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時間的推移、經(jīng)濟的發(fā)展、社會的融合,各國之間的貿(mào)易交流逐年增多,不可避免地會發(fā)生一些貿(mào)易摩擦和沖突,國際民商事案件也隨之增多,在這些案件中,為了維護公民、法人及自身的利益,大多國家都選擇擴大法院的司法管轄權(quán),以獲得主動權(quán),導致國際管轄權(quán)的沖突增多,此時,作為管轄權(quán)自我限制的不方便法院原則,為了平衡管轄權(quán)基礎的擴張而為各國所用。通過闡述不方便法院原則在不同國家中的適用情況,結(jié)合我國的法律規(guī)定及其適用,簡要探討該原則在我國的適用完善情況。
關(guān)鍵詞:不方便法院原則;國際管轄權(quán)沖突;適用完善
引 言
不方便法院原則的起源已經(jīng)無法考證,但一般認為,其最早出現(xiàn)在19世紀中葉,起源于蘇格蘭法院,在英美國家發(fā)展壯大,如今也被各個國家所接受,因其廣泛的自由裁量權(quán)的特性,英美法系國家對該原則接受程度較高,而大陸法系國家更加注重法律的確定性、一致性和可預見性而對該原則采取相對保守的態(tài)度。其中,中國在2015年《民事訴訟法司法解釋》第532條規(guī)定了不方便法院原則,正式適用了該原則。
不方便法院原則是為了協(xié)調(diào)國際民商事管轄權(quán)、合理解決管轄沖突而自我限制司法管轄權(quán)的一個制度,主要是通過法官的自由裁量權(quán)來靈活把握管轄權(quán)擴張的程度,即判斷法院自身是否需要繼續(xù)涉外案件的訴訟程序。具體來說,原告在對民商案件具有管轄權(quán)的法院提起訴訟后,被告提出該法院是不方便法院的申請,法院通過調(diào)查和雙方的舉證,發(fā)現(xiàn)存在比自己更適合審理該案的外國法院時,有權(quán)運用自由裁量權(quán)拒絕管轄。本文的重點放在對各個國家對不方便法院原則的適用上,再結(jié)合我國法律條文的規(guī)定,研究該原則在我國的適用完善。
一、不方便法院原則的適用
(一)英國
在1987年斯皮里達案[1]中,英國法院正式將不方便法院原則納入了英國的法律,其分析分為兩個步驟:第一,法院要考慮被告是否履行了舉證責任,被告要證明英國法院不是自然或方便的法院,以及存在比英國法院明顯更適當?shù)耐鈬ㄔ海绻淮嬖?,則終止分析;如果存在,則中止訴訟,進入第二步分析。第二,法院不僅要考慮導致訴訟與英國或外國法院聯(lián)系的所有因素,還要考慮原告在外國法院是否能獲得公正審判,這是屬于原告的舉證責任,只有原告證明了其在外國法院實際不能得到公正判決的情況下,英國法院才會保留管轄權(quán)[2]199。
判斷是否存在最適當法院以及原告是否得到公正審判都是法院的自由裁量權(quán),雖然英國有在判例中不斷發(fā)展出各種判斷因素的分析,但是這些因素還是需要法官根據(jù)具體案件進行具體分析的,體現(xiàn)出該原則廣泛的自由裁量權(quán)和靈活性。
(二)美國
美國聯(lián)邦最高法院通過1947年的”Gulf Oil Corp v. Gilbert”案[3]中第一次明確地適用了不方便法院原則,但Gulf Oil案件是美國國內(nèi)案件,所以1981年的Piper Aircraft Co. v. Reyno案[4]是美國第一次運用不方便法院原則處理國際案件。美國最高法院也是建立了兩步分析法:首先,法院分析是否有一個適當?shù)奶娲ㄔ捍嬖?,法院的適當性的判斷標準是被告服從替代法院的管轄;替代法院能夠給原告救濟且該救濟相比美國法院的救濟來說不是明顯不適當。[5]102美國最高法院還指出,在通常情況下替代法院都是適當?shù)模挥挟斊鋵嶋H上剝奪了原告任何救濟的情況下,才是不適當?shù)摹H绻麤]有替代法院或者法院不適當,則停止分析,繼續(xù)案件審理;如果有,則需要第二步分析,分析與案件相關(guān)的所有私人利益因素和公共利益因素。[5]205由于美國最高法院沒有建立一個明確的指導原則,而且根據(jù)案件具體情況的不同,法院所要考慮的兩方面因素以及因素側(cè)重點也不同,所以下級法院有相當大的自由裁量權(quán),相同或相似的案件可能會得到不同的結(jié)果。目前,美國上訴法院運用“最適當法院”標準來審理下級法院作出的關(guān)于不方便法院原則的判決,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下級法院過度的自由裁量權(quán)。
