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民解放軍聯(lián)勤保障部隊第九八八醫(yī)院(450007)王俊杰 陳霞 王芳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6年12月~2018年12月我院84例高危NRDS患兒,依據(jù)建檔時間不同分兩組。研究組42例,男23例,女19例,胎齡28~36周,平均(31.82±1.87)周;對照組42例,男22例,女20例,胎齡28~35周,平均(31.48±1.72)周。兩組基線資料均衡可比(P>0.05)。家屬知情本研究,簽署同意書。
1.2 方法 對照組予以常規(guī)新生兒護理干預,包括清理呼吸道、保暖、吸氧、正壓通氣、遵醫(yī)囑用藥等。研究組在對照組基礎上予以前饋控制集合人性化護理干預,①建立前饋控制小組,組員由新生兒科護士長、??漆t(yī)生、護理人員組成,對組員進行業(yè)務水平、風險管理等培訓,錄用合格者。②NRDS風險確認,整理既往NRDS資料,分析NRDS發(fā)生的危險因素,確定早產、宮內窘迫、胎位異常等均為NRDS發(fā)生的危險因素,為后續(xù)新生兒護理實施奠定基礎。③新生兒人性化護理,a.保溫,保持手術室溫度25℃~28℃,濕度60%,對新生兒所需用品預加熱處理,娩出胎兒后置于輻射臺,保持新生兒體溫36.5℃~37.0℃,減輕新陳代謝,降低耗氧量。b.誘導自主呼吸及心率,密切監(jiān)測血氧飽和度(85%~95%),多撫觸新生兒;遵醫(yī)囑使用治療藥物,給藥前吸凈患兒氣道內分泌物,藥液加溫至37℃,用藥后6h內勿叩背吸痰;予以呼吸機正壓通氣,保持患兒舒適平臥位;將患兒情況酌情告知家屬,講解持續(xù)正壓通氣搶救的必要性。c.對于病情穩(wěn)定的患兒,可與母親回母嬰同室病房,密切監(jiān)測新生兒生命體征,盡早與母親接觸,指導父母撫摸新生兒,協(xié)助進行肌肉訓練,利于新生兒恢復;對治療后仍有進行性呼吸困難、吸氣三凹征的患兒,耐心與家屬講明,轉入NICU對癥治療。④家屬人性化相關措施,根據(jù)家屬心情表現(xiàn)予以適當關心,對目前患兒狀態(tài)良好的家屬予以鼓勵,增強家屬治愈信心;對于仍在NICU的患兒家屬予以適度疏導與安慰。
1.3 觀察指標 ①采用新生兒行為神經測定(NBNA)評分評估行為神經能力,共40分,分值越高,新生兒行為神經能力越好。②使用紐卡斯爾護理滿意度量表(NSNS)評估兩組家屬護理滿意度,總分100分,得分越高,滿意度越高。
1.4 統(tǒng)計學分析 用SPSS22.0分析數(shù)據(jù),計量資料:()表示,t檢驗;計數(shù)資料:n(%)表示,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行為神經能力 干預14d研究組NBNA評分高于對照組(P<0.05)。見附表。
2.2 家屬護理滿意度 研究組NSNS評分為(90.04±2.36)分,高于對照組(73.14±3.65)分(t=25.198,P<0.001)。
附表 兩組NBNA評分比較(,分)
附表 兩組NBNA評分比較(,分)
組別 例數(shù) 干預2d 干預4d 干預14d研究組 42 30.01±1.1831.74±1.3236.12±1.52對照組 42 30.04±1.2031.20±1.4333.85±2.30 t 0.116 1.798 5.336 P 0.908 0.076 <0.001
前饋控制在護理方面屬于新興概念,對護理活動具有預見性,可減少護理偏差發(fā)生,而人性化護理以患者為中心,對于新生兒科而言,是以新生兒、家屬為中心,護理過程體現(xiàn)人性化護理特點[1]。孟凡艷[2]研究顯示,前饋控制集合人性化護理應用于新生兒窒息,能改善新生兒窒息程度,提高窒息患兒神經功能,改善護理質量。而本研究將前饋控制、人性化護理相結合,結果表明,干預14d研究組NBNA評分、NSNS評分高于對照組(P<0.05),提示,前饋控制集合人性化護理不僅可改善患兒行為神經能力,還可提高家屬對護理工作的認可。前饋控制集合人性化護理實施中首先建立前饋控制小組,保證護理實施的專業(yè)性,通過確認NRDS發(fā)生風險,可避免后續(xù)不良情況發(fā)生,并對患兒予以全程人性化護理,促進患兒恢復,并注重家屬關懷,以提高護理質量。
綜上,前饋控制集合人性化護理應用于NRDS患兒,能提高患兒行為神經能力、家屬護理滿意度。前饋控制集合人性化護理要求護理人員具有風險評估能力與人性化護理的意識,并能付諸到護理實踐中,提高護理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