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令娥
【片段導入】
每一穗花都是上面的盛開、下面的待放。顏色便上淺下深,好像那紫色沉淀下來了,沉淀在最嫩最小的花苞里。每一朵盛開的花就像是一個小小的張滿了的帆,帆下帶著尖底的艙,船艙鼓鼓的;又像一個忍俊不禁的笑容,就要綻開似的。那里裝的是什么仙露瓊漿?我湊上去,想摘一朵。
…………
這里除了光彩,還有淡淡的芳香,香氣似乎也是淺紫色的,夢幻一般輕輕地籠罩著我。忽然記起十多年前家門外也曾有過一大株紫藤蘿,它依傍一株枯槐爬得很高,但花朵從來都稀落,東一穗西一串伶仃地掛在樹梢,好像在試探什么。后來索性連那稀零的花串也沒有了……
花和人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長河是無止境的。我撫摸了一下那小小的紫色的花艙,那里滿裝生命的酒釀,它張滿了帆,在這閃光的花的河流上航行。它是萬花中的一朵,也正是一朵朵花,組成了萬花燦爛的流動的瀑布。
(節(jié)選自宗璞《紫藤蘿瀑布》)
【閱讀心得】
在《紫藤蘿瀑布》中,作者于行進中見到了紫藤蘿,回憶往昔,由花兒的枯榮聯(lián)系到生命的永無止境,表達了自己對人生如長河的感悟。
托物言志首先要有對“物”的描寫,而本文對紫藤蘿的描寫就非常充分。比如“每一朵盛開的花就像是一個小小的張滿了的帆,帆下帶著尖底的艙。船艙鼓鼓的;又像一個忍俊不禁的笑容,就要綻開似的”,寫得非常巧妙。而這人生感悟就是作者寄托在紫藤蘿上的“志”,既有其悲喜變化的情感,又有其對于“生死的疑惑”“疾病的痛楚”的思考。
寫托物言志類作文,同學們應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一、尋求契合溝通,找準所托之物。托物言志類文章中的物,不是作者信手拈來的,也非一味刻意搜尋的結(jié)果,而是作者的情思感悟與某種外物自身特性的契合、溝通。如季羨林的《清塘荷韻》就通過記述荷花艱辛的生命歷程,表達出對生命頑強、堅韌的贊美。一般情況下,作者通過對自然景物的描繪,將紛繁復雜的人生感悟予以體現(xiàn),給讀者留下豐富的想象空間。
二、分析外形特征,展示內(nèi)在品質(zhì)。寫作中,既要捉住“物”外在的“形”,更要挖掘出“物”內(nèi)在的“神”,由表及里從而生發(fā)哲理或人生啟示。因此,作者必須置身于現(xiàn)實生活中,在對某一特定事物的特征或特性進行觀察、體驗、比較的基礎上,進而準確地揭示出所托之物的品性或品行。
三、學會以小見大,捕捉獨特感悟。賈平凹從一塊丑陋的石頭里看出了那種“不屈于誤解寂寞的生存的偉大”,揭示了我們對人才觀的世俗偏見,于是他的《丑石》中便有了個性化的感悟。如果我們能把這種充滿生命智慧的獨特感悟填補在作文中,何愁寫不出具有豐厚文化意蘊的美文佳作?
【示范作文一】
向日葵
◎羅佳玥
陽光下那叢金黃金黃的向日葵永遠留在我腦海中,尤其是風雨中那昂首挺胸的向日葵,更是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那是一個陰沉的午后,我走在回家的路上。心里的憂愁如蜘蛛網(wǎng)般纏繞著我。走著走著,我不禁停住了腳步,眼前亮了起來。
遠處有一叢盛開的向日葵,它開得是如此繁盛,彼此推著擠著,都分不清那大片大片的葉子是哪一朵花上的了。綠色的花盤上開出了輪子似的花朵,幾十片黃色的花瓣圍著花盤,中間是密密麻麻的金燦燦的花蕊。微風吹過,遠遠望去,就像一張大大的金色毛毯,又像一片金色海浪。每一株向日葵都形態(tài)各異,有的大如汽車方向盤,有的還只是小花苞,有的葉子綠得閃光耀眼,有的葉子卻已經(jīng)枯黃了,但它們有一個共同點——都微笑著面對太陽。
“朝著太陽走。”它們在笑。
“朝著太陽走。”它們?nèi)氯隆?/p>
不知不覺間,陽光漸漸隱退了。烏云翻滾于天際,風兒使勁地搖動著樹枝,但向日葵仍不屈不撓地面朝天空,沒有被大風擊垮。緊接著,豆大的雨滴噼里啪啦地砸了下來。我趕緊拿出書包中的雨傘,剛打算離開,卻被眼前的一幕吸引住了——那片向日葵在大風大雨中始終沒低頭,而是傲然地挺立著!