同樣的,不管是私人利益因素還是公共利益因素,都只是例證,并沒有包含所有因素,依舊需要法官根據(jù)具體案件具體分析。
(三)荷蘭
作為大陸法系國家的荷蘭,因為有明確、嚴格的法律條文的規(guī)定,通常不會給法官自由裁量的空間,但是也存在一些例外情況。
《荷蘭民事訴訟法》第429條規(guī)定了申請令案件中,如果申請令狀和荷蘭的法律環(huán)境沒有充分聯(lián)系,則可適用不方便法院原則拒絕管轄,主要適用于撫養(yǎng)、夫妻財產(chǎn)制等家庭案件,但不能適用于離婚案件。這條規(guī)則是從荷蘭以往的案例法中發(fā)展起來的,其目的是防止挑選法院,因為荷蘭申請令案件的管轄權(quán)基礎過于寬泛。
(四)中國
在2015年之前,即使沒有明確的法律條文的規(guī)定,我國仍然有個別案例適用了該原則,表明我國早就有使用該原則的可能性。其中既有未明確提及該原則的東鵬案1,在此案中,根據(jù)最高院的批復,高院拒絕了管轄,但是回避了關(guān)于不方便法院原則的定義和內(nèi)涵,從中可以看到該原則在我國的萌芽狀態(tài);還存在正面提及該原則的郭葉律師行案2,在該案中,最高人民法院沒有再次回避,而是正面闡述了不方便法院原則的理論基礎和適用條件,是該原則在我國的先行案例和標桿,此后各地的法院對此類案件均有闡述和解釋。
2015年,為了填補之前我國立法和司法解釋沒有規(guī)定不方便法院原則的空白,《民事訴訟法司法解釋》第532條3規(guī)定了“拒絕管轄”這一制度,不方便法院原則正式在我國確立,[6]其規(guī)定了當涉外民事案件同時滿足六個要素時,中國法院可以拒絕管轄,明確了申請主體、案件適用和排除適用的條件。[7]從此,我國法院適用不方便法院原則有了可以明確的條文規(guī)定和法律依據(jù)。
二、不方便法院原則在我國的適用完善
(一)明確該原則的法律位階
規(guī)定不方便法院原則的是民訴法的司法解釋,但是司法解釋的位階和效力不及法律,與其廣泛的適用性不對稱,因此可以進一步修訂我國《民事訴訟法》關(guān)于不方便法院原則在內(nèi)的涉外民商事案件管轄受理程序,或者可以將其修訂到《涉外民事關(guān)系法律適用法》的一般規(guī)定之中,進而也可進一步推動我國國際私法的立法。[8]
(二)完善啟動該原則的模式
民訴法司法解釋第532條規(guī)定了被告提出申請或者管轄異議,則法院可以啟動審查程序,這就導致法院只能被動適用該原則,不能主動進行審查以拒絕管轄。但是如果只規(guī)定法院主動啟動該原則的模式的話,則會給當事人帶來不便,排擠了當事人的意思自治的權(quán)利。因此,應當采用兩者兼有的模式,以滿足當事人自治的同時,法院同樣握有主動權(quán)。
(三)明確啟動該原則的時間和舉證責任
建議被告應該在答辯期內(nèi)提出管轄異議或不方便法院的申請,法院也應在此之前宣布是否啟動該原則的審查程序。因為,如果遲于這個時間才提出或主動啟動,則案件已經(jīng)進入實體程序,被告對案件的應訴答辯使法院獲得應訴管轄權(quán),即被告默認法院是方便法院,適用不方便法院原則已無意義。
關(guān)于舉證責任,我國司法實踐中主要還是由被告承擔的,而在該原則的適用中,被告想要更換法院,原告則堅持要在其選擇的最有利法院進行訴訟,所以雙方都有舉證的需要,可以參照英國的做法,被告舉證完后,舉證責任轉(zhuǎn)移到原告身上。
(四)明確“更加方便”的標準
如何判斷外國法院是審理案件更加方便的法院呢?這就要對“更加方便”進行進一步的解釋,明確判斷標準。其中可以考慮的因素有①與證據(jù)有關(guān)的因素,包括獲得證據(jù)的方便程度、所需花費的時間成本及費用,證人出庭的可能性等;②各種訴訟時效的長短以及是否還在訴訟期內(nèi);③判決是否能獲得完全的承認與執(zhí)行,只有判決得到承認與執(zhí)行,原告的利益才能得以實現(xiàn),否則原告就得不到救濟,替代法院的判決也沒有意義;④外國法院的案件積壓程度,如果法院負擔很重,則原告的案件將會被積壓,花費更長的時間才能獲得救濟,甚至會出現(xiàn)超過訴訟時效而得不到救濟的情況。
(五)明確案件的上訴方式
