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積累文言文知識,理解文意。
過程與方法:通過誦讀,領會詩人的思想情感,感受文中的生活氣息與情趣。品味文章凝練的語言,體會其高超的藝術魅力。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理解詩人豁達的胸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
【教學重點】
賞析文章的“以詩為文”藝術特色。
【教學難點】
分析詩人的思想感情,理解本文洋溢著熱愛生命、熱愛生活的積極情感。
【教學方法】誦讀法、探究法、討論法、點撥法
【教學過程】
一、導入
一位長期仕途困頓的詩人,他的筆下文章,牢騷郁悶還是豪氣沖天?嚴謹規(guī)矩還是詩意縱橫?寒冬時節(jié),讓我們走進李白《春夜宴》,一探究竟。(齊讀)
二、解題
從題目來看,我們可以了解到哪些信息。學生自由回答。
時間:春夜 事情:宴會 人物:從弟 地點:桃花園
如果你置身如此環(huán)境,心境如何?學生自由回答。
明確:熱烈,熱情,開心等。
李白也感到開心,提問:那么在本篇文章中李白的喜悅源于什么?
小組合作,自由讀,結合課下注釋,先鑒賞手法再總結事物,任意選取句子探討。
三、自由賞析(學生自由賞析,老師適時引導)
1.“夫天地者萬物之逆旅也;光陰者百代之過客也”是什么意思?
明確:天地是萬物的旅舍。這里是采用比喻的手法,從空間和時間兩個角度表明時間易逝。
古往今來許多詩人都感慨光陰易逝,歡樂難繼,李白也不能免俗。他感慨:浮生若夢,為歡幾何?
2.“而浮生若夢,為歡幾何”是什么意思?
明確:虛浮的人生猶如大夢一場,能有多少歡樂?這里采用比喻的手法表明時間短暫。
那么你認為李白的態(tài)度是不是消極呢?
明確:不是。
如果不是,請從文中找到根據(jù)。明確:古人秉燭夜游,良有以也。
3.古人秉燭夜游,良有以也。
歲月和生命如此短暫,有人煉丹,追求生命的長度,有人及時行樂,追求生命的密度。李白認同哪一種?明確:及時行樂。
所以,面對匆匆而過的光陰,李白不是消極對待,而是努力抓住每一分一秒,讓它變得有價值。所以,我們找到了李白珍愛的第一種事物,那就是?
齊聲讀“夫天地者,萬物之逆旅也;光陰者,百代之過客也。而浮生若夢,為歡幾何?古人秉燭夜游,良有以也。”
4.“陽春召我以煙景,大塊假我以文章”如何理解?
明確:和暖的春光用美好的煙景召喚我,大自然把各種美好的事物賜予我。這一句采用擬人的手法寫李白對出大自然的神奇造化的深刻體驗以及無限感慨。(文章是案頭之山水,山水是地上之文章)
煙景這個詞很美,誰可以描述一下?
我們也學過李白的另外一首詩,描寫三月的江南,他也用了煙這個字。
明確:煙花三月下?lián)P州。所以如果天空飄雪,你看到的雪是雪,而李白看到的確是一行行的詩。人間的美麗觸發(fā)了李白的留戀,我們這里可以概括為?
5.“會桃花之芳園,序天倫之樂事。群季俊秀,皆為惠連;吾人詠歌,獨慚康樂。幽賞未已,高談轉清。”采用了什么手法?這里采用用典的手法表明各位賢弟聰慧英俊,都是謝惠連一般的人物。而我吟詩作賦,卻慚愧不能與謝靈運的才能相比。
大家都有手足吧?盡管在一起時常拌嘴,但分別時卻時常想念。李白是幸運的,他與手足雅致相投,可以詩酒唱和,真是一大人生樂事。春夜如夢,淡月在天,兄弟相聚,飲酒賦詩,其樂無窮。然而在這里,我們似乎看到了一個大不同的李白。咱們平時讀到的李白是這樣的嘛?
