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廣純 高珍權 趙英楠 宋保昌
摘 要:礦業(yè)投資中資源盡職調查是通過對目標礦山的過往地質資料真實性、地質工程質量以及地質成果可靠性進行核查與評價,重新估算礦山的保有資源儲量,預測未來礦山的找礦潛力,最終為礦業(yè)項目收并購決策提供資源依據(jù)。本文闡述了礦業(yè)投資中資源儲量盡職調查的方法,探討了盡職調查中的關鍵問題,以期對礦業(yè)投資、收購以及決策有所幫助。
關鍵詞:礦業(yè)投資;資源儲量;盡職調查;主要方法;關鍵問題
0 引言
近幾年來,受國內外形勢與礦業(yè)政策影響,礦業(yè)投資者在項目投資時更加謹慎,越發(fā)重視對資源儲量的盡職調查工作。國家相關部門出臺了資源儲量核實規(guī)范,具有指導性意義,但是對盡職調查沒有相應的規(guī)范。一般資源盡職調查工作由各業(yè)主自己或者委托地勘單位開展,都是結合項目特點,聚焦在資源本身,往往忽視了資源的勘查過程。近三年來,本文作者通過親自主持或者組織參與十余次的國內外大型礦山收購的資源詳細盡職調查工作,不斷學習、借鑒以及總結經驗,逐漸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盡職調查方法。
1 資源儲量盡職調查的必要性與目的
1.1 資源儲量盡職調查的必要性
首先,礦山資源儲量具有不確定性和可變性,這種不確定性一方面在于資源儲量本身的獲得性條件如探獲工程、取樣、化驗和計算方法等的選擇上,另一方面在于資源的消耗過程具有持續(xù)性特點,因此,資源儲量估算結果始終是一個階段性的結果。其次,生產礦山資源量本身還存在需要核減的問題。尤其是有的部分私營企業(yè)礦山盲目施工開采,礦山施工位置、進度等無資料留存;有的礦山由于各種原因,開采情況沒有及時上報匯總更新;個別礦山還存在著因礦權炒作、資源儲量過度包裝等問題,那么,實際保有的資源儲量就與礦山實際存在較大誤差。礦山項目收購風險巨大,需要對礦業(yè)項目做盡職調查,需要對資源儲量進行調查和評估,還要對如經濟形勢、市場價格和礦業(yè)政策等外在因素影響所帶來的開采風險進行分析研究,有效降低這些因素的不良影響以及可能帶來的損失,獲取較高的礦業(yè)項目投資收益。
1.2 資源儲量盡職調查的目的
礦業(yè)項目資源儲量的盡職調查,不同于國土部門組織開展的資源儲量核查工作。資源儲量盡職調查的目的是有效降低礦業(yè)項目的資源風險,它著重于對礦山以往工作質量,尤其是對已經備案的勘查成果進行全面評價,查明資源儲量,一是需要核查保有資源儲量,包括數(shù)量、結構、分布、品質及其占用情況;二是需要核查可利用資源儲量,包括空間分布、范圍和開采潛力;三是需要預測產能建設的資源儲量的潛力。資源儲量盡職調查工作,有利于礦山收購后的生產安排,能對礦山采礦給予科學合理指導,提供真實可信的依據(jù)。投資者也可通過儲量盡職調查,發(fā)現(xiàn)礦山亟待解決的問題,有效規(guī)避風險,為礦業(yè)投資者采取收購、并購或者其他項目運作行為提供了重要依據(jù),甚至為礦業(yè)投資人還可以節(jié)省大量資金。
2 資源儲量盡職調查中的主要方法與技術要求
2.1 全面收集,重點核查參與儲量計算的地質資料
