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碧坤
【摘 要】隨著時代變化,產生了越來越多的新事物,“創(chuàng)客”這個名詞就是這個時代的產物。創(chuàng)客指的是一類人,一類通過努力將想法轉變?yōu)楝F實的人。為了適應時代的發(fā)展,小學信息技術教學也需要采用全新的教學方法,繼而產生了創(chuàng)客理念和小學信息技術相融合的探究想法。通過創(chuàng)客教學,可以在最大程度上發(fā)揮信息技術的優(yōu)勢,可以將課程進行不斷創(chuàng)新,增加學生學習興趣,提高核心素養(yǎng)能力。本文通過分析核心素養(yǎng)下小學信息技術的現狀,對創(chuàng)客項目化教學進行了策略方法探究。為創(chuàng)客教育和信息技術課程相融合提供了借鑒。
【關鍵詞】核心素養(yǎng);小學信息技術;項目化教學;創(chuàng)客探究
現代化教學模式,就是將信息技術應用到不同學科中,并為之提供相應的教學輔助功能。小學信息技術,作為現代化的教學的基礎,也是實現小學生和現代技術接軌的必要階段。隨著新課標改革的到來,學校和老師越來越注重學生的潛能培養(yǎng)和綜合能力培養(yǎng),由于小學生正處于對世界認知充滿好奇的年齡,正確合理的教學方法,如采用創(chuàng)客教育,不僅可以提高學生對于學習信息技術的興趣,還可以激發(fā)學生對于信息技術的探求欲,實現課堂高效教學。
一、創(chuàng)客教育的含義
創(chuàng)客教育,作為一種信息化技術教學背景下的全新教學理念,它的作用、出發(fā)點和大部分的新課標下的教學理念基本一致,例如“生本課堂”“翻轉課堂”等教學理念,都是通過其特有的方式方法,提高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興趣,調動其學習的主動性和探究性,實現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提高。創(chuàng)客教育,并不算一種教學方法,它在實際的授課過程中,并不會直接把學科知識、內容,傳達給學生。而是通過在學生實踐的學習中,讓學生可以將學科知識實現活學活用,從而實現由被動學習狀態(tài)轉變?yōu)橹鲃訉W習狀態(tài)的過程。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挖掘學生自身潛在能力,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意識,以現有知識儲備為根本,通過對知識內容的不斷創(chuàng)新、探究解決在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問題,為核心素養(yǎng)能力的提升打下良好的基礎。
二、核心素養(yǎng)下小學信息技術教學現況
(一)對于課程內容認識單一
信息技術課程,作為在實踐信息化教學的基礎技術課程,可以從根本上實現學生對于信息化技術的使用,達到豐富學科知識、增加學習興趣的目的。但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大部分老師對于信息技術課程的認識,僅停留在“課程”的理念上面,忽視了在教授學生課程時,信息技術同樣是信息化教學的“輔助工具”這一理念。就像是老師在教授學生釣魚一樣,老師只是把釣魚的技術傳授給了學生,而沒有告訴學生去哪里釣魚,空有一身技術,而無從施展,降低了信息技術的實踐操作機會,也降低了課堂教學效率。
(二)師資能力有限欠缺培訓
