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即墨
一說到“招搖”,很多人腦海里就呈現(xiàn)“招搖過市”“招搖撞騙”等成語,覺得它是個貶義詞,百害而無一利。其實未必如此。
“招搖”在古代寓意“大吉之兆”呢!這得從北斗七星說起。我國古人為北斗七星分別取了名字,是為天樞、天璇、天璣、天權、玉衡、開陽、搖光,而搖光又叫“招搖”“破軍星”?!抖Y記·曲禮》中載:“行,前朱鳥而后玄武,左青龍而右白虎,招搖在上。”意思是說,行軍打仗的時候,舉招搖旗的部隊——“破軍”處于部隊最中間的突出位置,相當于現(xiàn)在的先鋒隊、敢死隊。破軍本身雖然危險性大,但是對戰(zhàn)爭的勝利起關鍵作用,整個部隊正是在其引領下先破后立。因此,招搖旗不倒,便是大吉。
“招搖”還是個中性詞,可用作地名。如《山海經》載:“南山經之首曰鵲山,其首曰招搖之山。”這里,“招搖”是一座山。而《呂氏春秋》載:“和之美者,陽樸之姜,招搖之桂?!贝颂幍摹罢袚u”也指山。因為此句,招搖還可借指桂花樹,曹植《棄婦》“招搖待霜露,何必春夏成”中的“招搖”即桂花樹?!罢袚u”亦可作形容詞,指搖擺的樣子,徐志摩《再別康橋》“油油的在水底招搖”中的“招搖”用的就是這個意思。
因為孔子,“招搖”才有了貶義。《史記·孔子世家》載:“居衛(wèi)月余,靈公與夫人同車,宦者雍渠參乘,出,使孔子為次乘,招搖市過之?!边@講到一個故事,當年孔子離開魯國后前往衛(wèi)國,把持朝政的衛(wèi)靈公的夫人南子要孔子去見她,孔子出于禮節(jié)去了。后來,衛(wèi)靈公和南子同車出游,派一個名叫雍渠的宦官駕車坐一邊,讓孔子坐在另一邊,大張旗鼓地在街上駛過??鬃訛榇撕苌鷼?,認為禮節(jié)盡失,便離開衛(wèi)國。儒家文化是中國古代的主流文化,因此“招搖過市”家喻戶曉,“招搖”的其他意思便漸漸被人們忽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