系統(tǒng)收集礦區(qū)以往與礦權以及與資源儲量估算有關的全部資料,包括但不限于地質勘查(預、普、詳查和勘探等)報告、物化探報告、測量報告(控制測量、地形圖測量和工程測量等),尤其是最近的資源儲量備案報告(詳查/勘探/儲量核實)。針對參加資源儲量計算的探礦工程、測量成果以及化驗結果等,進行室內資料重點核查,比例一般為參與資源儲量計算全部單工程和綜合圖件的40%~50%。要全面仔細分析,確定該資料為什么用、如何用、怎么用。引用資料可靠,獲取數(shù)據(jù)準確,是做好資源儲量核查工作的前提。
2.2 實地核查,重點檢查施工位置與現(xiàn)場記錄的真實性
對礦區(qū)的槽探、鉆孔、坑道等工程進行實地檢查,檢查工程位置是否存在、探礦施工質量以及測量定位是否合格,核查比例為原始資料的20~30%,其中使用專業(yè)儀器核查測量定位質量的比例不低于10%。對采空區(qū)要進行測量,核銷已采礦體。整理工程測量資料,錄入實測數(shù)據(jù),現(xiàn)場示意圖如與錄入電子文檔不相符,有必要現(xiàn)場復查。核查地質測量資料,檢查坑道等的素描圖和編錄,注意現(xiàn)場核查的地質調查點是否與圖幅上的位置、記錄以及素描圖等具有一致性,地質調查點包括礦層點、構造點、水工環(huán)地質調查點,采空區(qū)邊界點以及礦層地質采樣點等,確定其完整性與準確性,現(xiàn)場檢查要標注異議問題。檢查地質野外記錄和地質素描的真實性和準確性,檢查鉆孔的巖芯保存情況,對控制主礦體的巖芯及坑道進行地質編錄,確認見礦位置及礦體厚度、產狀,對核查的工程質量進行記錄統(tǒng)計,作為核查報告的原始資料。
2.3 工程驗證與生產核驗,采集化驗主要礦體樣品
對主礦體和富礦體實施鉆探施工驗證,與巖芯編錄、樣品分析結果進行對比,驗證原礦體的可靠性。查閱礦產儲量表和礦產資源開發(fā)利用情況統(tǒng)計報告,對上次資源儲量報告后由于采礦生產、探礦增儲導致資源儲量情況發(fā)生變化的,要進行資源儲量備案后的變化情況核查,要對探礦增儲相關的探礦工程進行系統(tǒng)核查,核查比例約40~50%。
針對主要礦體進行樣品采集,確認礦體品位。對參加資源儲量計算三類樣品核查:①巖芯樣,采用1/4劈樣,再化驗;②刻槽樣,原位置附近(原樣槽上方或下方)再取樣化驗(地表工程和井巷工程);③細副樣抽查化驗,針對礦山保留的副樣,參考其化驗結果,采集少量樣品。核查樣品的比例為報告中參加資源儲量計算的有效樣品總數(shù)的5~10%(不含內外檢)。核查的樣品要進行內外檢,內檢比例不低于10%(不少于30件),外檢比例不低于5%(不少于30件),核查樣品數(shù)較多時,可以適當降低抽檢比例。
追根溯源,對涉及第三方施工的服務合同、驗收單進行核查。核查礦山企業(yè)對外簽訂的主要業(yè)務合同及履行情況,包括勘查合同、項目野外驗收及最終驗收報告、決算書、付款憑證等;化驗合同、送樣單/接收單、原始化驗報告、付款憑證等;鉆探、測量、物探等專項工作,若單獨簽的合同,也要核查合同、工作驗收報告、決算書、付款憑證等。
2.4 確定方法,重新估算探獲和保有的資源儲量
首先,需要對原報告資源儲量估算的規(guī)范性,尤其是勘探網(wǎng)度和資源儲量分級標準進行審核,對計算方法、密度試驗與取值方法、高品位處理,夾石剔除原則和礦石分類等關鍵技術和參數(shù)進行復核,確認后,作為資源儲量重新估算的基礎;其次,在核查采樣、加工和化驗環(huán)節(jié)符合規(guī)范的基礎上,利用報告原始資料開展對備案(核查或勘探)資源儲量進行重新估算;再次,測量生產礦山自最新備案資料基準日之日至本次核查基準日期間的采空區(qū),估算出消耗的資源儲量;最后結合礦山生產報告,估算出保有資源儲量。