無論是在哪門學科中,教師的能力都會直接影響到該門學科學生的成績。信息技術課程,作為一門相對新生的課程,在大部分學校中,老師普遍沒有具備相應的技術水準和教學經驗,導致學生對于學習信息技術課程興趣不高。另外,由于教師得不到完善的技術培訓,導致技術滯后、落后,而且大部分信息技術教師在接受培訓時,不僅要學習信息技術課程內容,還要學習設備保養(yǎng)、維修,以及各種突發(fā)情況的應對策略等。因此,綜合各方面的因素后,小學信息技術課程教學高效課堂的構建也成為了遙遙無期之事。
三、創(chuàng)客背景下小學信息技術探究策略
(一)構建小學信息技術課堂情境
情境融入,是一種全新的教學方法,通過構建一系列和信息技術課堂有關的情景,讓學生將學習技術靈活運用到場景當中,從而實現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和創(chuàng)新意識的培養(yǎng)。在傳統的教學中,信息技術老師要么是將課堂的內容大綱告知學生,以此為課堂中心進行本節(jié)課堂內容的教授;要么是按照信息技術課本中的內容,一五一十的講述給學生,讓學生通過死記硬背的方式,記住計算機是如何進行操作的。
如,學生在學習計算機復制粘貼功能時,老師說:“在我們的課桌上有顯示器、鼠標和鍵盤,而使用剪切復制粘貼功能時,需要用到的只有鼠標,下面,大家打開一個Word文檔,并輸入一段文字,然后我們需要用鼠標左鍵選中這段文字,之后松開左鍵,點擊右鍵找到復制功能,然后點擊復制,之后我們可以找到一個空白的地方,點擊鼠標右鍵,找到粘貼功能,點擊粘貼,就可以完成復制粘貼功能了”,老師這樣一五一十的將課程內容教授給學生,學生不僅聽起來索然無味,而且為了將課堂內容熟悉下來,通常都會選擇做筆記。有條件的學生,可以在家中進行實踐練習,而對于沒有能力的學生,則需要通過做筆記“Word-鼠標右鍵-選中點擊-松開-點擊右鍵-選中復制-點擊復制-空白地方-點擊右鍵-找到黏貼-點擊黏貼”。然后在第二節(jié)上課前對上節(jié)課的內容進行背誦復習。
通過上述筆者對于傳統信息技術課堂的內容描述,相信大家也能夠感受到課堂的氛圍有多么枯燥和無聊了吧?對于處于小學階段的學生而言,同樣如此,傳統教學方式看似將學生需要掌握的內容通通教授給學生了,實際上學生對于老師教授的內容,并不能做到全部的理解和接受,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教學質量。創(chuàng)客教育的出現,很好的解決了傳統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創(chuàng)客教育講究是為學生創(chuàng)造一種適合學生學習或有助于學生學習的課堂氛圍,進而引導學生將課堂內容掌握和理解,從中提升學生的感悟和核心素養(yǎng)。
如,同樣是在學習“復制粘貼”這節(jié)內容時,老師可以融入一定的情景:“同學們,我們今天學習的內容時“復制粘貼”,“復制”和“粘貼”就像一對好朋友,大家有沒有玩過“找朋友”這個游戲啊?我們需要打開Word并輸入一段文字,這個過程就像是我們畫了一個圈,在這個圈里才能去玩“找朋友”的游戲,下面,我們先用左鍵選中部分文字,通過右鍵點擊找到“復制”這個小朋友,下面我們就點擊“復制”小朋友,點擊空白區(qū)域,點擊左鍵找到“粘貼”小朋友,然后點擊它,這樣我們就完成“找朋友”這個游戲了,是不是非常簡單?。俊?。
(二)轉變教學思維融入創(chuàng)客理念
創(chuàng)客教育和傳統教育,最大的區(qū)別在于一個是“應試教育”的產物,一個是新時代變化的產物。傳統教育中,都是以學生的分數作為衡量學生“好壞”的標準,實際上這種衡量標準并不完善。作為信息技術老師,在接受先進技術的同時,還要做好接收全新教學理念的準備,不應把信息技術課程單純看成是一門課程,要將它看成是一個綜合化的學科,在“授之以魚”的同時,還要“授之以漁”,不僅可以提高學生在日常學習中的實踐機會,也符合信息化的教學的基本要求。
