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歌劇分析是我們理解一部歌劇作品必不可少的環(huán)節(jié),而歌劇分析就不得不談到歌劇里邊的人物塑造,也就是角色分析,角色分析可以幫助我們更加細膩的去理解這部作品。下面就來分析歌劇《黨的女兒》中的人物娟妹子。
關(guān)鍵詞:歌劇;角色分析;娟妹子
《黨的女兒》是一部充滿正能量的紅色題材的歌劇,其塑造了一位英勇救義的女共產(chǎn)黨員田玉梅的光輝形象,再一次用歷史證明了愛國主義的力量不可戰(zhàn)勝?!饵h的女兒》以中國共產(chǎn)黨領(lǐng)導革命進入重大轉(zhuǎn)折時期、紅軍長征北上為背景,通過表現(xiàn)江西蘇區(qū)杜鵑坡的普通共產(chǎn)黨員田玉梅、七叔公、桂英等人面對黨內(nèi)叛徒堅持斗爭,為游擊隊籌糧籌鹽、和叛徒針鋒相對、不懼生死的感人故事,歌頌了共產(chǎn)黨員田玉梅等人不怕犧牲、一往無前的革命精神。跌宕起伏的劇情、優(yōu)美動聽的音樂為觀眾們奉獻了一臺可歌可泣的英雄贊歌。
一、劇情分析
分析一個人物角色要從整部歌劇入手,除了上述背景外,還應該了解的是《黨的女兒》這部歌劇的劇情簡介:
1935年,江西蘇區(qū)杜鵑坡。紅軍長征北上抗日,杜鵑坡一片白色恐怖。刑場上,女共產(chǎn)黨員田玉梅在老支書的掩護下死里逃生。田玉梅沒有被敵人的血腥屠殺嚇倒,擦干身上的血跡,決心和敵人斗爭到底。她找到原區(qū)委書記馬家輝,報告老支書臨刑前說黨內(nèi)有叛徒。而叛徒就是馬家輝。田玉梅險遭叛徒的暗算。馬家輝和白軍團長設計埋下重兵,妄圖一舉消滅游擊隊。在這危機四伏的關(guān)頭,田玉梅一片赤誠化解了七叔公對她的疑團。她再入虎穴,把桂英心中熄滅的革命之火重新點燃,揭穿了馬家輝的叛徒嘴臉。田玉梅、七叔公和桂英在連夜上山去找游擊隊報告敵情,可游擊隊已經(jīng)轉(zhuǎn)移。在與上級黨組織失去聯(lián)系的危難時刻,三人自覺地成立了戰(zhàn)斗小組。游擊隊得到七叔公的報告,周密部署,打了敵人的伏擊。田玉梅和桂英在籌鹽時,與馬家輝遭遇。她們勇斗叛徒,除掉了馬家輝。桂英為了掩護田玉梅壯烈犧牲。槍響引來了日軍,田玉梅為了拖住敵人,保護游擊隊交通員小程,被日軍抓住。田玉梅豪氣凜然,視死如歸,懷著對共產(chǎn)主義必勝的信念慷慨赴義。她那不朽的精神化作滿山盛開的杜鵑花。
其次是這部歌劇的時間、地點、人物:
時間:1935年春。地點:江西山區(qū)某地。人物:田玉梅:女,26歲,中共黨員。娟妹子:女,7歲,玉梅的女兒。七叔公:男,70歲,采藥老人。桂英:女,27歲,馬家輝妻,黨員。馬家輝:男,32歲,區(qū)委書記。小程:男,21歲,游擊隊聯(lián)絡員。孫團長:男,36歲,日軍團長。
鄉(xiāng)親們,“杜鵑花”們,匪兵們。
二、角色分析
娟妹子,7歲,田玉梅的女兒,是一個聰明可愛、天真無邪的女孩。娟妹子的出現(xiàn),讓田玉梅作為“黨的女兒”的角色于平凡中更顯偉大,突出了歌劇《黨的女兒》的主題。娟妹子在劇中的作用是不能小看的,她的唱段《羊羔羔吃奶》寫的又美又動情,是一個兒童最純真的心聲,是整部劇中讓人落淚最多的唱段。在唱段《女兒離不開好媽媽》里,把一個孩子對媽媽真摯的愛,以及由于媽媽經(jīng)常不在身邊而對媽媽的期盼和深深依戀之情表現(xiàn)得情深意切。聽后都會令人潸然淚下。有哪個母親不想多陪陪自己的孩子,有哪個孩子不留戀自己的母親。但是為了革命的勝利,她們寧愿忍受親人分離的痛苦,這一細小的故事情節(jié)不僅體現(xiàn)了革命的艱辛,更表現(xiàn)了她們?yōu)榇蠹疑嵝〖业臒o私奉獻、勇于犧牲的革命精神。此刻,革命者的艱辛在這看似細小的生活情節(jié)中表現(xiàn)的淋漓盡致。