法律條文中沒有規(guī)定案件的上訴審查程序和標準,如果下級法院作出適用不方便法院原則拒絕管轄的裁定,或者駁回被告的申請拒絕適用不方便法院原則,當事人對此不服,提出上訴,那么上訴期限、對應的上訴法院以及審查標準都沒有明確,則很可能導致形式審查,案件無法通過上訴實現(xiàn)公平正義的目標,當事人的權(quán)利也無法得到保障。[9]因此應當明確上訴期限、對應法院以及審查標準,具體標準可考慮法官是否濫用自由裁量權(quán)、其是否考慮了案件的所有相關(guān)因素等。
總 結(jié)
任何事物都有其兩面性,不方便法院原則亦是如此,其優(yōu)勢是解決國際民商事管轄沖突、保護當事人的合法權(quán)益、保障案件的公正審判,但也存在自由裁量權(quán)過于廣泛、歧視外國原告、導致法院負擔過重等弊端。我們需要做的就是盡量減少弊端的產(chǎn)生,發(fā)揮其在國際民商事領域的優(yōu)勢。隨著社會、經(jīng)濟、法律的發(fā)展,需要我們不斷去探索和完善,建立更加符合我國的不方便法院原則,使其更加具有可操作性和實用性,并在司法實踐中不斷創(chuàng)新,豐富我國不方便法院原則的內(nèi)涵。
注 釋
1 香港東鵬貿(mào)易公司訴東亞銀行信用證糾紛案。該案雙方當事人均為香港法人,訴爭也與內(nèi)地沒有聯(lián)系,在香港起訴更為方便,廣東省高院以此拒絕了管轄,認為應按當事人的約定,由香港法院管轄。
2 郭葉律師行訴廈門華洋彩印公司代理合同糾紛管轄權(quán)異議案。被告申請適用不方便法院原則,廈門中院闡述了該原則的前提條件和考慮因素,認為被告的住所和財產(chǎn)均在內(nèi)地,在此審理有利于判決的承認與執(zhí)行,駁回了被告的申請。
3 《最高人民法院關(guān)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解釋》第532條:涉外民事案件同時符合下列情形的,人民法院可以裁定駁回原吿的起訴,告知其向更方便的外國法院提起訴訟:(一)被告提出案件應由更方便外國法院管轄的請求,或者提出管轄異議;(二)當事人之間不存在選擇中華人民共和國法院管轄的協(xié)議;(三)案件不屬于中華人民共和國法院專屬管轄;(四)案件不涉及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利益;(五)案件爭議的主要事實不是發(fā)生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nèi),且案件不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律,人民法院審理案件在認定事實和適用法律方面存在重大困難;(六)外國法院對案件享有管轄權(quán),且審理該案件更加方便。
參考文獻
[1] Spiliada Maritime Corp v. Cansulex Ltd. A.C. 460(1987), pp.476-478.
[2] 湖北省高院民四庭. 涉外民事訴訟管轄權(quán)問題研究[M]. 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2008.
[3] Gulf Oil Corp v. Gilbert 330 U.S. 501(1947)
[4] Piper Aircraft Co. v. Reyno 454 U.S. 235(1981)
[5] 徐偉功. 美國國(區(qū))際民事訴訟中的若干問題研究[M]. 武漢:湖北人民出版社,2007.
[6] 彭奕. 不方便法院原則在我國的發(fā)展歷程與立法完善——兼評2015年《民事訴訟法司法解釋第532條》[J]. 南京大學法學評論(2016年秋季卷),2016: 247-262.
[7] 靖景. 論不方便法院原則在我國的適用[D]. 山東:煙臺大學,2019. 21-23.
[8] 李佳佳. 論我國不方便法院原則的立法缺陷及完善——《關(guān)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解釋》第532條[J]. 中州大學學報,2016,33(2): 27-31.
[9] 祝春曉. 論不方便法院原則在我國的適用[D]. 山東:山東大學,2019. 22-27.
作者簡介:葉舒怡(1995—),女,漢族,浙江湖州人,碩士在讀,就讀于浙江理工大學法政學院,研究方向是涉外經(jīng)濟法實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