2.5 編制資源儲量核查報告/核實報告
對主要數(shù)據(jù)進行核查后,全部礦體重新進行圈連,估算出資源量,最終提交資源儲量核查報告。核查報告要回答:①詳盡評述原報告質量;②通過鉆孔驗證和樣品抽查及資源儲量的對比研究,客觀評價原報告資源儲量的質量可靠性;③要對新上的項目資源儲量是否能支持該礦山穩(wěn)產一般15年(礦石量,入選品位)作結論性說明(延續(xù)或者擴產能項目服務年限可以放寬到10年)。報告的核心要注意各種量的比較,如核查要分礦層與原報告進行對比,與上表量進行對比,與核實報告進行對比。通過對比,發(fā)現(xiàn)變化就要查清增減原因,如報告量與上報量不一致,或與圖紙量不一致,就需要說明差在哪里,評述資源儲量的變化情況,最終是核算出保有資源量。
3 盡職調查過程中的關鍵問題探討
礦山資源儲量盡職調查是一項非常復雜的工作,需要把握以下關鍵問題。
3.1 多渠道全面收集項目過往實物資料
因為對盡職調查工作有不同認識,或可能對地質資料較為敏感性,有些資料管理單位或存檔單位如各級地質資料管理部門、礦山企業(yè)/公司或者地勘單位,不同意或者不愿意無償提供相關資料。主要情況有:一是儲量涉及有關費用征收,礦山比較敏感,不愿意涉及該問題。二是收費問題,如資料提供可能會產生費用收取問題;三是個別礦山企業(yè)私挖亂采,根本就沒有地質資料或資料丟失;四是可能礦山存在有越界超深開采及其他違規(guī)傾向,會拒絕提供相關資料,有意掩蓋礦山真實情況,如收集資料遇到不予配合的情況時,需要業(yè)主方做好工作協(xié)調,要耐心地解釋,盡最大可能獲取支持與配合。
3.2 正確評估礦山礦產資源的不確定性
礦業(yè)項目投資主要是圍繞目標礦山的資源儲量、質量以及開采成本來進行決策的,而礦產資源本身所具有的不確定性,給礦產資源的尋找和勘探以及開采帶來了不同程度的風險,這種不確定性無形中也加大了礦業(yè)投資風險。礦山盡管前期已經做了大量的地勘工作,也提交了可行性評估報告,但是依然存在一些不可預見的地質變化因素,影響我們對礦產儲量的預測,如果低估礦產資源的不確定性,就會忽視盡職調查工作,資源儲量核查不充分,會造成資源儲量核查不清,品位有誤差,前景預測偏差,甚至出現(xiàn)預測較好的礦區(qū)接收后就面臨著嚴重虧損的局面。
3.3 要緊緊抓住盡職調查工作中的關鍵點
盡職調查工作中的關鍵點有兩個,一是核查資料的真實性,篩查出疑點,確保參加資源儲量估算資料的真實性和有效性。核查工作中設計的室內室外資料抽查復測,驗證工程的施工和各類樣品的采集都要圍繞這個目來展開。二是審核資源儲量估算方法的選擇與運用的規(guī)范性、合理性,基本參數(shù)的審查與復核,處理好這些核心技術,才能正確估算資源儲量。上述兩個關鍵點都需要測量工作的支持,因此,坐標系統(tǒng)的復核和換算、工程位置的復測,豎井,主要巷道和采空區(qū)的測量(井下采空區(qū)和露天采場)十分重要。
3.4 科學估算資源儲量,正確處理消耗和保有資源儲量的關系