當今社會,是一個信息型社會,每天都會有海量的全新的信息、知識進行更新換代。所以,作為信息技術老師,也要學會用全新的教學理念,改革傳統課堂教育,引導學生自主學習,豐富學生知識見解。因此,將創(chuàng)客教育融入到教學思維之中,就顯得尤為必要了。老師在教授課程時,可以根據學生在課堂中的不同表現,并做好相應的記錄,之后基于現有的教學信息技術水平,通過深挖教材,結合學生以往的表現,對學生進行合理的、科學的引導,提高學生在課堂中的參與性和興趣,讓學生從被動學習,做到主動學習,在實現本課程高效課堂教學的同時,還為其他學科的信息化教學提供了可能性。
(三)借助相關資源加入創(chuàng)客教育
隨著信息技術的飛速發(fā)展,已經實現了全球信息的共享和學習。而在信息化教學的今天,老師手里可以使用的資源也變得愈來愈豐富,不僅是依托于陳舊的課本,更多的是通過網絡技術,借鑒他人的教學理念、方法、資源等,實現創(chuàng)客教育的理念,讓學生成為課堂主人的同時,幫助學生掌握更多信息技術知識,培養(yǎng)學生學習信息技術的意識和主動性。
創(chuàng)客教育,從來不會給予學生實際的幫助,而是通過對學生思維的影響和引導,讓學生在探究的過程中,逐步掌握信息技術知識和內容,繼而提高學生的信息技術核心素養(yǎng)。例如,老師為了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在課堂教學中引入了簡單的編程軟件,貓咪scratch和海龜logo。這兩個編程軟件開發(fā)的目的就是為了促進小學生學習信息技術興趣,增長小學生信息技術水平,爭取把每個小學生都培養(yǎng)成出色的小程序員。另外,軟件的界面簡單,而且可操作性強,老師可以結合創(chuàng)客探索學習的理念,在不影響課程質量的前提下,把軟件進行等級劃分,針對不同年級的學生教授相應部分的編程內容,當然,老師在教授內容時,要注意把握好編程程序在課堂當中的占比,不要刻意為了實現創(chuàng)客教育,刻意培養(yǎng)學生的編程能力。
例如,在scratch中,有一款《貪吃蛇》的編程內容,小學生在進行編程設計的是可以通過自由摸索,逐步實現《貪吃蛇》的全部功能。Scratch的語言和編程語言不通,它是將編程語言按鍵化,小學生可以通過點擊不通的按鍵,編輯蛇頭、蛇身、移動等。學生在研究scratch的過程中,完全符合創(chuàng)客教育的理念,小學生制作《貪吃蛇》編程的過程,也是一種探索性游戲的過程,不僅提高了學生對于信息技術的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還為學生學習信息技術提供了助力。
四、結束語
總而言之,創(chuàng)客教育在信息技術課堂中的應用,必然是將來信息技術課程發(fā)展的主要趨勢之一。在創(chuàng)客教育為基礎的信息技術課程,不僅可以調動學生對于信息技術的積極性,還可以讓學生在探究學習的過程中,養(yǎng)成良好的思考習慣和能力,為以后學習更高等級的信息技術埋下良好的種子。在將創(chuàng)客教育融入到課堂的同時,還可以拉近學生和老師的關系,促進師生關系友好持續(xù)發(fā)展,對于培養(yǎng)學生專業(yè)知識技能、提高核心素養(yǎng)奠定了基礎。
【參考文獻】
[1]張錦.培養(yǎng)策略培養(yǎng)核心素養(yǎng),塑造信息化人才——基于項目教學法的信息技術核心素養(yǎng)[J].文教資料,2019,822(12):209-210
[2]蔣勵.創(chuàng)客教育下的小學信息技術教學實踐管窺[J].科普童話,2019(25)
[3]卞旭慧.淺談創(chuàng)客教育與小學信息技術課程的深度融合[J].小學生:教學實踐,2019(06):35
[4]孫杰.創(chuàng)客教育下的小學信息技術教學實踐研究[J].軟件(教育現代化)(電子版),2019(03):12
[5]崔營光.基于創(chuàng)客思維視角下的小學信息技術教學策略初探[J].中國教育信息化,2018(05):46-48