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到洪水,人們可以借助船來逃生,或者請科技“神器”幫忙。而生活在陸地上的動物面對洶涌的洪水,又會怎么辦呢?
螞蟻抱成一團
某處大堤上,生活著一群螞蟻,它們每天各司其職地工作,維持著蟻群的正常運轉。
“洪水來了!”一天,負責巡邏的兵蟻將這一信息傳遞給其他螞蟻,大家迅速行動起來。它們將蟻后和幼小的螞蟻圍在中間,然后緊緊地抱在一起,用身體搭出“救生筏”。
雖然最下面的螞蟻會被淹死,但其他的螞蟻可以獲救。等到洪水退去,幸存的螞蟻會在新的地方重建家園。
蜘蛛利用蜘蛛網
蜘蛛網不僅是蜘蛛的捕獵工具,還是它們的“逃生利器”——洪水來襲,蜘蛛會利用蜘蛛網裹樹、“飛”上天。
2011年,洪水淹沒了巴基斯坦信德省一個村莊的大片土地,數百萬只蜘蛛無處躲藏,就全部躲到了樹上。它們用蜘蛛網把樹木層層包裹,遠遠看去就像巨大的棉花糖。
如果找不到樹木躲藏,蜘蛛還有一個方法,就是“飛”到空中。2016年,澳洲塔斯馬尼亞發(fā)生洪災,蜘蛛朝天空吐絲,隨風飄蕩的蛛絲就像一個個熱氣球,帶著蜘蛛飄到了安全地帶。
老鼠——走為上計
對于常見的自然災害,老鼠通常有敏銳的感覺,并為此做準備。比如牧民常常會在冬天到來前挖開老鼠窩,如果看到里面的糧草很多,就說明冬天會有雪災,要備足過冬的物資。
而對于洪水,老鼠的計策是三十六計走為上計。7月4日,江西九江吳城水上公路被洪水淹沒,人們竟然發(fā)現有78只老鼠在公路邊的亭子里躲避洪水。
其實老鼠會游泳,但它們體型太小,在湍急的水流中很難靠自己的力量掌握方向。所以,老鼠會跑到地勢較高的地方避難。
大型動物游泳自救
體型小的動物在洪水中逃生并不困難,特別是鳥類和蝙蝠,都可以飛到高處,不受洪水的影響。那么問題來了,生活在陸地上的大型哺乳動物會如何應對洪水呢?
由于密度比水小,狼、貓、馬、豬、牛等能讓頭部露出水面,口鼻呼吸無礙,在水中像在陸地上行走一樣地游動。密度很大的大象、長頸鹿即使被水淹,只要鼻子伸出水面,也可以安然無恙。
靈長類動物的臉扁平,導致鼻孔開口的位置和腹部位于同一側,所以在水里游泳要困難得多。不過面對洪水,攀爬能力較強的大猩猩會迅速爬到樹上來躲避洪水。
動物能不能預知洪水
在湍急的洪水中,游泳水平再高也可能被水沖走,那么動物們能不能預知洪水呢?
2019年,斯里蘭卡亞拉國家野生動物公園是遭受印度洋海嘯最嚴重的地區(qū)之一。在海嘯發(fā)生時,島上的很多游客不幸遇難,但令動物保護專家驚訝的是,他們幾乎沒有發(fā)現一具動物尸體。
原來,巨大的水流引起的振動會導致氣壓變化,很多動物能感受到這種氣壓變化。比如,翠鳥在傍水的地方筑巢,巢穴選址很有講究,人們經過長期觀察發(fā)現每次洪水都只漲到翠鳥巢穴下方50厘米的地方。
“白蟻燈下飛,大雨洪水至”“池塘翻水魚浮面,暴雨洪水現眼前”……這些諺語也足以說明一些動物對洪水有“未卜先知”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