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音額爾登
【摘 要】 目的:探討早期康復訓練并物理因子治療對創(chuàng)傷性周圍神經損傷后手功能恢復的影響。方法:選取2018年10月至2019年10月期間的70例創(chuàng)傷性周圍神經損傷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根據(jù)患者所使用治療方案的不同來進行分組。采取常規(guī)治療的35例患者為對照組,采取早期康復訓練并物理因子治療的35例患者為實驗組。結果:治療后,實驗組手功能評分、生活質量評分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早期康復訓練并物理因子治療有利于促進創(chuàng)傷性周圍神經損傷患者的手功能恢復、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值得推廣。
【關鍵詞】 康復訓練;物理因子治療;創(chuàng)傷性周圍神經損傷;手功能
創(chuàng)傷性周圍神經損傷主要由交通事故傷所致,在臨床上較為常見[1]。創(chuàng)傷性周圍神經損傷會給手功能產生一定影響,導致手功能障礙,給患者的日常工作、生活造成一定的影響,降低患者的生活質量。因此,臨床治療創(chuàng)傷性周圍神經損傷時,應將促進手功能恢復當作一項重點內容?,F(xiàn)對70例創(chuàng)傷性周圍神經損傷患者實施分組實驗,旨在探討早期康復訓練并物理因子治療對創(chuàng)傷性周圍神經損傷后手功能恢復的影響。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8年10月至2019年10月期間的70例創(chuàng)傷性周圍神經損傷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均經臨床檢查確診,簽署知情同意書,且本研究經過倫理委員會批準。排除精神疾病、凝血功能障礙、臨床資料不全者。根據(jù)患者所使用治療方案的不同來進行分組。對照組35例:男21例,女14例;年齡34~65歲,平均(47.25±4.32)歲。實驗組35例:男22例,女13例;年齡35~64歲,平均(47.34±4.25)歲。比較2組一般資料各指標,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對照組采取常規(guī)治療?;颊呷朐汉?,完善相關檢查,根據(jù)損傷情況,為患者實施肌腱修復、神經修復、骨折固定等基礎治療。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患者可開展健手協(xié)助下患手被動屈伸鍛煉,并逐漸過渡至患手主動屈伸鍛煉,每次20分鐘,每天2次。
常規(guī)治療基礎上,實驗組采取早期康復訓練并物理因子治療。①早期康復訓練?;A治療后2~7天,指導患者在一定靜力、動力條件下對患手手指逐一實施被動、主動屈伸訓練,開展口令加助力鍛煉。逐漸增加皮膚感覺訓練,每次20分鐘,每天2次。②物理因子治療。根據(jù)損傷情況,采取合適的物理因子治療方法。傷口腫脹者,采取毫米波治療,劑量為50毫安,治療10分鐘,也可采取超短波治療,劑量為60毫安,治療15分鐘;傷口出血者,應用冰袋局部冷敷,每次10分鐘;應用內固定術治療者,采取紅外線照射,也可以應用電磁波治療器進行磁療,局部支架治療者需要將電磁波治療器的磁頭放在傷口遠端或者是近端的皮膚完整處,拆線后用消毒紗布保護的情況下可將磁頭放在傷口處進行磁療,劑量不可超過1000高,治療20分鐘。
1.3 觀察指標
①手功能。參考《中華醫(yī)學會手外科學會上肢功能評定試用標準》中手功能評定標準,對患者治療前、治療后的手功能情況進行評定,分為0~12分,分值越高,手功能越好[2。②生活質量。采取健康調查簡表(SF-36),對患者治療前、治療后的生活質量進行評定,總分100分,分值越高,生活質量越好。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21.0統(tǒng)計學軟件數(shù)據(jù)分析。用率、x±s表示計數(shù)、計量資料,采取X2、t檢驗。P<0.05,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治療前,2組手功能評分、生活質量評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實驗組手功能評分、生活質量評分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周圍神經是指腦、脊髓(中樞神經)之外的神經[3]。創(chuàng)傷性周圍神經損傷在臨床上比較常見,其病因主要有牽拉損傷、切割傷、壓迫性損傷、電燒傷等。創(chuàng)傷性周圍神經損傷出現(xiàn)后,容易引起手功能障礙,給患者的正常工作、生活造成一定的影響?;诖耍R床治療創(chuàng)傷性周圍神經損傷時,應采取有效的治療方法,促進手功能恢復。目前,物理因子治療方法在創(chuàng)傷性周圍神經損傷的臨床治療中得到廣泛應用,并表現(xiàn)出了明顯的優(yōu)勢。
本研究中,對實驗組的35例患者實施早期康復訓練并物理因子治療,對照組患者采取常規(guī)治療。結果發(fā)現(xiàn),相比較于治療前,2組的手功能評分、生活質量評分均有所提高。說明,采取不同治療方案均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創(chuàng)傷性周圍神經損傷患者的生活質量與手功能。同時,治療后實驗組手功能評分、生活質量評分明顯高于的對照組。說明,創(chuàng)傷性周圍神經損傷患者采取早期康復訓練并物理因子治療,可更好地促進患者的手功能恢復,也有利于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其原因在于,早期實施系統(tǒng)化的、科學規(guī)范的康復訓練,使患者被動、主動鍛煉手功能,可以提高手部肌力,并能促進淋巴、靜脈回流,從而實現(xiàn)手部感覺功能、運動功能的迅速恢復。根據(jù)患者實際情況,靈活運用毫米波治療、超短波治療、局部冷敷、電磁波治療等物理因子治療手段,可緩解傷口腫脹癥狀、加速炎性反應的消退,還可以有效刺激手部神經與軟組織、改善局部組織粘連癥狀、避免手部僵硬。
綜上所述,早期康復訓練并物理因子治療有利于促進創(chuàng)傷性周圍神經損傷患者的手功能恢復、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1] 陳幸誼,梁曉青,李曉純.分期康復護理在周圍神經完全性損傷神經斷端吻合術后患者中的應用[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9,16(05):153-156.
[2] 占娟娟.上肢周圍神經損傷修復術后給予綜合護理的效果觀察[J].臨床醫(yī)藥文獻電子雜志,2019,6(10):102-103.
[3] 龐秀明,龐秀宇,李默,陳晶,王艷.夾脊電針聯(lián)合康復訓練治療上肢周圍神經損傷的療效及對血清神經營養(yǎng)因子的影響[J].中醫(yī)藥信息,2018,35(05):66-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