我愣住了,心頭猛地一震。一株小小的向日葵竟有著如此堅定的信念和堅強的意志,難道我還比不上向日葵嗎?不,我也要做一棵不被擊垮的向日葵,不管遇到多大的困難與挫折,都不會倒下。我要懷揣夢想的太陽,勇敢地闖過風風雨雨,絕不放棄!
雨過天晴,向日葵笑得更歡了?!凹词箾]有花,興趣未嘗短少;何況今日花開,更比往年盛大呢?!边@樣想著,我心花怒放,不禁加快了腳步……
(湖南桃江縣桃花江鎮(zhèn)二中北校區(qū)104班)
點評
小作者以敘事的方式,巧妙地展現(xiàn)了自己因見到一片向日葵而從憂傷到樂觀的心理變化過程。向日葵是小作者所托之物,也是感情的觸發(fā)點。
習作通過描繪向日葵“微笑著面對太陽”“在大風大雨中始終沒低下頭,而是傲然地挺立著”的樣子,表明了自己的志向:要懷揣夢想的太陽,勇敢地闖過風風雨雨,絕不放棄!自此,完成了心靈的蛻變。
【示范作文二】
楠竹禮贊
◎劉勝意
“梅蘭竹菊”是人們口中常說的“四君子”。這其中,我最敬佩的是竹,因為它絕不是一種平凡的樹。
嚴格來說,竹不是一種樹,而是一種草。但隸屬于草本植物的竹,卻有著不同于草的形貌。
當你漫步在田間小路,沐浴著清新的空氣時,遠處籠著一層薄霧的山峰,若隱若現(xiàn)地透出一片綠色,在微風中搖曳。再近點,幽邃的竹林中聳立著一根根竹竿,再往上就是V形的竹枝了。淡淡竹葉點綴在其中,高大的身姿與一旁瘦弱的水草形成鮮明對比,盡顯陽剛之氣。
嚴寒的冬天壓倒了花木的艷麗,逼退了動物的腳步,卻無法阻礙楠竹的生長。厚厚的冰雪壓彎了它的脊柱,刺骨的寒風凍結(jié)了它身體中的水分。難道你認為它會就此屈服嗎?不,短暫的冰封是為了更好地重生,地底的竹鞭在泥土與巖石間曲折探索,一有機會便派出它的“小兵”——竹筍,以堅強的毅力和頑強的生命力戰(zhàn)勝了壓在頭頂?shù)氖瘔K,綻放出生命的精彩。
我愛竹,愛它的堅韌不拔,欣欣向榮。我愛竹,更愛它給人的精神力量。當我遇到困難時,它的不畏險阻、奮發(fā)向上的精神激勵著我;當我驕傲自滿時,它的默默無聞警示著我“一山更比一山高”;當我悲傷迷茫、不知所措時,它的正直堅韌和堅定不移,更成了我排遣憂愁的動力。
竹不僅在精神上給人慰藉,在物質(zhì)上也極大地造福了人類。如果用一句詩來形容它,我想“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是再合適不過的了。剛出土,它變成了餐桌上的新秀;成年后,它被送去加工成竹纖維、竹制日用品等備受歡迎的產(chǎn)品;直到死,它也化作一團火,點亮一方世界。
我愛竹,愛它的無私奉獻。
(湖南桃江縣桃花江鎮(zhèn)二中北校區(qū)102班,指導老師:劉麗)
點評
小作者選擇的物是家鄉(xiāng)最常見的一種植物——楠竹。在描述楠竹生長的環(huán)境時,語言優(yōu)美,富有詩情畫意,襯托、對比手法的巧妙運用,使楠竹的形象成功躍然紙上;“我愛竹,愛它的堅韌不拔,欣欣向榮”“我愛竹,更愛它給人的精神源泉”“我愛竹,愛它的無私奉獻”等過渡銜接句,使習作思路明晰,楠竹的精神、品性也得以凸顯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