這部歌劇一共有六場,下面分別從各場來分析娟妹子的角色作用。
首先第一場。黃昏時刻,杜鵑坡前,一群匪兵把娟妹子的母親田玉梅,老支書等八個共產(chǎn)黨員五花大綁著,在綁匪準備開槍那一瞬間,娟妹子跑上來撲向玉梅:“媽媽”,然后匪兵一腳把娟妹子踹倒在地,娟妹子不停的呼喊著:“媽媽,媽媽…”。田玉梅口被封著,手被綁著,只能跪倒在地用頭和肩膀依偎著娟妹子的擁抱。在田玉梅的唱段過后就是娟妹子的唱段《女兒離不開好媽媽》第一次出現(xiàn),此時表現(xiàn)的是娟妹子對媽媽的疼惜,不忍看著媽媽被綁,甚至離開自己。想讓媽媽跟著自己回家但是又回不去的無奈。田玉梅在這里把娟妹子托付給七叔公。
第三場,高山深處,在七叔公的草竂前,娟妹子癡癡的望著遠山,這時七叔公端來一碗紅薯粥讓她喝,娟妹子捧過碗,眼淚止不住的往碗里掉,七叔公問到:“伢子啊,怎么了,怎么不喝”。娟妹子:“我想媽媽”,然后哭了起來。七叔公抱起娟妹子開始唱娟妹子不要哭。這一場表現(xiàn)的是娟妹子離開自己的母親,見不到自己的母親,不知道自己的母親是否安全,對母親的思念以及擔憂之情。然后馬家輝來了,與七叔公談到田玉梅,這時娟妹子馬上出來問到:“我媽在那兒?”七叔公得知玉梅沒有死但卻被馬家輝告知田玉梅背叛了黨。娟妹子看出了七叔公的擔憂,問到:媽媽她怎么了。忽然門外田玉梅唱到,娟妹子趕緊從門里跑出來喊著“媽媽”,母女二人抱頭擁抱在一起。七叔公與玉梅爭論起來。而娟妹子心底關(guān)心的卻是媽媽有沒有吃飯,餓不餓,說明娟妹子永遠相信自己的母親不會是那樣的人,以及再次見到母親的喜悅。七叔公對玉梅的誤解還沒有解開,玉梅準備離開,這時娟妹子喊著媽媽,奪門而出,說著:“我不要爺爺,我要跟著媽媽,媽媽你別走,你帶上我一起走?!比缓缶昝米泳统鹆恕恫灰x開我,媽媽》表達了娟妹子對媽媽的不舍,不忍媽媽再次離開自己。但是玉梅卻不得不走 只得再一次把娟妹子托付于七叔公。七叔公對玉梅的誤會了解開了,同時也知曉了馬家輝才是叛徒。
第六場,也就是最后一場。田玉梅和娟妹子相依睡著,娟妹子醒后看到好多的咸菜,鹽巴,然后想到媽媽累壞了,餓壞了,所以遞了咸菜給媽媽吃,媽媽誤會了娟妹子以為她在偷吃。解釋清楚后,玉梅知道自己錯怪了娟子。后來玉梅和桂英打算把咸菜和鹽拿去送給鄉(xiāng)親們,沒想到馬家輝帶著孫團長來了,她們就被圍住了,玉梅與孫團長爭論著,此時娟妹子被匪兵綁著,害怕的呼喊著媽媽。玉梅擔心的說著有什么沖我來 不要為難孩子,,娟妹子被放開撲向媽媽,田玉梅唱到對不起孩子,為了革命事業(yè) 只能犧牲自己。娟妹子再一次唱起《女兒離不開好媽媽》。第二次唱起這首歌,娟妹子知道自己的母親即將犧牲,心里多的是害怕、傷心,最多的還是不舍,舍不得和自己的母親分開,強烈的情感在此爆發(fā)。但同時娟妹子也長大了,明白了母親的難處。唱完和母親最后一次緊緊的擁抱在一起。
娟妹子在劇中的角色雖然只是一個小孩,但是她對田玉梅母親形象的塑造起著不可忽視的作用,同時也呼應了《黨的女兒》這一主題,所以她在全劇中的作用是不可忽視的。
參考文獻
[1]黨的女兒[M].上海音樂出版社,王祖皆等作曲,2001.
作者簡介:
陳容,女,1996.11.13,漢族,四川宜賓。學歷: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聲樂表演,單位:四川師范大學音樂學院,四川,成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