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筱艷
“湯姆”,是一個再普通不過的名字,一個最常用的名字。
大概,每個人都認識一個“湯姆”。比如在英語課本中,你認識了一個“湯姆”;在銀幕上,你認識了一個“湯姆”;在某個外語培訓班上,你認識了一個“湯姆”……
而你一定愿意認識這樣的一個“湯姆”:他總是有無數(shù)的好點子,跟他在一起你永遠不會覺得無聊;他富于冒險精神,什么都想嘗試一番;他有足夠的機靈與聰明,撞了南墻懂得回頭,懂得尋找新的出路……他就是從馬克·吐溫筆下走來的湯姆·索亞,一個吸引了幾代少年,讓無數(shù)孩子津津樂道的“湯姆”!
馬克·吐溫,是美國批判現(xiàn)實主義文學的奠基人,一生寫了大量作品,體裁涉及小說、劇本、散文、詩歌等。而他的《湯姆·索亞歷險記》和《哈克貝利·費恩歷險記》則是兒童文學長河里熠 (yì)熠閃光的兩顆明珠。
《湯姆·索亞歷險記》的故事,發(fā)生在19世紀上半葉美國密西西比河畔的一個普通小鎮(zhèn)上。湯姆所生活的小鎮(zhèn)某種程度上是當時美國社會的縮影。虛偽庸俗的社會習俗和刻板陳腐的學校教育束縛著一代青少年。馬克·吐溫用自己的妙筆,塑造了一個天真、機智,勇于冒險并追求自由的小男孩湯姆·索亞,借助于這個形象向社會現(xiàn)實發(fā)起挑戰(zhàn)。
很多時候,大家提到湯姆·索亞,對他的評價首先會用到一個詞“淘氣”。其實,湯姆·索亞遠遠不止“淘氣”——湯姆是熱騰騰的,他時刻在行動:與小朋友吵鬧玩樂,夜探墓地,上山挖寶,去山洞探險,與盜賊周旋……湯姆是自由的,他從來不受任何腐舊規(guī)則的束縛;湯姆是善良的,他愛親人,關心朋友,與人人厭棄的小流浪兒哈克貝利友好相處,甚至,當一個滿身惡習的流民蒙受不白之冤時,他也能勇敢地、冒著生命危險救人于危難之中。
馬克·吐溫將自己的童年經(jīng)歷融入了這部小說,又借故事反思現(xiàn)實,作品中充滿了勃勃的生機與活力。這是一部寫兒童生活與經(jīng)歷的小說,但又并不是一部只適合兒童閱讀的小說。今天的小讀者,再讀《湯姆·索亞歷險記》,著重點與視角不應只落在他的種種淘氣的行徑上,而是要讀懂他的種種行為背后的精神:不屈服,不認輸,勇于探索真相,保持對世界的高度關注,還有就是守住善良的本性。
一代又一代的讀者長大了,老去了,但是湯姆·索亞從未老去,他永遠年青,永遠快樂,永遠自由自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