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地力?肉孜 買日丹?牙生
【摘 要】目的:探討改良鉆孔引流術對慢性硬膜下血腫療效的影響,為實際應用提供參考依據(jù)。方法:選取我院2017年1月-2019年1月所收治慢性硬膜下血腫患者130例,隨機分為研究組和對照組。研究組65例,予以改良鉆孔引流術;對照組65例,采用傳統(tǒng)引流術。比較組間差異。結果:研究組拔管時間為(2.1±0.5)d、殘留引流液為(12.1±2.6)ml、住院天數(shù)為(9.5±1.3)d,均低于對照組(P<0.01)。研究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為3.08%,與對照組的16.92%相比較,(P<0.01)。結論:改良鉆孔引流術可有效減少腦組織二次損傷,且術后并發(fā)癥更少,安全可靠,值得臨床推廣。
【關鍵詞】改良鉆孔引流術;慢性硬膜下血腫;傳統(tǒng)引流術
【中圖分類號】R459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5-0019(2020)10-257-01
慢性硬膜下血腫是臨床常見顱腦損傷類型之一,以老年患者多見,可見頭痛、顱內壓升高、視物模糊等癥狀。研究指出[1],慢性硬膜下血腫發(fā)生率約占顱內血腫的10%。在臨床上,以手術治療為主,其中,鉆孔引流術療效肯定、應用范圍最為廣泛。但值得注意的是,其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較高,嚴重影響患者預后質量。因此,應進一步改良術式,為患者提供更優(yōu)質醫(yī)療服務。本文選取我院2017年1月-2019年1月所收治慢性硬膜下血腫患者130例為研究對象,以評估改良鉆孔引流術。以下為研究過程回顧。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7年1月-2019年1月所收治慢性硬膜下血腫患者130例,隨機分為研究組和對照組。研究組65例,男39例,女26例,平均年齡(63.15±5.28)歲,單側血腫42例,雙側血腫23例;對照組65例,男40例,女25例,平均年齡(63.26±5.51)歲,單側血腫45例,雙側血腫20例?;€資料具有可比性(P>0.05)。
病例納入標準[2]:(1)均明確頭部外傷史;(2)血腫腔厚度>10mm;(3)簽署知情同意書。病例排除標準:(1)合并其他類型顱腦損傷者;(2)合并精神疾患者;(3)嚴重心肝腎臟疾病者;(4)合并手術禁忌癥;(5)無法配合研究者。
1.2 方法
1.2.1 對照組 術前進行CT檢查,確定血腫發(fā)生位置及范圍,在全麻下,對血腫所在位置進行鉆孔;使用穿刺針穿刺腦膜,并利用一次性顱腦外引流器將引流管置入血腫腔中心;置入12號硅膠引流管,修剪至適宜尺寸置入血腫腔;確認引流有效后,在引流管內注滿生理鹽水,沖洗血腫腔,至顏色轉清,固定引流管并與引流袋連接,以持續(xù)引流。
1.2.2 研究組 前期及后期操作同上,置入14-16號T型引流管,將引流管裁剪至適宜尺寸以置入血腫腔內,并適當提拉T型管,使其兩短臂緊壓硬腦膜,避免其他損傷發(fā)生。
1.3 判斷標準[3]
比較兩組臨床表現(xiàn)指標差異。并記錄兩組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情況。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本研究采用SPSS18.0進行數(shù)據(jù)處理,P<0.05表明具統(tǒng)計學差異。
2 結果
2.1 臨床表現(xiàn)指標比較
由表1可知,研究組拔管時間為(2.1±0.5)d、殘留引流液為(12.1±2.6)ml、住院天數(shù)為(9.5±1.3)d,均低于對照組(P<0.01)。
2.2 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情況比較
由表2可知,研究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為3.08%,與對照組的16.92%相比較,(P<0.01)。
3 討論
在臨床上,鉆孔引流術是慢性硬膜下血腫治療的首選術式。但是,傳統(tǒng)鉆孔引流術術后并發(fā)癥較多,除手術操作、人為因素之外,引流管類型和放置方法是促使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的重要因素[4]。除不斷精進操作水平、更新設備外,還應對引流管進行改良,以改善患者預后。研究指出[5-6],T型引流管一方面可起到懸吊硬腦膜的作用,減少術中損傷,另一方面可更好排出顱內積氣與積液,可顯著提升血腫清除率、降低并發(fā)癥發(fā)生。
本文研究結果顯示,研究組拔管時間為(2.1±0.5)d、殘留引流液為(12.1±2.6)ml、住院天數(shù)為(9.5±1.3)d,均低于對照組(P<0.01)。提示改良術式臨床表現(xiàn)更好。另一組數(shù)據(jù)顯示,研究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為3.08%,與對照組的16.92%相比較,(P<0.01)。提示研究組術后并發(fā)癥更少,這可能與改良后術中損傷更小、血腫清除更有效等因素相關。
綜上所述,改良鉆孔引流術可有效減少腦組織二次損傷,且術后并發(fā)癥更少,安全可靠,值得臨床推廣。
參考文獻
[1]張愛軍,陳鑫.改良引流途徑提高慢性硬膜下血腫鉆孔引流術的治療效果[J].實用醫(yī)學雜志,2015(19):3176-3178.
[2]陳小忠, 王培, 王玉玉,等. 神經內鏡下腦池改良術與傳統(tǒng)鉆孔引流術治療慢性硬膜下血腫的療效比較[J]. 中華創(chuàng)傷雜志, 2016, 32(11).
[3]奚少東, 劉民, 周勤偉.改良免接觸鉆孔引流術在治療慢性硬膜下血腫中的應用[J].中國實用神經疾病雜志, 2015(21):83-84.
[4]孫濤,韓易,姜之全,等.改良護腦雙腔引流管在慢性硬膜下血腫外引流術中的應用[J].中華醫(yī)學雜志,2018,98(45):405-406.
[5]陳小忠,王培,王玉玉,等.神經內鏡下腦池改良術與傳統(tǒng)鉆孔引流術治療慢性硬膜下血腫的療效比較[J].中華創(chuàng)傷雜志,2016,32(11):1019-1020.
[6]肖爵賢,沈亞徐,余建榮,等.2種改良術式治療慢性硬膜下血腫的臨床療效分析[J].中華神經醫(yī)學雜志,2017,16(6)611-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