明確: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南陵別兒童入京》)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將進酒》)
對,李白總是一種驕傲的姿態(tài),天子呼來不上船,自言臣是酒中仙。但李白也會謙遜,他在謝靈運面前謙遜了。大家了解謝靈運嘛?明確:是第一位全力創(chuàng)作山水詩的詩人,野曠沙岸凈,天高秋月明。池塘生春草,園柳變鳴禽。
天下良辰、美景、賞心、樂事,四者難并。出自南北朝·謝靈運《擬魏太子鄴中集詩序》。天底下恰好的時辰、美麗的景色、歡暢的心情、快樂的事情,這四樣同時在一起出現(xiàn)是很難很難的呀!這句話是說種種美好的主客觀情況恰好同時存在又契合在一起的概率很低,因而是極難的;人應該通過自己的努力去爭取美好、達到自適,而不必幻想某種好事的偶然出現(xiàn)。所以,你看人世間除了親密的弟兄,更有隔代的知音詩人值得去留戀。
6.開瓊筵以坐花,飛羽觴而醉月。
擺開筵席來坐賞名花,快速地傳遞著酒杯醉倒在月光中。“飛”字的表達作用:1.酒器狀如鳥雀,舉杯舞動有如鳥雀飛動,生動形象。2.說明舉杯之頻,傳杯之快,傳達出精神飛動、瀟灑之勢,突顯出李白的狂放性格。到這里,本篇序文,隨處可見詩的美感已經登上頂峰,李白用他的精工妙筆,處處寫意生花。
7.不有佳詠,何伸雅懷?如詩不成,罰依金谷酒數(shù)。
痛飲固然可以表現(xiàn)狂歡,但光痛飲,就不夠“雅”。他們都是詩人,痛飲不足以盡興,就要作詩。在文章的最后,我們發(fā)現(xiàn),李白的生命中珍愛的除了易逝的光陰、美麗的陽春煙景、難得的相會、兄弟情、知音,還有詩歌創(chuàng)作。正是這些美麗短暫的事物,給了無數(shù)詩人永恒的藝術生命。
四、拓展延伸
而古往今來的許多詩人面對它們時,都是如何感慨的呢?
老師想到了杜麗娘:良辰美景奈何天,賞心樂事誰家院則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獪@祖《牡丹亭》。你們想到了什么?
①“向之所欣,俯仰之間,已為陳跡,修短隨化,終期于盡.(王羲之《蘭亭集序》)
②“蘇子與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浩浩乎如馮虛御風,飄飄乎如遺世獨立?!?/p>
“寄蜉蝣于天地,渺滄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須臾,羨長江之無窮。”(蘇軾《赤壁賦》)
③四美具,二難并。天高地迥,覺宇宙之無窮;興盡悲來,識盈虛之有數(shù)。(王勃《滕王閣序》)
面對良辰美景、賞心樂事,古人都表現(xiàn)出一種樂極生悲之情,即使有轉而豁達,也難免有悲觀之態(tài)。而獨李白面對短暫而美好的事物,因短暫而產生珍惜之情,因美好而產生熱愛之情。但同時,我們不要以為李白在創(chuàng)作這篇美文時,正被美好的事物包圍,恰恰相反,此時的李白正處在人生的低谷,請一位同學來介紹下本文的創(chuàng)作背景:
開元十八年(730年),李白第一次入長安。通過光祿卿許輔乾的介紹去拜訪一向愛推賢進士的右丞相張說。不巧的是張說正在病中,便囑托他的二兒子張某接待了李白。沒有想到這個愛士之家的二公子卻是一個嫉賢妒能之輩。他想方設法疏遠李白。李白從初夏等到深秋,一直再沒有見到張某。《春夜宴從弟桃花園序》約于開元二十一年(733年)前后作于安陸,作者與堂弟們在春夜宴飲賦詩,并為之作此序文。
我們所認識到的這位大唐浪漫主義的詩人,幾乎在面臨磨難和人生困境時,都有一種異乎常人的勇氣與力量:
古來圣賢皆寂寞,惟有飲者留其名。(《將進酒》)
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處是他鄉(xiāng)。(《客中行》)
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夢游天姥吟留別》)
唯愿當歌對酒時,月光長照金樽里。(《把酒問月》)
在李白的詩里你幾乎看不到對世事的抱怨,對坎坷人生的不滿,甚至連落寞的一人獨處,都被他寫成了“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
五、結語
所謂浪漫,應當不僅是風花雪月,葡萄美酒,少年意氣,浪漫的極致是身在低谷而依然仰望星空的勇氣。
六、板書設計
總結:本篇文章選自《中國古代詩歌散文欣賞》第六單元。本單元重點是“文無定格,貴在鮮活”。李白的這篇序文,場面生動,感情真切,本課重點為引導學生感悟本文“以詩為文”的特色。同時在誦讀、品讀、析讀中體悟出盡管在人生困頓中李白依然熱愛生命、昂揚向上的精神狀態(tài),從而領悟到“浪漫”的真正意涵,突破本課難點。具體程序如下:以一個主問題進行引導——本篇文章中都有哪些事物觸發(fā)了李白的熱情與珍愛?將文章分為五個層次,在自主預習的基礎上,小組分配任務進行討論。小組分析鑒賞手法,集體總結概括出主問題答案。教師進而引導學生:李白珍愛光陰、美景等,但是這些事物都美麗而短暫,從而向課外拓展,引導學生回憶學過的作品——古往今來的許多詩人是如何感慨的?譬如《蘭亭集序》等。當學生發(fā)現(xiàn)李白精神氣質的不同后,教師借機引入本詩創(chuàng)作背景,原來這首詩歌誕生于李白求仕無望、人生困頓之時。再借機拓展延伸李白的其它作品,從而得出所謂大唐的浪漫、詩人李白的浪漫,不僅是風花雪月,葡萄美酒,少年意氣,更是身在低谷而依然仰望星空的勇氣,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價值觀。
趙萍,南京大學碩士研究生,中學語文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