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雙一流建設對高校圖書館學科服務提出新的要求,本文運用文獻調查法梳理國內外學科服務現狀,以期為學科服務發(fā)展轉型提供助力。
關鍵詞:高校圖書館;學科服務;學科館員
1.引言
學科服務即為學科化服務,是圖書館資源與用戶需求的有機結合,是館員基于用戶需求使用積極主動手段為用戶提供科研教學所需信息的一種服務方式。它要求學科館員深入到用戶的教學或科研活動中,協助他們發(fā)現更多的專業(yè)資源和進行信息導航。2015年8月18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會議通過《統籌推進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總體方案》,并于同年11月由國務院印發(fā),決定統籌推進建設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在“雙一流”建設背景之下,一流的學科已經成為高校競爭力之一,與高校的教學水平和科研能力密切相關。而高校圖書館學科服務在教學科研信息提供、資源平衡配置等方面可以有效輔助學科建設。與傳統的參考咨詢服務相比,高校學科服務是一項開拓性的主動參與式的創(chuàng)新服務。它以高校圖書館為依托,深入開展各項科研教學評價服務,在雙一流建設中提供高效精準的學科服務,有利于打造一流學科建設。因此梳理學科服務相關文獻,厘清高校學科服務現狀,對學科服務發(fā)展尤為必要。
目前國內外學科服務研究主要集中在5個方面:學科服務內容、學科服務模式、學科服務平臺建設、學科館員能力建設、學科服務質量評價
2.學科服務內容
我國學科服務內容可大致分為三個方面:教學支持服務,科研支撐服務和個性化學科服務。
(1)教學支持服務
教學服務是學科服務的基礎性服務[1]。目前我國教學服務包含的內容包括提供學科知識素材、提供學科參考教案、提供學科網絡課程、入館培訓、文獻課檢索和學科建設專題講座等部分[2,3]。圖書館根據用戶不同的身份分層次、不同的專業(yè)背景,提供不同種類和不同層次的教學服務,為學科服務和教學科研活動提供助力。
(2)科研支撐服務
科研服務是指在圖書館嵌入式學科服務為科研項目提供的服務內容,包括推送學科前沿熱點、提供學科參考文獻、提供學術交流信息、信息咨詢等服務內容[2]。推送學科前沿熱點可讓進入圖書館的用戶在第一時間了解到前沿的科學方法和研究進展;提供學科參考文獻可為用戶在接觸新概念和知識時能夠準確獲取到自己想要的相關資料。提供學術交流信息有助于實現團隊內部學術交流與溝通。信息咨詢則包含科技查新、查收查引等服務??蒲蟹漳茏層脩艏皶r掌握專業(yè)學科的關鍵知識,了解到研究熱點和學術趨勢,為后續(xù)科研工作奠定基礎。
(3)個性化學科服務
個性化學科服務是學校在根據自身學科建設的實際情況和不同需求,開展的一系列契合自身發(fā)展的、“量身定做”的學科服務。目前,國內眾多高校圖書館都在積極地開展個性化學科服務。清華大學、南開大學、哈爾濱工業(yè)大學等高校圖書館已經開展RSS訂閱服務,第一時間向用戶推送所在學科相關動態(tài)信息;北京大學、華中科技大學、哈爾濱工業(yè)大學、上海交通大學設立了學科博客和學科信息導報,將學科相關熱點信息整合呈現,也為相關學科的科研人員和學科館員搭建交流的橋梁;清華大學圖書館推出聊天機器人也是充分利用新型技術,提供一種嶄新的學科服務方式,為用戶學科服務提供生動且高效的信息咨詢體驗??梢?,目前的個性化學科服務的開展和推進在基于自身學科發(fā)展動態(tài)的同時,注重與新興技術的融合,以此來促進交流互動,提高服務效率,創(chuàng)造更大的學科服務價值。
3.學科服務模式
一般的學科服務模式為“學科館員——學科分館”,或“圖情教授——學科分館”。由專業(yè)受訓的學科館員或兼任學科館員的圖書情報領域教授,通過自身的專業(yè)知識,為某一具體的學科提供服務。
