翻譯、文化差異等有關(guān)。此外,探索性因素分析結(jié)果顯示與原版測驗的分析結(jié)果存在差異,考慮與本研究樣本數(shù)量偏少有關(guān)。
綜上所述,PID-5-BF(中文版)具有良好的信效度,可作為中國人群人格障礙評估的有效工具,幫助了解人格特質(zhì),加深對人格障礙和(或)人格特質(zhì)的理解。該量表不僅可以用于人格障礙患者,也可用于精神障礙患者及有人格不適癥狀的正常人。但本研究也存在一些局限性,如樣本量較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