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元
(河南省洛陽市第三人民醫(yī)院 洛陽471003)
近年來,隨著我國乳腺癌保乳手術的不斷發(fā)展,張文濤等[1]通過在乳腺癌患者中應用保乳手術與改良根治術進行治療發(fā)現(xiàn),兩種術式對于患者的近期療效和遠期療效不同,因此本研究分析了以上兩種常用術式對于乳腺癌患者臨床效果、生活質量、預后的影響,并探討了其可能的作用機制。現(xiàn)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3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96例乳腺癌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根據手術方案不同將所有患者分為根治組及保乳組,每組48例。保乳組患者年齡39~61歲,平均年齡(51.56±3.40)歲;TNM分期:Ⅰ期32例,Ⅱ期16例;單側乳腺癌35例,雙側乳腺癌13例;病理類型:浸潤性導管癌例21例,導管原位癌15例,黏液癌8例,髓樣癌4例。根治組患者年齡38~60歲,平均年齡(51.99±3.52)歲;TNM分期:Ⅰ期31例,Ⅱ期17例;單側乳腺癌34例,雙側乳腺癌14例;病理類型:浸潤性導管癌例22例,導管原位癌15例,黏液癌6例,髓樣癌5例。兩組患者的年齡、TNM分期、腫瘤部位、病理類型等一般資料相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入組標準 納入標準:所有患者均經術前針吸細胞學活檢及病理學檢查確診;腫瘤直徑<3 cm,腫瘤距乳暈的邊緣不低于2 cm[2]。排除標準:術前檢查出現(xiàn)轉移;腋窩淋巴結有轉移但未融合;有遠處轉移灶;合并嚴重肝、腎功能障礙;有手術治療禁忌證。
1.3 治療方法
1.3.1 保乳組 采用乳腺癌保乳手術。囑患者保持仰臥位,注射美藍注射液5 ml于乳腺癌患者乳暈處后,觀察患者淋巴結分布情況以再次確認其是否發(fā)生轉移,未發(fā)生轉移并確定淋巴結位置后,確認患者乳腺腫瘤的具體位置及手術操作部位,腫瘤切口和解剖切口選擇橫行的、弧形的或放射狀的,以腫瘤所在位置為中心進行手術操作。手術內容包括乳腺段和小葉的去除,術中對腫瘤的邊緣組織行快速冰凍切片以保證切緣為陰性;腋窩淋巴結清掃術:從外側至腋靜脈、背闊肌及胸小肌深層,待清掃后,給患者留置負壓引流管、縫合、包扎,術后給予患者常規(guī)化療和放療。常規(guī)化療方案:第1、8天靜脈滴注環(huán)磷酰胺600 mg/m2和5-氟尿嘧啶500 mg/m2。第1天靜脈滴注吡柔比星40 mg/m2。28 d為一個周期,常規(guī)治療6個月。放療方案:采取三維適形放療,2.0 Gy/次,1次/d,5次/周,放療時間為21 d。內分泌治療:絕經的雌激素受體(Estrogen Receptor,ER)和孕激素受體(Progesterone Receptor,PR)陽性者給予來曲唑,2.5 mg/次,1次/d;絕經者服用三苯氧胺,10 mg/次,2次/d。
1.3.2 根治組 采用改良乳房全切術。根據患者乳房的大小、形態(tài)、腫瘤具體部位,行橫向或縱向切開,保證切口距腫瘤邊緣超過3 cm,對腫塊區(qū)、乳頭及超過3 cm腫瘤周圍組織、胸大小肌間淋巴結、全乳房、腋窩淋巴結進行清掃,同時探查鎖骨下的血管,清掃淋巴結,將胸大、小肌保留,縫合、包扎傷口。內分泌治療、放化療方案與保乳組相同。
1.4 觀察指標(1)對比兩組患者的平均住院天數(shù)、平均出血量及平均手術時間;(2)采用SF-36量表對比兩組患者術后的生活質量水平;(3)對比兩組患者術后隨訪1年及5年的總生存率及局部復發(fā)率;(4)對比兩組治療前后的血清白介素-6及白介素-8水平。
1.5統(tǒng)計學處理 數(shù)據處理采用SPSS23.0統(tǒng)計學軟件,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平均住院天數(shù)、平均出血量及平均手術時間對比 保乳組的平均住院天數(shù)、平均出血量及平均手術時間明顯較根治組低,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平均住院天數(shù)、平均出血量及平均手術時間對比(±s)
表1 兩組平均住院天數(shù)、平均出血量及平均手術時間對比(±s)
?
2.2 兩組術后生活質量水平對比 保乳組的生理功能、生理職能、活力、軀體疼痛、社會功能、精神健康、情感職能及總體健康評分均較根治組高,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術后生活質量水平對比(分,±s)
表2 兩組術后生活質量水平對比(分,±s)
?
2.3 兩組治療前后的血清白介素-6及白介素-8水平對比 治療前,兩組患者的血清白介素-6及白介素-8水平對比無統(tǒng)計學差異,P>0.05;治療后,兩組血清白介素-6及白介素-8水平均明顯較治療前高,但保乳組明顯較根治組低,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治療前后的血清白介素-6及白介素-8水平對比(ng/ml,±s)
表3 兩組治療前后的血清白介素-6及白介素-8水平對比(ng/ml,±s)
?
2.4 兩組術后隨訪1年及5年的總生存率及局部復發(fā)率對比 兩組術后1年及5年的總生存率及局部復發(fā)率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兩組術后隨訪1年及5年的總生存率及局部復發(fā)率對比[例(%)]
乳腺癌是一種常見的惡性腫瘤,臨床主要體征為乳房出現(xiàn)明顯腫塊和腋下淋巴結腫大,多數(shù)患者常因乳房疼痛、乳房皮膚發(fā)生變化或乳頭分泌液體等臨床典型癥狀就診[3]。臨床常采用保留乳房的部分乳房切除術、全乳切除術、切除乳房的乳腺癌根治術等手術方法進行治療[4]。隨著女性對人體美學的重視,在保證手術療效的前提下,保乳手術已逐漸成為早期乳腺癌患者的首選手術方式[5]。
本研究結果表明,保乳組的平均住院天數(shù)、平均出血量及平均手術時間均明顯較根治組低,保乳組的生理功能、生理職能、活力、軀體疼痛、社會功能、精神健康、情感職能及總體健康評分均較根治組高,兩組術后1年及5年的總生存率和局部復發(fā)率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表明在近期療效與遠期療效相當?shù)幕A上,保乳手術可以明顯改善患者相關手術指標,同時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促進患者手術后康復,因此保乳手術可作為乳腺癌患者的首選術式。張義龍[6]通過對比保乳手術和改良根治術對乳腺癌患者的臨床療效發(fā)現(xiàn),兩種術式效果相當,但是保乳術能夠獲得更好的美容效果,患者接受度更高,同時能夠降低術中出血量,縮短患者住院時間,值得推薦。治療后,兩組血清白介素-6及白介素-8水平均明顯較治療前高,但保乳組明顯較根治組低,P<0.05??赡苁且驗楸H槭中g對患者的創(chuàng)傷較小,患者的應激反應也較小,所以炎癥介質水平改變幅度較小[7]。綜上所述,改良根治術與保乳手術對乳腺癌患者的近期療效和遠期療效相當,但保乳手術對乳腺癌患者的應激反應更低,能顯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