隨后在學科服務實踐過程中,引入了嵌入式服務為概念?!扒度胧健备拍钣擅绹薓ichel Bauwens于1993年提出,即通過“嵌入”提供信息服務,將服務插入到整個行為流程中。G.Delaney的研究厘清學科服務概念[4],A.L.Daugherty則在其著作中討論嵌入式學科服務的最佳實踐方式[5]。在我國高校圖書館積極開展嵌入式學科服務模式研究,劉穎對嵌入式學科服務的服務內容、實現方式及支撐機制等問題進行研究[6],董穎提出了在大數據環(huán)境下,圖書館提供嵌入式學科服務需要掌握的技術工具和需要構建的服務模式框架[7];黃敏則對流程進行探討,認為學科服務應貫穿于科研人員研究思想萌芽、立項申請書撰寫、研究計劃實施、結題驗收與成果鑒定、科技獎勵申報的全過程[8]。
除嵌入式學科服務以外,還有其他類型研究,盈江燕研究基于IR的學科服務模式[9]、李梅研究基于WOS和ESI的學科服務模式[10],付玲玲基于虛擬Living Library的學科服務模式[11]、孫羽佳基于信息覓食理論的學科服務研究[12]等。
4.學科服務平臺
國外學術性圖書館在提供學科服務時,多數依托軟硬件平臺進行資源整合和服務提供,因此對學科平臺研究相對較多,集中于平臺開發(fā)。Eileen Abels調研了美國近40個學術型圖書館,發(fā)現大部分已使用學科服務管理系統,并且圖書館采用平臺為用戶提供學科服務已成趨勢[13]。C Fu等人研究多種學科服務模型后選定社交網絡模型,依托SNS平臺建設專業(yè)的學科服務平臺,使用后取得良好效果[14]。Kao S C等人將學科專家與系統設計人員組織起來,共同開發(fā)設計了一款知識集中平臺,希望借此平臺為數字圖書館的用戶提供一種個性化集成化的服務[15]。
國內學科服務平臺建設的研究主要是關于不同視角下的平臺建設探討,以及Lib Guides的建設實踐,應用研究等。不同視角包括雙一流建設視角、知識構建視角,軟件即服務視角等等,不同視角下學科平臺建設的重點也有所不同。LibGuides是一家美國公司基于Web2.0技術開發(fā)的系統[16、17]。上海交通大學在2010年開始首先利用Lib Guides提供圖書館學科服務,截至2017年9月,我國雙一流LibGuides在國內42所“雙一流”建設高校圖書館得到應用的有16所,占比為38.1%[18]。西交利物浦大學運用LibGuides提升和延伸圖書館服務的案例:創(chuàng)建學校各類交互指南(資源導航、學科導航、課程指南、研究指南等),并將這些指南嵌入到圖書館網站和學校門戶[19]。在結合實際深度利用方面,清華大學美術圖書館結合自身的教學科研需求,按照學科需要與資源分布特點利用Libguides系統,將學科導航界面設置為具有特色的8個模塊[20]。對于libguides平臺的應用,由原來的理論、國外案例探討,變?yōu)榫哂袑W科特色的實踐深入研究,平臺逐漸與各圖書館實際情況相結合。
5.學科館員能力建設
對館員能力建設的研究分為具體能力建設、職能轉型和專業(yè)技能的應用等。Johnson A M詳細列舉了館員具體技能,他認為學科館員是學術團體中可見的、蓬勃發(fā)展的一部分,需要掌握傾聽、交談和建立創(chuàng)造性聯系的技能,以及咨詢、談判和管理期望的技能等[21]。胡紹軍提出學科館員能力建設的重要一環(huán)是建設科研數據管理能力[22]。任萍萍指出館員需加強自身素養(yǎng),提升知識服務能力[23],宋姬芳論證了圖書館館員知識服務所需的22種技能,以及這些技能要求的合理性[24]。楊志萍提出面向用戶需求的六種具體館員能力建設[25]。Sun H的研究探討了圖書館員職業(yè)轉型以及核心競爭力的問題[26]。Hanson研究發(fā)現隨著信息技術的迅猛發(fā)展,學科館員的職能由機構與圖書館聯系的負責人延伸為教學支持者與科研合作者[27]。He Q則關注館員專業(yè)技能運用的能力,他關注臨床服務的學科服務績效、循證醫(yī)學和綜合咨詢服務,并運用專業(yè)技能協助臨床醫(yī)學學科發(fā)展[28]。
綜上所述,從學科服務內容、學科服務模式、學科服務平臺建設、學科館員能力建設、學科服務質量評價等5個方面對學科服務文獻進行梳理,可以發(fā)現國內外學科服務的理論與實踐在不斷發(fā)展,研究重心各有不同,學科服務制度在國外發(fā)展較成熟,可借鑒性較強,傾向于服務縱深化發(fā)展,國內則是隨著實踐而不斷落地創(chuàng)新。但關于學科用戶研究的文獻不多,未來圖書館服務發(fā)展可以將用戶納入考慮范圍,試圖建設以用戶為中心的新的圖書館服務方式。
參考文獻
[1]安源.國內學科館員研究十余年發(fā)展回顧與展望[J].圖書館,2014(1):64-68.