核查報告編寫的目的是為項目并購提供資源依據(jù),因此,前人工作質量、可靠程度以及是否符合相關規(guī)范等,這些關乎資源儲量可靠性的內容十分重要,需要采用獨立章節(jié)予以說明。室內資料核查、室外工程抽查和驗證工程及相應的取樣、抽樣和化驗工作,都是為這個可靠性做鋪墊,需要單獨說明。如果核查結果與備案資料或項目資料基本一致,誤差在合理的范圍內(5~10%以內),資源儲量估算資料可以采用原報告資料,如果超出誤差范圍,這需要根據(jù)情況加大相應抽查比例或者驗證工程比例,也可以利用驗證數(shù)據(jù)重新估算,得出合理的資源儲量結果。如果原報告中規(guī)范使用不當,如勘查類型、礦體圈連不符合規(guī)范,就需要在重新確定勘探類型的基礎上,重新圈連礦體,估算資源儲量。采富棄貧現(xiàn)象在礦山普遍存在,涉及消耗儲量估算和扣減時,要在重新測量采空區(qū)及其影響的范圍基礎上,考慮扣除當前經濟條件下不可利用的和不具備開采條件的資源。
3.5 盡職調查單位和項目負責人的遴選
礦業(yè)項目本身具有差異性,礦業(yè)風險管理對管理者技術水平、對礦業(yè)項目熟悉程度、工作態(tài)度以及經驗具有較強的依賴性,對項目的風險評價往往容易出現(xiàn)較大差異。對礦區(qū)資源儲量開展核查工作,務必選取具有一定資質和實力的隊伍來承擔,需要嚴格把關。一般盡職調查項目屬于短平快項目,工作周期不超過四個月,兩個月內出初步結果,三個半月內提交初步報告??辈閱挝恍枰哂泄腆w礦產勘查甲級資質(即使已經取消資質),團隊還需具有快速反應的工作能力,相關專業(yè)技術人員勘探經驗豐富,如大型礦山核查項目,項目負責人最好為大型礦山勘探報告主編人,具有大型礦床勘查經歷。此外,要求具有甲級測試資質的實驗室進行測試,力求測試結果快速準確;具有乙級以上測量資質的單位開展測量,工程測量優(yōu)先考慮使用三維激光掃描儀,以保證高質量地按時完成核查任務。
4 結束語
資源儲量盡職調查只是礦業(yè)項目收購過程中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是資源項目收購的核心內容,對投資礦業(yè)項目要進行科學決策和規(guī)避風險,還需要對礦山開展法律盡職調查、資產評估等,在此不做表述。在科學準確理解《礦區(qū)資源儲量核查技術要求》的基礎上,提高礦區(qū)資源儲量的盡職調查工作質量,針對調查過程中的關鍵問題,采取必要的風控措施,提高資源儲量數(shù)據(jù)的可靠性程度,為礦業(yè)項目的收購、并購和運作提供議價基礎,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參考文獻:
[1]馬丹.資源儲量核查方法及思考[J].煤炭技術,2011(2):39-40.
[2]郭定良,韓偉等.礦區(qū)資源儲量核查試點工作的經驗教訓[J].國土資源導刊,2008(5):19-20.
[3]王世偉等.淺談礦區(qū)資源儲量核查工作中的幾點認識[J].西部探礦工程,2010(6):141-143.
[4]王世明,唐衛(wèi)國等.淺析礦區(qū)資源儲量核查應注意對幾個問題[J].國土資源導刊,2008(5):21-22.
[5]國土資源部.固體礦產資源儲量核實報告編寫規(guī)定.(國土資發(fā)[2007]26號)[6]何水成,周怡湘.攸縣蘭村煤礦區(qū)資源儲量核查方法初探[J].國土資源導刊,2008(5):23-25.
[7]龍世勇.長崗向斜核查礦區(qū)煤炭資源儲量估算研究[J].低碳世界,2014(4)121-122.
作者簡介:
張廣純(1969- )女,漢族,北京市人,地質工程碩士,工程師,現(xiàn)主要從事礦業(yè)經濟研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