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門豹治鄴、王戎不取道旁李,還有匡衡鑿壁借光、劉備三顧茅廬……課本中的這些歷史人物故事,生動有趣,給人智慧與啟迪,歷經(jīng)百年仍然廣為流傳。江蘇南通市海門區(qū)東洲小學的同學,在姜勇老師的帶領下,舉行歷史人物故事會,我們一起來聽故事吧!
李燁承:我給大家講的故事是《諸葛亮治蜀國》。
諸葛亮是我國歷史上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被視為中華民族智慧的化身,大智大勇的代表。
東漢末年,劉備三顧茅廬,從南陽隆中請出諸葛亮為其軍師。當時,魏、蜀、吳三國鼎立,三國之中蜀國國小人少,實力較弱,諸葛亮從長遠利益出發(fā),建立吳蜀聯(lián)盟,使蜀國得以全力對付魏國。對內,諸葛亮充實國家力量,安定人民生活;注意選拔人才,任人唯賢;賞罰分明;虛心征求各方面的意見;嚴格要求各級官吏,懲辦貪污不法行為,以樹立官員廉潔奉公的風氣。
諸葛亮一生兢兢業(yè)業(yè),為國為民,嘔心瀝血。正可謂“鞠躬盡瘁,死而后已”呀。
徐楚蕎:我要講的是一個刻苦學習的故事,主人公是蘇洵,乃大名鼎鼎的詩人蘇軾的老爸,故事的題目是《蘇洵發(fā)憤》。
蘇洵是宋朝著名的文學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他小時候很貪玩,直到二十七歲才認識到讀書很重要,從此開始發(fā)憤讀書,抓緊一切時間學習。
有一年端午節(jié),蘇洵從早晨起來就扎在書房里讀書。他的妻子端了一盤粽子和一碟白糖進了書房。將近中午時,夫人收拾盤碟,發(fā)現(xiàn)粽子已經(jīng)吃完了,碟里的白糖卻原封未動,而旁邊硯臺上竟有不少糯米粒。原來,蘇洵只顧專心讀書,誤把硯臺當成了糖碟。
正是憑著這種認真刻苦的精神,蘇洵成為了文學大家。
仇宇澤:今天我講的是個誠信故事,《一諾千金的季布》。
秦末有個叫季布的人,一向說話算數(shù),許多人都同他建立起了濃厚的友情。當時甚至流傳著這樣的諺語:“得黃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諾?!边@就是成語“一諾千金”的由來。
后來,季布得罪了漢高祖劉邦,被懸賞捉拿。結果他舊日的朋友不僅不被重金所惑,而且冒著滅九族的危險來保護他,終使他免遭禍殃。一個人誠實有信,自然得道多助,能獲得大家的尊重和幫助。
反過來,如果貪圖一時的安逸,而失信于朋友,表面上是占便宜,但卻毀了自己的聲譽。聲譽相比于物質重要多了。
楊晨曦:今天,我講的是北宋詞人晏殊的故事。北宋詞人晏殊,素以誠實著稱。
晏殊十四歲時,有人把他作為神童舉薦給皇帝?;实壅僖娏怂⒁c一千多名進士同時參加考試。結果晏殊發(fā)現(xiàn)考試題目是自己十天前剛練習過的,就如實向宋真宗報告,并請求改換其他題目。宋真宗非常贊賞晏殊的誠實品質,便賜給他“同進士出身”。
晏殊在任時,正值天下太平。京城的大小官員經(jīng)常到郊外游玩或在城內的酒樓茶館舉行各種宴會??墒顷淌饷咳辙k完公事后,總是回到家里閉門讀書。有一天,宋真宗提升晏殊為輔佐太子讀書的東宮官。大臣們驚訝異常,不明白宋真宗為何做出這樣的決定。宋真宗說:“近來群臣經(jīng)常游玩飲宴,只有晏殊閉門讀書,如此自重謹慎,正是東宮官合適的人選?!标淌庵x恩后說:“我其實也是個喜歡游玩飲宴的人,只是家貧而已。若我有錢,也會參與宴游的?!?/p>
這兩件事,使晏殊在群臣面前樹立起了信譽,宋真宗也更加信任他了。
黃子蘇:我給大家講的故事是《王冕僧寺夜讀》。
王冕是諸暨楓橋人。七八歲時,父親叫他在田埂上放牛,他偷偷地跑進學堂,去聽學生念書。聽完以后,他默默地記在心里。傍晚回家,王冕把牛給忘記了。王冕的父親大怒,打了王冕一頓。過后,他仍是這樣。
王冕的母親說:“這孩子這樣愛讀書,何不由著他呢?”王冕從此以后就離開家,寄住在寺廟里。一到夜里,他就暗暗地走出來,坐在佛像的膝蓋上,手里拿著書,就著佛像前長明燈的燭光誦讀,書聲瑯瑯一直讀到天亮。佛像多是泥塑的,一個個面目猙獰兇惡,令人害怕。王冕雖是小孩,卻神色安然,好像沒有看見似的。
安陽的韓性聽說此事,覺得王冕與眾不同,將他收作學生。之后,王冕成為了博學多能的儒生。
黃蘇懿:我給大家講個明朝名臣于謙居官清廉的故事。
一次,朝廷派于謙巡察河南。返京時,人們買些當?shù)氐慕伵?、蘑菇、線香等土特產回京分送朝廷里的顯貴,他沒有接受。同時還寫了一首詩表明心跡:“絹帕蘑菇與線香,本資民用反為殃。清風兩袖朝天去,免得閭閻(指百姓)話短長。”
于謙60歲壽辰那天,皇上因于謙忠心報國,戰(zhàn)功卓著,派人送了一只玉貓金座鐘。誰知管家根據(jù)于謙的叮囑把送禮的太監(jiān)拒之門外。太監(jiān)有點不高興了,就寫了“勞苦功高德望重,日夜辛勞勁不松。今日皇上把禮送,拒禮門外情不通?!彼木湓?,叫管家送給于謙。于謙見了,在下面添了四句:“為國辦事心應忠,做官最怕常貪功。辛勞本是分內事,拒禮為開廉潔風?!碧O(jiān)見于謙這樣堅決,無話可說,回去向皇上復命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