[2]楊鵬程.圖書館嵌入式學科服務內容初探——在一流學科建設背景下[J].黑龍江科學,2019,10(23):12-14.
[3]沈洋.高校圖書館學科服務內容建設的調查與研究[J].圖書館學研究,2016(20):75-80.
[4]Delaney G,Bates J. Envisioning the Academic Library:A Reflection on Roles,Relevancy and Relationships[J].New Review of Academic Librarianship,2014, 21(1):1-22.
[5]Daugherty A L,Russo M F.Embedded Librarianship:What Every Academic Librarian Should Know [J].Technical Services Quarterly,2014,31(3):315-316.
[6]劉穎.高校圖書館嵌入式學科服務研究[D].武漢大學,2010.
[7]董穎,張艷蕾,任曉輝,于子清.大數據環(huán)境下高校圖書館嵌入式學科服務模式研究[J].大學圖書館學報,2017,35(03):25-28.
[8]黃敏,張霞,周喆,周華.高校圖書館嵌入科研過程的學科服務模式研究[J].圖書館學研究,2018(08):88-91.
[9]盈江燕,袁潤 .基于IR的學科服務模式初探[J].圖書情報研究,2017,10(03):46-51.
[10]李梅,邵彥坤,肖宗花,孔文娜,于歡.高校圖書館ESI學科服務模式探索——基于河北醫(yī)科大學圖書館實踐[J].圖書館研究與工作,2019(08):37-41+82
[11]付玲玲.基于虛擬Living Library的高校圖書館學科服務模式構建[J].農業(yè)圖書情報學刊,2018,30(01):167-170
[12]孫羽佳,許慧,王曉軍,李馨.基于信息覓食理論的高校數字圖書館學科服務的構建策略[J].商業(yè)經濟,2019(07):194-196.
[13]Eileen Abels,Rebecca Jones.Competencies for Special Librarians for the 21st Century[J]. Information Outlook,2003 13(6):10.
[14] Fu C,Chen T.The university library subject knowledge service based on SNS community construction research[J].Network Security Technology & Application,2014
[15]Kao S C,Wu C H .PIKIPDL:A personalized information and knowledge integration platform for DL service[J]. Library Hi Tech, 2012, 30(3):11-16.
[16]https://community.libguides.com/
[17]黃輝,郭永健,劉秋讓,王若琳,劉圓圓,譚英.高校學科館員服務的發(fā)展模式研究——以西北工業(yè)大學圖書館為例[J].當代圖書館, 2012(03):29-31.
[18]李志芳.國內高校圖書館LibGuides學科服務平臺應用效果調查研究[J].圖書館學研究,2017(20):51-62.
[19]楊麗萍,蔣欣,王俊.運用LibGuides提升圖書館服務——西交利物浦大學案例分析[J].新世紀圖書館,2015(01):26-30.
[20]于婷,魏成光,張瑞,孫洋.新形勢下高校美術專業(yè)圖書館學科資源建設[J].圖書情報工作,2018,62(24):43-49.
[21]Johnson A M.Connections,conversations, and visibility:How the work of academic reference and liaison librarians is evolving[J].Reference & User Services Quarterly, 2019, 58(2): 91-102.
[22]胡紹君.面向科研數據管理的高校學科館員能力建設研究[J].圖書情報工作,2016,60(22):74-81.
[23]任萍萍.“雙一流”驅動下高校圖書館學科知識服務能力體系建設研究[J].情報科學,2019,37(12):93-97.
[24]宋姬芳.學科館員學科知識服務能力的建構與實證[J].大學圖書館學報,2015,33(03):68-76.
[25]楊志萍,吳鳴.中國科學院文獻情報系統學科館員服務發(fā)展能力建設[J].圖書情報工作,2016,60(05):12-16.
[26]Sun H.Research on Collaborative Subject Service Mode in Academic Libraries[J]. 2019.
[27]Hanson. The subject librarians survival guide to technical services[J].Technical Services Quarterly,2018,35(3).
[28]He Q. Clinical surgery-oriented subject librarian services in medical colleges and schools[J]. Frontiers of Nursing, 2018, 5(4): 257-263.
作者簡介:
曹冉(1994—)女,漢族,河南鄭州,碩士研究生,單位: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yī)學院醫(yī)藥衛(wèi)生管理學院,研究方向:學科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